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的挑战:培养孩子面对真实世界的能力

教育的挑战:培养孩子面对真实世界的能力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决定让Z同学直面真实的世界,承担这件事所带来的后果,给他以最直观的冲击。相比说教和惩罚,让孩子承担后果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透过孙秀林老师的案例分享,我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这些都是自然后果,而孩子也可以从自然后果的体验中学到东西、收获成长。

教育的挑战:培养孩子面对真实世界的能力

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分享一篇孙秀林老师的教育案例:

在教育学生时,我经常会感觉自己作为教师的无能为力。在面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时,我们究竟可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处理?左思右想,能使用的似乎只有一张嘴:分析事件的是非曲直,向学生揭示背后的道理。对于明理懂事的学生而言,这样解决足以;可对于性格、行为习惯存在问题的学生,我们的语言常常苍白无力。

Z同学性格敏感、执拗,常常因为琐事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一二年级时,这种矛盾多为口角、争吵,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的成长,开始演变为打架。与家长沟通过后,并未起到什么作用。同时,我也从家长口中了解到:Z同学在家也会因小事向家人撒气,曾经因为发脾气捶打过弟弟、妈妈。

Z同学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因小事发脾气、打人的行为呢?究竟该如何让他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反思经验、教训呢?积极养育的理念给了我一些灵感:在Z的眼中,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有效的、舒适的,但他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且学校、家庭也并未让他承担无法接受的后果。这导致Z养成了一种行为惯性,若不能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言行带来的后果,他会继续以这样的方式去宣泄自己的情绪。

我决定让Z同学直面真实的世界,承担这件事所带来的后果,给他以最直观的冲击。我将其他同学对于Z同学行为的感想写在了纸上,让他逐一与这些同学对话,认真地接收这件事带来的后果究竟是什么?刚开始Z同学还是嘻嘻哈哈,觉得有趣,但越听,他的心情就越沉重。最后在分享感受时,他落下泪来,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行为。

真实的世界是存在因果关系的,与其让学生走入社会时受伤,不如教师在学校时就把握好标准。真实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亲身经历这些事情,了解自己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敬畏规则,控制自己的言行,做个得体的人。

相比说教和惩罚,让孩子承担后果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透过孙秀林老师的案例分享,我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我在这里,想要补充说明的是,我们要让孩子承担的、令他真正能够吃一堑长一智的后果,到底是什么?如何能够正确提升孩子的责任感?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因为在现实中,确有一些家长和老师,错把“惩罚”当成了“后果”。比如:有的孩子做事比较拖拉,写作业慢,家长就给孩子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的话,就把作业“没收”,这种方式叫“惩罚”,不叫“承担后果”。如果换一种情况:孩子爱睡懒觉,给他买一个闹铃,自己设置时间,闹铃响了迟迟不起床,最后睡过头迟到,他就不能责怪家长说“为什么不叫我”,而是要自己向老师解释,这才是真正的“承担后果”。

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惩罚只能暂时让孩子的不良行为被制止,但孩子的内心却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可能会产生愤怒、叛逆、报复的心理,也可能会在日后变得退缩、自卑。王宗(Anita)老师在“社会情感学习”培训中多次提到,人的学习活动分为“非社会性学习”与“社会性学习”两种,前者指的就是算术、认字、绘画、弹琴等,而后者学习的核心是和他人构成什么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互动来调整关系。我们在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后面的这一点,也就是说,可以让孩子承担后果,但前提是不能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一旦破坏了关系,那就成了“惩罚”。

很多老师都读过《正面管教》这本书,里面提到了两个后果:自然后果与逻辑后果。

所谓“自然后果”,就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任何事,没有成人的干预,比如:站在雨中,身上会被淋湿;不吃东西,肚子会饿;冬天忘记穿棉服,会感到冷或感冒……这些都是自然后果,而孩子也可以从自然后果的体验中学到东西、收获成长。

但请注意,当孩子体验到了自然后果时,家长和老师切忌说教,比如这样的声音:“我早就告诉过你”“谁让你不听话”“你就是自找的”……要知道,孩子犯了错误后,本身就会感到内疚或难受,再听到这样的责备与羞辱,会让他们停止体验的过程,而把注意力转移到承受和抵抗责备、羞辱、痛苦之上。我们该做的是给予孩子共情和理解,比如:“我知道,饿肚子(被淋雨、感冒)的滋味是很难受的。”

《正面管教》里强调,虽然自然后果通常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但在三种情况下不宜使用:第一,孩子处于危险中,如在大街上嬉戏打闹;第二,自然后果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权利,如向别人扔石子;第三,孩子行为的结果,在孩子看来不是什么问题时,自然后果不会有效,如不洗澡、不写作业、吃太多垃圾食物等。(www.xing528.com)

自然后果是没有成人介入的,自然而然发生的后果,逻辑后果与之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要求有成人的介入,决定哪种后果能够为孩子创造有益的学习体验,鼓励孩子选择负责任的合作。那么,如何保证我们采用的方法是逻辑后果,而不是惩罚呢?

《正面管教》里介绍了“逻辑后果的4R原则”,它可以作为一个甄别的准则

•1.相关(Related)

相关,指的是后果要与自身的行为相关。如果说孩子没能完成作业,是因为到了规定的时间,妈妈把作业“没收”了,这样的话,孩子学到的不是“我做事太过拖拉,耽误了很多时间,没能完成作业”,而是“我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妈妈就会惩罚我,把我的作业‘没收’。”想象一下,两者的感受有大区别?

•2.尊重(Respectful)

《正面管教》里有两个关键词——和善与坚定。也就是说,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不要用羞辱和指责的方式去管教,你的态度可以是温和的,让孩子感到受尊重与理解,但你的立场是坚定的,他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和责任。

•3.合理(Reasonable)

那么,要孩子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和责任呢?一定得是合理的。比如,告诉孩子出去玩要早点回家吃饭,结果他回来晚了。这时候,不妨告诉他:“抱歉,你错过了晚饭的时间,如果你现在觉得饿,就需要自己去厨房弄点儿吃的,想想你能做什么?”

•4.预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

预先让孩子知道,如何选择了某一种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比如,写作业的时间安排、收拾整理房间都可以提前跟孩子商议,达成一致。这样的话,孩子会感觉到,他(她)是在为自己负责。

总之,孩子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期待他们像成年人一样去思考,但如果孩子总在重复做一些“明知道不能做”或“明知道不对”的事情,那就要让他们学会承担事情带来的后果。只是作为教师,我们在执行这一引导教育的过程中,务必讲究方式方法,切忌破坏师生关系,把承担后果与惩罚相混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