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直击最新成果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直击最新成果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12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截至2004年3月29日,北约成员国有26个。北大西洋公约共14条,其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它国发生战争时,成员国必须给予帮助,包括使用武力。北约曾被称为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目前在伊拉克有17个北约成员国派驻军队。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直击最新成果

大西洋公约组织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简称“北约”,它本来是美国、加拿大和部分西欧国家在战后为联合对抗苏联军事力量而形成的地区性军事同盟组织。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12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截至2004年3月29日,北约成员国有26个。该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北大西洋公约共14条,其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它国发生战争时,成员国必须给予帮助,包括使用武力。北约最初的成员国包括: 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

北约曾被称为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长、国防部长组成,常设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大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希腊和土耳其于1952年、联邦德国和西班牙分别于1955年和1982年加入该组织。

20世纪90年代,随着1955年5月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 (华约) 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北约开始向政治军事组织转变。

1990年7月,北约第11届首脑会议伦敦宣布冷战结束。1991年12月,北约在罗马首脑会议上决定与部分中东欧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自1992年起,波兰等东欧国家相继提出加入北约的请求。同年,北约批准了一项原则,允许它的军队离开成员国领土到其他地方参与维和行动。当年年底,北约便决定以军事力量介入南斯拉夫危机。

1994年1月,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通过了与中东欧国家以及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计划。1996年9月,北约公布了《东扩计划研究报告》。1997年5月,取代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旨在加强北约同欧洲和欧亚大陆的非北约成员之间的安全关系的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理事会正式成立。1997年7月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接纳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1999年3月,这三个国家正式成为北约新成员。至此,北约成员国已发展到19个。2002年11月,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个国家加入北约。这是北约自1949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2004年3月,上述7国正式递交各自国家加入北约的法律文本,从而成为北约的新成员,使北约成员国从19个扩大到26个。(www.xing528.com)

2003年6月布鲁塞尔国防部长会议对北约军事指挥系统做了重大调整,精简三级司令部,由原来的20个减为11个; 全球最高战略指挥中心统一为战略司令部; 欧洲盟军司令部与大西洋盟军司令部合并为欧洲盟军司令部; 2006年10月前建成2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 北约的重心东移,驻德国部队将向东欧成员国转移,反恐成为北约的主要任务之一。

北约有一个统一的军事指挥系统,其成员国指派一些本国部队由它指挥 (除法国、西班牙、爱尔兰之外),其欧洲总兵力达340万人,其中美国军队约32.6万人。华沙条约组织解体后,北约兵力大减,20世纪90年代中期,兵力裁减到200万人,科索沃战争与第一次东扩后,回升到280万人左右,第二次东扩后,北约的总兵力增加到300万人。北约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约20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拥有雷达飞机并在地中海部署一支常驻海军部队。

2004年3月29日北约第二次东扩,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华盛顿白宫举行欢迎仪式,欢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7国的国防部长参加了欢迎仪式,7国正式加入北约,北约第二次东扩完成。4月2日北约布鲁塞尔总部为新入盟7国举行升旗仪式。“北约”防线进一步由波罗的海推到黑海,成员国已达26国。其中波罗的海三国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 波兰、匈牙利、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曾是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升旗仪式后,26国外长举行北大西洋理事会,集中讨论了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科索沃问题,并发表了一个反恐声明。目前在伊拉克有17个北约成员国派驻军队。

北约的东扩与战略的调整,引起俄罗斯的极度不满,但又无可奈何。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后2天,比利时4架F-16战机在3月31日飞抵立陶宛夏乌利亚伊空军基地,机场保卫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与100名丹麦军人开始驻守波罗的海三国的第一个军事基地。阿富汗战争后,北约在中亚的驻军,进一步将其东扩的触角抵达亚洲腹地,对全球战略平衡造成严重影响。

北约第二次东扩后面临新的挑战,首先,新成员的加入对北约现有的结构与决策机制带来了冲击,美国与法国、德国的分歧依然存在,北约内部保持一致的压力增加; 其次,北约东扩后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更加敏感,俄罗斯西部边界直线暴露在北约面前,波罗的海三国原本是苏联领土,它们没加入《欧洲常规裁军条约》,因此在其国土上可保留与部署任何军事装备。一旦北约的先进军事装备部署在此,装甲车只需一昼夜,巡航导弹只需几分钟就可抵达俄中央地区,对俄的军事威胁尤其严重。尽管北约已向俄罗斯保证,波罗的海三国与其他新成员将签署《欧洲常规裁军条约》,并承诺不在自己的领土上发展、建造、保存核武器,也不部署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这并不能打消俄罗斯的担心。俄罗斯在北约第二次东扩前后,多次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表达了这种忧虑。北约与俄罗斯抗衡的可能性加大; 此外,北约要完成全球反恐的任务,其自身的能力与资源并不能够应对,新成员的加入也不能有多大帮助,它们本身经济欠发达,军力有限,需要美国与其他富国援助,北约战略目标对其自身能力继续提出挑战。

北约主要决策机构是北大西洋理事会,其常设委员会每周举行一次大使级会晤,部长理事会由外长、财长级举行会晤,每年至少举行两次。军事委员会一年举行3次,由各国参谋长参加,讨论军事计划。各国国防部长组成防务计划委员会与核计划小组 (除法国国防部长之外),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晤。1991年12月,北约设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作为同原东欧集团成员国对话的论坛。日常组织联络工作由国际秘书处承担。1996年6月3日,北约在柏林会议上通过组建欧洲多国特种部队,在美国不参加的情况下,独立处理地区军事防务,这是北约在冷战后进行重大改革的重要一步,其独立性大大加强了。必要时北约可举行首脑会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