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邺城文人生活揭秘|三国英雄记:王者征途

邺城文人生活揭秘|三国英雄记:王者征途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邺城除了是政治中心、经济中心,还是文化中心。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邺城初具规模后,一大批有才情的文人陆续集中到这里。核心人物是曹操、曹丕和曹植,在文学史上他们被称为“三曹”,其次是王粲、刘桢、徐干、陈琳、阮瑀、应玚,他们六个人都是曹操的下属,加上此前被曹操杀掉的孔融,他们被称为“建安七子”。而主席一职,最适合的人选一定是曹丕,曹植是称职的秘书长。

邺城文人生活揭秘|三国英雄记:王者征途

邺城除了是政治中心、经济中心,还是文化中心。

在邺城,除了居住着来自全国各地最有权势、最富有的一批人外,还居住着一批最有才华的人。唐代有“燕许大手笔”之称的宰相文学张说曾写过一首题为《邺都引》的诗,描写曹魏时期邺都的生活,诗中写道:

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毗相驰逐。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

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

邺旁高家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

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大意是,魏武帝曹操开创霸业的年代,正是群雄争斗最激烈的时候。魏武帝父子常常白天率领壮士冲锋陷阵,晚上把文人们接来举办雅会。邺城以外有漳河等弯曲环绕,农桑林木沿河岸层层密布。如今再到这里,城池废弃,朝代更迭,只有当年普照铜雀园的明月没有变。曹魏时代的贵臣们已入土作古,魏武帝的众多姬妾、歌伎也化为烟尘。登上铜雀台那曾经载歌载舞的地方,只看见秋风吹起,让人忧伤。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这两句概括了曹操一生的文治和武功。曹操一生的武功自不必多说。在文治方面, 除了是一个大诗人、大文学家之外,他还是文学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在他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的带动下,以邺城为中心,曾经出现过一个文学的高峰。

邺城初具规模后,一大批有才情的文人陆续集中到这里。核心人物是曹操、曹丕和曹植,在文学史上他们被称为“三曹”,其次是王粲、刘桢、徐干、陈琳、阮瑀、应玚,他们六个人都是曹操的下属,加上此前被曹操杀掉的孔融,他们被称为“建安七子”。

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前面说过,徐干、阮瑀和应玚三个人还不太熟悉,下面做一简单介绍。

徐干字伟长,青州刺史部北海国人,非常有才华,但对做官没有兴趣,只想当个文人。被曹操征辟后,担任司空府军谋祭酒,后来转到曹丕手下任职。曹操很欣赏他,曾经想让他当县长,但被不喜欢当官的徐干以生病为由拒绝了。

应玚字德琏,豫州刺史部汝南郡南顿县人,也很有才华,被曹操任命为丞相府副处长(丞相掾属),后来到曹丕手下任职,又转到曹植的手下。

阮瑀字元瑜,豫州刺史部陈留郡尉氏县人,这个县紧邻着陈留郡的圉县,即今河南省杞县圉镇,是大学者蔡邕故乡。阮瑀早年曾师从于蔡邕,曹仁听说他很有才华,想聘他当自己的秘书(记室),阮瑀看不上,称病不出。后来曹操征辟他,让他与陈琳一起负责文字工作,他才出来。曹操写给别人的很多书信,以及发布的命令、檄文等,大多都由阮瑀和陈琳二人代笔。

有一次,曹操交代阮瑀给凉州军阀韩遂写封信。当时是在外面,阮瑀在马上一挥而就,呈交给曹操审阅。曹操想修改修改,看了半天居然找不到可改动的地方。

他们几个人,除了王粲的地位稍高些外,其他人官职都不太高,大体都相当于处长、副处长甚至更低一些的职务。这是因为纯粹的文士在曹魏阵营中实际地位就是如此,总体来说,他们只是文人,主要职责就是写写文章,间或在聚会时写唱和之词,他们既不带兵打仗,也不参与政治。

但是,相对同时代的其他文人,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能生活在邺县这个文化勃兴的大都市,有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他们最后名列“建安七子”之中,从而名垂青史。(www.xing528.com)

除“建安七子”外,活跃在邺城的文人还有很多,著名的有蔡琰、邯郸淳、路粹、杨修、应璩、吴质、苏林、郑袤、繁钦、王昶、郑冲、司马孚、潘勖、蒋济、刘劭、缪袭、王观、王象等人,他们之中,有的担任着重要的官职,有的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有的喜欢参加文人间的交游活动,从而形成了一个灿若星河般豪华的文人阵容。

那时候没有作家协会,如果有的话,曹操是理所当然的作协主席人选,但他政务、军务繁忙,抽不出太多时间来参加文学活动,可以当个名誉主席。而主席一职,最适合的人选一定是曹丕,曹植是称职的秘书长。

在曹操的倡导下,在曹丕、曹植兄弟俩的具体组织下,邺下文人们的聚会、郊游和饮宴等活动开展得很活跃,这就是被后世文人们所经常垂涎的邺下生活。

翻开“建安七子”的诗文集,除了死得比较早、与邺下生活无关的孔融外,其他几个人都写过题名叫《公宴》的诗。

王粲在诗中写道:

高会君子堂,并坐荫华榱。

嘉肴充圆方,旨酒盈金罍。

管弦发微音,曲度清且悲。

合作同所乐,但愬杯行迟。

常闻诗人语,不醉且无归。

今日不极欢,含情欲待谁?

从诗中描写的情景看,每次文人们聚会,都有美酒佳肴,有音乐伴和,大家相坐高堂,无高低长幼之分,天地同乐,不醉不归。

应玚写过“公子敬爱客,乐饮不知疲”,阮瑀写过“上堂相娱乐,中外奉时珍”,刘桢写过“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所有这些,记录的都是游乐、宴饮的欢畅以及聚会的盛况,的确让人神往。

从现存邺下文人们的诗赋作品来看,题目相同的作品很多,这可能是聚会中经常同题唱和的原因,好比是命题诗赋比赛,互相评点切磋,看谁写得好。

作为文士们的核心,曹丕和曹植虽然贵为公子,但丝毫没有架子,与文人们平等相待,结下了深刻友谊。“建安七子”之中应玚去世较早,曹丕既感伤应玚之死,也担忧应玚妻儿今后的生活,他写了《寡妇》《送应氏》等诗,王粲等人有同题唱和。

曹丕与王粲等人关系的亲密,可以从一件事情上反映出来。王粲有个特殊的爱好:喜欢听驴叫。王粲死后,曹丕亲自前往墓前祭拜,为了怀念王粲,曹丕让大家都学驴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