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少年的极简英国史:揭示时代变革的灵魂

青少年的极简英国史:揭示时代变革的灵魂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莎士比亚在说这句话时,可能从未想过自己,然而,作为17世纪“时代的灵魂”,这一美言他当之无愧。纵观整个都铎王朝的百年文学,十四行诗最为流行,而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莎士比亚。莎士比亚风靡欧洲之后,许多文学家、戏剧家皆高举他的旗帜,承袭他的精神。

青少年的极简英国史:揭示时代变革的灵魂

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显贵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可是道德和才艺,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莎士比亚在说这句话时,可能从未想过自己,然而,作为17世纪“时代的灵魂”,这一美言他当之无愧。

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沐浴了整个都铎王朝,使它成为一个英才辈出的时代,无论是政治思想、经济举措、文学艺术哲学科学都达到了新的水准,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

英国古典主义者德莱登认为:“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他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的文字,展现了一个时代波澜壮阔的图景,塑造了复杂深刻的人物形象,并对世界多国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世纪始,他的戏剧传入德、法、意、俄、北欧诸国,然后渐及美国乃至世界各地,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各国戏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交流的重要纽带和灵感源泉。至今,他的影响力仍在电影电视话剧、戏剧、歌剧中随处可见。

莎士比亚一生著述颇丰,戏剧作品诸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约翰王》,皆是他早期所为;中期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哈姆雷特》(1601年)、《奥赛罗》(1604年)、《李尔王》(1605年)和《麦克白》(1605年),这4部作品被公认为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晚期戏剧作品《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亨利八世》。他喜好写关于国王的剧目,尤其是对金雀花兰开斯特的恩怨情仇情有独钟。当然,如果允许他写都铎王朝的戏剧,他绝对愿意写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

莎士比亚的戏剧虽然多为旧题材,却因为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对人性的理解全情注入,富有了新颖、深刻的内涵。他的戏剧不受传统戏剧的束缚,突破悲剧、喜剧界限,既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描绘丰富璀璨的社会风光,又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塑造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因而他的作品充满了不朽的生命力。

此外,他的英语写作水平更超脱凡人。有人统计,在37部戏剧作品中,他的用词高达两万以上。他采用了许多民间语言,来自民谣、俚语、古谚语和幽默散文诗等,还大量吸收外来词汇,融合其他民族语言特色。他的遣词造句丰富多样,大量运用比喻、隐喻和双关语,集同时代英语之大成。因而,他的许多文字因丰富内涵和华丽造句而被后人多加引用,成为现代世界文学中经常出现的经典。

在盛赞莎士比亚的戏剧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提的还有他的十四行诗。纵观整个都铎王朝的百年文学,十四行诗最为流行,而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莎士比亚。

可否让我将你比喻为夏天?

但你比夏天更可爱更温婉。

夏风会摇落五月娇嫩的花蕾,

夏季竟然是那样短短的瞬间。

夏日里时有热浪翻滚,烈日炎炎,

但不一会儿又浓云密布,掩了金颜;

太阳的霞光总归会因日落而消失,

时序的更迭终将会使得丽景摧残。

但你是永恒的夏天绝对不会凋零,

更不可能消褪了你那明媚的美艳;(www.xing528.com)

死神也不敢夸口能挡住你的芳履,

你的倩影已经融入了不朽的诗篇。

只要人类尚存,双眼还能看,

我的诗句必使你的芳名永传。

——威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

绝大多数十四行诗是写男欢女爱,正如中国古代的乐府题材,爱情占据主流。如果不看这首诗的作者,我们会以为它是以男女爱情为主题,但若仔细看莎士比亚的笔记,就知道这首诗是莎士比亚写给他的男性友人的。他既盛赞友人的俊美,又兼歌颂诗歌艺术的不朽魅力。一首诗双关意,感情丰沛,生动自然。

诗的开篇以“夏季”比喻友人活泼可爱。夏季本就比春季更生机盎然,百花齐放,绿野芬芳,尽管四季终将更替,秋天始终要取代夏天,但是在诗人眼中,“你是永恒的夏天绝对不会凋零,更不可能消褪了你那明媚的美艳;死神也不敢夸口能挡住你的芳履,你的倩影已经融入了不朽的诗篇”。

友人的美貌虽不能长驻,但在莎士比亚眼中,他的美永不凋零,诚如他的诗歌永久流传。

这首诗充满了个性张力,既具思想,又不失优美,实为精品。

莎士比亚风靡欧洲之后,许多文学家、戏剧家皆高举他的旗帜,承袭他的精神。雨果曾说:“莎士比亚这种天才的降临,使得艺术、科学、哲学或者整个社会焕然一新。他的光辉照耀着全人类,从时代的这一个尽头到那一个尽头。”许多作家极尽能事地赞颂他,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学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甚至把莎士比亚看作是“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说他“指出了人类发展新的几个阶段”,是“人类认识的最高阶段的最充分的代表”,他的作品“表现出道德的最充分的理想”。当然,这些带有吹捧嫌疑的赞美有些夸大其词,但德国诗人歌德对他的评价比较中肯:“使莎士比亚伟大的心灵感兴趣的,是我们这世界内的事物。虽然像预言、疯癫、梦魇、预感、异兆、仙女精灵鬼魂、妖异和魔法师等这种魔幻因素,在适当的时候也穿插在他的诗篇中,可是这些虚幻形象并不是他著作中的主要成分,作为这些著作的伟大基础的是他生活的真实和精悍。因此,来自他手下的一切东西,都显得那么纯真和结实。”莎士比亚还原了生活的真实与人性的真实,因而被人所推崇,诚如他自己所言:“没有什么事是好的或坏的,但思想使其中有所不同。”因为思想真实,所以还原思想之人才显得伟大。

【相关链接】

伟大的培根

作为都铎时代伟大的哲学家和语言大师,弗朗西斯·培根是必然要见诸笔端的人物。他的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政;母亲安妮·培根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是远近驰名的才女。良好的家庭教育令培根自幼便表现出出色的才智

培根在12岁时即踏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23岁成为国会议员;41岁受詹姆斯一世封为爵士;56岁被升为掌玺大臣;60岁又被授封为奥尔本斯子爵。他一生担任过多种职位,却志不在国务活动,而是行走在对科学真理探求的道路上。在中年和晚年,他的学术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出版了多部著作,例如《伟大的复兴》(含《学术的进展》和《新工具》)、《自然界的大事》和《培根随笔》等。

其中,《伟大的复兴》是一部鸿篇巨制,他打算在第一部分重申我们的知识现状;第二部分描述一种新的科学调查方法;第三部分汇集实验数据;第四部分解释说明他的新科学工作方法;第五部分提出一些暂定的结论;最后一部分综述用他的新方法所获得的知识。然而,这部著作仅仅完成了两部分,培根便因支气管炎复发,病重去世。

尽管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人物,但是他的那句“知识就是力量”名言永远鼓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向着未知世界不懈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