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寻觅在语文深处:外秀转内秀

寻觅在语文深处:外秀转内秀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里教者没有生硬地讲解和灌输,而是充分利用文本,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比较两段文字的异同点,这样外秀看得见了,内秀也体会到了。

寻觅在语文深处:外秀转内秀

(一)学习第2-11自然段,感悟外秀。

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1.在孩子们的眼中,杨树是什么样的呢?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第2-11自然段,思考白杨树的特点。(交流后板书:高 大 直)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11自然段。

【评析:阅读教学应致力于教会学生怎样阅读。分角色朗读是语文课堂常用的朗读训练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能力的有效手段,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渐渐悟意、慢慢得法。】

(二)出示第12自然段,体悟内秀。

(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中“爸爸”的话)

1.自由读第12自然段,思考在爸爸的眼里白杨树是什么样的。(www.xing528.com)

2.学生交流。(板书: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三)比较异同。

(课件出示第2-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2-12自然段。引导比较:爸爸的话和孩子们的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

2.小结:孩子的话主要介绍白杨树高、直、大;爸爸的话主要说白杨树的坚强。如果说高、直、大是看得见的外在特点,那么,坚强不软弱则是看不见的内在特点。

(板书:外秀内秀)

【评析:白杨树的外秀一眼就能看到,而内秀是要用心体会的。同样,白杨树“坚强、不软弱”等特点学生一读就懂,而把“坚强、不软弱”等特点与“内秀”相联系,则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这里教者没有生硬地讲解和灌输,而是充分利用文本,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比较两段文字的异同点,这样外秀看得见了,内秀也体会到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又习得了一个阅读方法:将相关联的两段文字放在一起比较读,在揣摩异同点中逐渐体悟文本真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