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羽战败,三国英雄记揭开王者的征途

关羽战败,三国英雄记揭开王者的征途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羽败退至麦城,此地在今湖北省当阳市境内,当年的长坂坡之战就发生在附近,孙权派人劝说关羽投降,关羽表示愿意投降。孙权于是命令提前做好准备,继续安排人对关羽进行堵截。比如,梳理一下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参加过的战役和战斗,可以发现有32次之多,总体战绩是23胜、5平、4败,剔除平局因素胜率高达85%,不仅在三国时期,放在整个中国古代战争史上都是相当值得骄傲的。现在,孙权占领了刘备在荆州的基地公安。

关羽战败,三国英雄记揭开王者的征途

关羽这边,孙权连派多路人马展开合围,虽然战事进展得很顺利,但能不能抓住或者杀了关羽才是关键。关羽虽然谋略不足,但此人治军有一套,敢做敢干,如果让他有了喘息之机,今后荆州仍然不稳。

孙权知道虞翻精通占卜,就把他叫来,让他占一卦,看看能不能抓住关羽。虞翻卜了卦,结果是“兑下坎上”,合在一起就是《易经》里的节卦,到第五爻的时候又变成临卦,虞翻解卦说不出两天关羽必然被捉。

关羽败退至麦城,此地在今湖北省当阳市境内,当年的长坂坡之战就发生在附近,孙权派人劝说关羽投降,关羽表示愿意投降。

当时吴范正好在孙权身边,他也精通占卜,孙权就让他赶紧占一卦,看看关羽是不是真降,吴范占了一卦,认为关羽有诈(彼有走气,言降诈耳)。

孙权于是命令提前做好准备,继续安排人对关羽进行堵截。

关羽果然是诈降,他命人在城头遍插旗帜,又弄了不少草人迷惑敌人,之后逃出麦城。

消息传来,孙权问吴范怎么办,吴范说关羽肯定逃不了,并且说明天中午前必可擒住关羽。孙权马上让人搬来个沙漏在那里看时间,验证吴范说得准不准。

次日,已近中午,还没有消息。

孙权急了,催问吴范,吴范说:“现在还没有到正午。”

过了一会儿,风吹帷帐,吴范拍着手说:“关羽抓住了!”

话音刚落,外面有人高呼万岁。

消息传来,关羽被抓住了。

孙权派遣副军长(偏将军)潘璋和老将军朱治的养子朱然负责阻截关羽。这一年十二月,潘璋部下一个叫马忠的团长(司马)在章乡活捉了关羽以及他的儿子关平、部将赵累等人。

其实要抓关羽不用费这么大劲,因为跟着他逃出来的也就只有几十个人而已。关羽应该向西逃,设法回到益州去,但孙权已经给他布下了口袋阵,不管他往哪个方向,都逃不出去了

如何安置关羽呢?孙权想了想,居然有了一个天真的想法,孙权打算把关羽招降,用他对付刘备曹操

但是,手下都劝孙权:“狼子不可养,以后必为害。曹操当初不杀他,结果自取大患,以至于到了要迁都的地步,现在怎能不杀他?”

孙权于是下令将关羽父子斩杀于南郡境内一个叫临沮的地方,此地在今湖北省远安县。

关羽当初兴兵北伐时曾经做过一个梦,梦到有猪啃食自己的脚,醒来后觉得这个梦很不吉利。关羽对儿子关平说他有点力不从心了,恐怕不能活着回来了(吾今年衰矣,然不得还),结果梦果真应验了。

关羽去世后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对他也多次褒扬、追封,被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但从军事的角度看,关羽一生的真实战绩却并不佳,这一点与文艺作品中的描述很不一致。

比如,梳理一下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参加过的战役和战斗,可以发现有32次之多,总体战绩是23胜、5平、4败,剔除平局因素胜率高达85%,不仅在三国时期,放在整个中国古代战争史上都是相当值得骄傲的。

但根据对史书的梳理,关羽亲自参加的战役和战斗大约有17次,总体战绩是4胜、1平、12败,剔除平局因素胜率仅为25%,获胜的4次中曹操指挥的有2次、周瑜指挥的有1次,在战败的12次中关羽有2次被俘虏。

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关羽一生大部分时间追随刘备,事业起伏波动很大,经常处在逃命之中,打败仗情有可原,这并不影响关羽成为一代名将。

关羽被后世尊为“武圣”显然与他真实的战绩无关,而更多的是他的勇敢以及他忠义的精神,比如他能在万马军中毫不畏惧地冲向敌阵,将敌人的主将斩于马下,再比如他一生坚定地追随刘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险恶处境都不改初心,当年在许县他受到曹操的厚遇仍不忘刘备,冒着风险去追寻。正是因为这种勇敢与忠义,关羽才受到后人的推崇和称道。

现在,孙权占领了刘备在荆州的基地公安

孙权用侯爵的礼仪就地安葬了关羽,同时把关羽的首级送到曹操那里。孙权的用意很明显,人是我杀的,但我请示过你,你是同意的,至少也是咱俩合伙。他想把祸事往曹操身上引,刘备要报仇也拉上曹操一块扛。(www.xing528.com)

曹操当然明白,下令用沉香木雕刻了关羽的身躯,跟首级一起以王侯之礼厚葬于洛阳城南,此处即现在著名的洛阳关林,后来也就有了关羽“头定洛阳,身困当阳”的说法。

现在关羽死了,刘备在荆州的势力全部被赶了出去,荆州战事暂告一段落,不仅孙权觉得痛快,远在摩陂的曹操也终于松了口气。

孙权在公安见到了被刘备从益州赶出来的刘璋,觉得刘璋仍有利用价值,把他迁到秭归,在那里设立自己控制下的益州“流亡州政府”,刘璋任益州牧。后来刘璋死了,孙权改任刘璋之子刘阐为益州刺史,成为对付刘备的一张牌。

孙权在公安置酒进行庆贺。

席间,孙权专门来到全琮的面前,对他说:“你当初提的建议我虽然没有回答,但今天取得的大捷也有你的功劳!”

孙权下令提升全琮为副军长(偏将军),封阳华亭侯。

在这次庆贺会上却没有夺取荆州的第一功臣吕蒙的身影,他病了,病得很厉害。吕蒙之前就有病,由于这段时间的操劳,旧病复发,孙权赶紧把他接到自己在公安的住所里休养,用各种药方为他治病,广求名医进行诊疗。

孙权下令,有能治好吕蒙的赏赐千金。

吕蒙要扎针,孙权每次看到心里都难受,想常去探望,又怕吕蒙为此劳神,所以经常隔着墙探望(常穿壁瞻之),看见吕蒙稍微能吃点东西就很高兴,回头就跟左右有说有笑,反之则叹息,睡不着觉。

吕蒙的病曾一度好转,孙权为此专门下令大赦以示庆贺,众人也来向孙权庆贺(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

但是,这些都没有用,吕蒙仍然病逝了。临终前,孙权亲往探视,又命道士在星辰下为之请命。

吕蒙死时42岁,孙权悲痛异常。

吕蒙临终前,孙权曾向询问谁能接替他,吕蒙推荐的并不是陆逊,而是朱然。

吕蒙对孙权说:“朱然的胆识和智谋都足够,我认为他可以接任(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

论资历,朱然比陆逊要老得多,他是孙权的同学,二人关系亲密,但孙权考虑再三,还是觉得选择陆逊更合适。

孙权最后升陆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拜为娄侯。镇西将军在各类杂号将军之上,相当于孙吴的西部军区司令,陆逊代吕蒙去陆口时才被破格提拔为副军长(偏将军),一年多时间里先后两次被破格提拔。

孙权升朱然为军长(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命他镇守江陵。夺取荆州的另一位功臣潘璋也被提升为军长(振武将军)。

吕蒙留下遗言,所得金宝等赏赐都封于库中,交代有关人员待自己死后上交,自己的丧事务必从简(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

孙权听到这些,更加伤悲。

吕蒙是孙权最喜欢也是最器重的将领之一,孙权喜欢他,是因为他的身上有太多的优点,首先他是一员猛将,敢打敢冲,在两军激战中能亲自取敌方主将的首级,又多次冲当先锋,冒死拼杀,毫无惧色。

吕蒙还是一员智将,他喜欢学习,注意不断地提高自己,在作战中肯动脑筋,经常有不凡的见解,对战略问题也有自己的思考,能指挥大兵团作战。

不仅如此,孙权更喜欢他的恐怕还是他的人品。孙权曾夸奖吕蒙轻视财富、崇尚道义,这种精神值得人效仿,那些才能出众的人应该都像他那样(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孙吴实行领兵制,将领死后兵权可由子弟们继承,吕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驻的地方很近,这三位将领死后他们的子弟都很小,无法继承军权,孙权把他们的人马都并入吕蒙所部,吕蒙坚决推辞,向孙权上书陈情,认为成当等人生前为国效命,他们的子弟虽然还小,但继承兵权的制度不应荒废。吕蒙连续向孙权书上了三次书,孙权才取消了命令。吕蒙为这几位将领的子弟们请了老师,悉心辅导他们,等他们成长起来后继续去带兵。

有一位郡太守对吕蒙有意见,曾挖苦过吕蒙,但吕蒙毫不记恨。后来有个职位空缺,孙权问吕蒙谁能接任,吕蒙推荐了那位郡太守,对吕蒙这种宽广的胸怀,孙权给予表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