首页 理论教育 英国史:为青少年写的极简指南

英国史:为青少年写的极简指南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奈的卢埃林向爱德华表示臣服,并与其签订和平协议,答应对战争进行赔款。恰巧爱德华正在对英格兰货币进行改制,威尔士人认为梅林的预言即将成真,开始揭竿起义。爱德华国王至少算是英明的君王,统一领土的手段不容小觑。事情是从英格兰和诺曼底双方因一艘船的停泊问题而白热化的。按捺不住的英格兰舰队将一支200艘船的诺曼底舰队打得溃不成军,法兰西国王腓力四世闻讯震惊不已,忙召见爱德华,要他为此事道歉并赔款。

英国史:为青少年写的极简指南

当战火燃起的硝烟渐渐尘埃落定以后,千疮百孔的英格兰有了须臾的安宁,它即将迎来一场持续百年的腥风血雨,而这一刻,仅仅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孕育着滚滚雷鸣。

亨利三世在病榻上悄然而逝,他的葬礼也如他的人生一样平庸无奇。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一介国王,甚至不如他的臣子莱斯特伯爵那样受到爱戴,人们又怎么会认真对待他的葬礼呢?这时候,远在东征途中的“长腿”王子爱德华陷入与苏丹之间的苦战,直到签订停战条约,才施施然地取道意大利,返回英格兰。

在意大利的时候,亨利三世逝世的消息传来,“长腿”爱德华并未感到如何伤心,大概王子对父王的死素来是漠视甚至欣喜的吧。听说英格兰国内并未发生混乱,而自己也已经被推举为英王,爱德华不再忧心,改道去拜访罗马教皇。他在意大利的各处城镇受到热烈欢迎,充分享受到作为英格兰国王的待遇。直至1247年,姗姗而归的爱德华在多佛尔登陆英格兰,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与他的王后一起接受加冕。

成为一国之主后,爱德华不像亨利三世那样,一开始便将矛头指向法兰西,而是对威尔士和苏格兰产生兴趣。他对臣子们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统一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首要的便是威尔士。

威尔士的国王年老体衰,又毫无建树,国家的权力掌握在亲王卢埃林手中。爱德华多次给卢埃林写信,希望他能向自己宣誓效忠,都被卢埃林婉拒了。几年之后,卢埃林娶了英格兰孟福尔家族(莱斯特伯爵的家族)的女孩埃莉诺。在埃莉诺坐船去威尔士的路上,爱德华的军队将埃莉诺扣住了,以此要挟卢埃林。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深爱埃莉诺的卢埃林带着军队与爱德华军队发生冲突。爱德华仗着人多势众而取得胜利。无奈的卢埃林向爱德华表示臣服,并与其签订和平协议,答应对战争进行赔款。爱德华一看目的达到了,看样子收服威尔士也没那么难,便欣然应允了卢埃林的婚事。

事实上,威尔士人并不是发自内心去服从英格兰人,毕竟在偏远地区的人甚至不知道爱德华与卢埃林之间发生过冲突。在威尔士有一个传说,梅林大法师消失之前曾做出预言,如果哪一天英格兰的钱币变成圆的,威尔士人就将成为英格兰的国王。恰巧爱德华正在对英格兰货币进行改制,威尔士人认为梅林的预言即将成真,开始揭竿起义。卢埃林也开始了他的报复。

然而,很显然预言成了谬误,威尔士人大败,卢埃林的头颅也被割了下来,挂在伦敦塔上警示那些敢于反对爱德华的人。

爱德华国王至少算是英明的君王,统一领土的手段不容小觑。征服威尔士以后,爱德华将自己的长子封为威尔士亲王,并宣布从此之后英格兰王室继承人都享有这个称谓。

下一个目标,爱德华本来定为苏格兰。可是偏偏有人横插一杠,像是宿命的牵引,将爱德华引向了法兰西。

爱德华不但改善了英格兰的法律和国内政治经济情况,也将威尔士治理得井井有条,故而享誉国外。时值法兰西与比利时等国发生纠纷,爱德华受邀前往法兰西进行仲裁,被赐予加纳公爵,在那里一待就是3年。

3年里会发生很多事,甚至一些事会改变历史。事情是从英格兰和诺曼底双方因一艘船的停泊问题而白热化的。按捺不住的英格兰舰队将一支200艘船的诺曼底舰队打得溃不成军,法兰西国王腓力四世闻讯震惊不已,忙召见爱德华,要他为此事道歉并赔款。爱德华当然不肯束手待命,毕竟他与腓力国王是平起平坐的,就让自己弟弟埃德蒙去解决。没想到腓力国王不但欺骗了埃德蒙,还暗中毒死了他。

爱德华惊讶于腓力国王的愚蠢——正愁找不到借口讨伐法兰西,腓力国王就把机会送上门来,这是命中注定该给法兰西一点教训吧。正当他筹集一支大军准备进攻法兰西时,罗马教皇又出面调停。

其实,爱德华自己也感觉有些骑虎难下,因为他的军费开支太大,财政已经支撑不住长久的战争,教皇的调停算是给了他一个台阶下。于是,他故作不满意地在和平协议上签字,娶了法兰西国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回到英格兰。

军费开支的问题被爱德华提上日程,他想了很多办法从贵族和教会那里拿钱,却无异于公鸡身上拔毛,太难。这边弄不来钱,他又想办法增加税种,但税种必须通过议会同意。爱德华像他的祖父和父亲一样讨厌《大宪章》,毕竟这是限制王权的法案,没有国王能喜欢得起来。但是,若要得到更多的财政支持,增加税种,爱德华就必须听从贵族和教会的指示,严格执行《大宪章》的有关规定。

爱德华国王迫于无奈,唯有答应贵族们和教会的条件,重新以书面形式确立《大宪章》,并遵守除了议会任何人无权向英格兰人民征税的规定。

军费问题终于得以解决,爱德华的心头大患无疑就是苏格兰。然而,苏格兰这块铁板并没有那么容易被踢倒,反而让爱德华大受挫折。(www.xing528.com)

1286年,苏格兰的国王亚历山大坠马身亡,他的继承者“挪威少女”玛格丽特才8岁,没几天就感染疫病而死,于是宣布自己具有继承权的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总共有13位。

这13人打得不可开交,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就请爱德华国王来仲裁。爱德华借势来到苏格兰,声称自己可以指定下一位继任者,但前提是苏格兰必须承认爱德华是最高统治者。苏格兰的权贵们商量了一下,答应了爱德华的要求。1年以后,爱德华选择了约翰·贝里奥尔为苏格兰国王,在确认自己拥有苏格兰的绝对统治权之后,爱德华满意地回去了。

爱德华认定苏格兰不会反对他的统治,却没料到苏格兰人的反抗甚至比威尔士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威廉·华莱士领导的起义。英格兰军队与华莱士之间的战争被拍成电影——《勇敢的心》,最后的画面,华莱士被斩首的时候大叫“freedom”的画面令人触目惊心,充分地诠释了苏格兰人民的反抗情绪。

可是,华莱士终究失败了,他的尸体惨遭分解,被爱德华放到了苏格兰、英格兰的不同地方,永远也不能聚首。然而,无论爱德华如何对待华莱士,依旧无法阻止苏格兰人怀念这位英雄。

华莱士死后,罗伯特·布鲁斯自己加冕为苏格兰国王。很多人认为,罗伯特是个极其自私的人,华莱士很可能因他出卖而死。但毕竟这个人成了国王,至少他算是苏格兰独立战争的领袖。

爱德华对罗伯特·布鲁斯的行为深恶痛绝,他告诉自己的儿子威尔士亲王,除非是完全征服了苏格兰,否则永生永世不能停歇征服的脚步。

伟大的“长腿”爱德华国王在遗憾中离开人世,却未能瞑目,他做梦都在设想英格兰统一的情景,在这样的宏愿中,生命的灯火缓缓熄灭。

【相关链接】

传奇英雄华莱士

威廉·华莱士,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在英国史上几乎找不到他的笔墨,或者偶一句涉及,浅尝辄止。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成为苏格兰人民心中的英雄人物。传奇中的华莱士武艺高强,虽不至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级,却依然可以力敌数十人。他有丰富的丛林作战经验和游击战术,深谙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优势与敌人周旋的窍门,正因如此,才能扛住英格兰军队的进攻,时时出奇制胜。

拉那克之战是华莱士命运的转折点,也是引起爱德华愤怒的因由。华莱士斩杀了240多名英军,声名大振,起义队伍因而迅速扩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军队。在那之后起义军连续攻城拆堡,席卷苏格兰北部高地,接连杀死数千名英军。

斯特灵一役,是英苏大战的核心。这座城市位于福斯河河湾和冲积平原之中,依山傍水,很难想到在700多年以前这里发生过血流成河的战争。1297年9月10日,苏格兰义军先赶到福斯河北岸,占据了奥奇尔山上的有利地形。一时间,山河遍地都是飞扬的旌旗和嘶鸣的战马。

9月11日早上,整装的英军列队河对岸,缓缓跨过木桥,与苏格兰义军拉开阵仗。日上中天,一声号角响起,苏格兰义军的三角队形从山顶上冲下来,直插英军队伍中央。

英军阵形大乱,受到河谷遍地沼泽和泥塘的制约,笨拙地原地挣扎,被熟悉地理环境的苏格兰义军杀得措手不及。正午时分,战斗接近尾声,魂飞魄散的英军剩余兵马狼狈撤退,得胜的苏格兰义军沿着浅滩涉水追逐,一直打到英军四散逃窜没了踪影才鸣金收兵。

斯特灵桥之战赢得相当精彩漂亮,如果不是后来有人背叛华莱士致使他被抓,相信苏格兰的独立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