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长孩子家校沟通为什么如此紧张?

家长孩子家校沟通为什么如此紧张?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校沟通的初衷,原本是为了促进学校与家庭的通力合作,让孩子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家校沟通是习惯性地单向灌输,还是侧重于双向交流?家校沟通有没有连续性、系统性,还是只在某个阶段进行?为什么要强调家校沟通的计划性、针对性?当家长接到通知,需要到校参加家长会,必然要提前安排好工作事宜或是向单位请假,绝大多数家长都非常重视这样的沟通。要想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我们必须先让家长感受到家校沟通的针对性。

家长孩子家校沟通为什么如此紧张?

北京某学校曾经对328名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过一次和家长会有关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6.3%的学生听说开家长会感到心情紧张;家长会召开后,11.3%的学生与教师关系变得紧张;20.1%的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30.5%的学生遭到严肃的批评并被限制活动。

看到这组数据,想必大家更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我在前文中提到的那个观点:教师不能成为学生家庭关系的挑拨者。家校沟通的初衷,原本是为了促进学校与家庭的通力合作,让孩子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想法和愿景都是好的,只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家校沟通不知不觉就变了味,甚至成了家长和孩子的一块“心病”,谈起家长会、家校沟通就色变。

为什么家校沟通会呈现出这样的结果呢?我想,有几个关键点是特别需要关注的:

•家校沟通有没有计划性,有没有针对性,是否过于笼统和随意?

•家校沟通是习惯性地单向灌输,还是侧重于双向交流?

•家校沟通有没有连续性、系统性,还是只在某个阶段进行?

这些问题在家校沟通中是很常见的,也是严重影响沟通效果的几大因素。

为什么要强调家校沟通的计划性、针对性?大家都有体会,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很大,家长一方面要忙于工作,一方面还要兼顾孩子。当家长接到通知,需要到校参加家长会,必然要提前安排好工作事宜或是向单位请假,绝大多数家长都非常重视这样的沟通。(www.xing528.com)

然而,家长会的效果如何呢?有没有达到预计的期望值呢?不尽然。有些家长会的内容安排得十分繁琐,通过小广播向家长介绍学校抓教学质量的情况,又安排少儿心理方面的专家进行教育孩子的理论演讲,再由各班班主任向家长反馈班级的整体情况,最后留下个别学生家长进行小范围的沟通,意在解决孩子的一些问题。

试想,这样的安排要花费多少时间?有些家长可能只请了2个小时的假,或者开完会还需要回单位上班,他们来之前可能准备了几个重要的问题,想和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但无奈没有时间和机会,最后又把问题带走了。

还有一种情况,恰恰与之相反,就是“沟通”过于频繁,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家校沟通虽重要,但别忘了还有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想法简单,会觉得老师是在用家长“威胁”自己。这样一来,我们就容易失去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过于频繁的沟通和约见,也容易引发他们的抵触心理。一方面是家长的工作时间要被耽搁,另一方面也会伤害到家长的“自尊”,毕竟,孩子因为各种问题导致自己频繁被约谈,也会萌生一种挫败感。

事实上,绝大多数父母都关注孩子的成长,且盼望孩子成才。我们在进行家校沟通的时候,不能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而是要尽力实现双向沟通。教师需要向家长及时地反馈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行为问题,同时也要借助开放日、家长联系薄、家访等,听取家长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而不是错误地把学校教育当成教育的全部。

要想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我们必须先让家长感受到家校沟通的针对性。像我们上面说的,如果采用笼统的方式组织家长会,意义并不大,与家长沟通也不该只出现在学期初或学期末,或是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而要有计划性、持续性、系统性和针对性。这样的话,既能够让我们的家校教育成体系、达成一致,也能够满足家长的个体需求。

教育是一个合作的过程,今天的学生家长已不同于过去,他们的知识素养、学习能力都很突出,对孩子的教育也很有经验。正因为此,北京四中璞瑅学校一直以来都在秉承一个理念:教师与家长之间应建立同学关系,学生是我们共同研究的课题。教师虽有教育教学的经验,但每一个孩子都生长于不同的家庭,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需要家长告诉我们更多有关孩子的信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才能共同研究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