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演说家,交谈倾听技巧

打造演说家,交谈倾听技巧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谈话,都是说与听之间的双向循环和说、听角色互换;说和听,是谈话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在交谈中,“说”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只有编码与发码的准确,听者在接收信息代码和分解合成时却出了差错,就会无从反馈,出现上述笑话。这些扰乱因素会扰乱听者的正常思维,导致注意力分散,影响听讲效果。

打造演说家,交谈倾听技巧

任何谈话,都是说与听之间的双向循环和说、听角色互换;说和听,是谈话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要达到说话双方的真正沟通,光能说、会说还不行,还要能听、会听,不善听便不善说。

一、听话的意义

(1)有个笑话,“聋子法官审理聋子”的闹剧:

聋原告:“法官大人,被告抢走了我的牛。”

聋被告:“法官大人,那三间茅屋是我祖上传下来的,怎么会占用了他的田头?”

聋法官:“你们别吵,将那骚女人卖掉,免得她再来偷油,闹得兄弟结仇!”

交谈是输出传递信息和接收还原信息的双向流动活动。在交谈中,“说”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只有编码与发码的准确,听者在接收信息代码和分解合成时却出了差错,就会无从反馈,出现上述笑话。

(2)交谈中的“听”虽然是一个接收和译解信息代码的过程,但它不是一般信息传递中的“译码”,对对方输出的信息既不是照收不误,也不是边听边逐字逐句的译解还原。听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加工”,要通过边听边动脑,对接收的信息代码还原为语义,并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删去一些虚假的或多余的信息,集中有用的主要信息来加以分析研究。只有这样的“听”,才能作出肯定与否定的反馈。

(3)听不但是对说话者尊重的表现,可以提高说话者的兴致;而且认真聆听的良好表情动作很能博得对方的好感。

美国甚至流行一句话:“许多病者找医生,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能静听他诉说病痛的人罢了。”说话者面对专心倾听的听众,企图获得尊重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就会大大提高说话的兴致,会更高兴地把交谈进行下去,并对听者产生美好的印象

(4)聆听是对自己言谈效果的及时检验。由于交谈是双向的交流,双方的说话互为背景,相辅相成,所以对交谈除了应当有所准备之外,更主要的还是要有根据现场情况,对方反应来灵活应变的能力。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交谈就好比马路上双向奔驰的车辆,他不能只顾自己往前开,而必须随时注意迎面而来的车辆的方位和速度以及时调整自己车辆的方位和速度,还必须注意“红灯”、“绿灯”来决定自己是继续开还是需要暂停。如果交谈中只顾说,不顾听,那就像司机不顾前面来车,也不看交通岗,一味冲红灯一样,是要出问题的。

二、倾听技巧

(一)专心静听(www.xing528.com)

1.全神贯注

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并表现专注的神态。专注的倾听必然表现为聚精会神、身心投人、目光专注,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点头小声应和,时而会心微笑。切忌漫不经心,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摆弄他物,老看手表或随意插话。

2.积极参与

专心静听,不但指专心志致,而且包括积极主动的参与,这种参与表现在:一是对对方讲话作出积极的反应。如,当对方讲到重点时点头表示赞同、肯定,也可伴以“嗯”“对”声。二是要适当插话。如,听到对方讲得有道理时,可说:“对,你讲得很有道理”。在对方讲到你不理解的地方时,你可插话:“对不起,这里我还没听明白,您是否给我解释一下?”三是要边听边想边筛选。一边聚精会神地倾听,一边积极思索对方讲话的目的、意图和要点,一边做去粗取精的筛选、提炼和归纳,并做相关性联想,预测还会说什么内容。

3.排除干扰

在倾听时,必须自觉排除影响精神集中的扰乱,这些扰乱包括:一是听者自身精神烦恼,心绪不安,或者情绪激动;二是说者服饰奇异、音调特别、字音刺耳、态度不恭、举止粗野;三是周围环境嘈杂。这些扰乱因素会扰乱听者的正常思维,导致注意力分散,影响听讲效果。熟谙于聆听技巧的人都善于保持始终专心静听,排除和忘却这些困扰因素。

(二)言外之意的揣摩

言语交际是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言语行为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言语,直言不讳,言明意显,叫人一听就懂;隐性言语将本意隐含在言辞深处,话中有话,意在言外,让人靠经验和背景知识去揣摸推测。

如问:你对有的人喜欢抬轿子怎么看?

答:轿夫多的地方,老爷必定多。有人喜欢抬轿子,主要还是老爷乐意坐,老爷不坐轿,轿夫就要失业。抬轿是为了今后坐轿。

这段问答都是用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段进行,既指出了“抬轿”现象的社会根源,又指出了“抬轿人”的实质。双方都要根据所处的特定语境,依靠经验、背景知识去揣摩、琢磨,才能理解话语的真正意义。

言外之意,最常见的是通过双关、反语、讽喻等修辞方式来表现,听讲时要运用有关修辞知识去分析、揣摩其隐含意。言外之意,也常蕴含在委婉曲折或反面烘托的话语之中。言外之意还常从幽默、讽刺的语言方式中表现出来。言外之意有时也从语调、口气和神态中表现出来,听话时要听音辨调,并根据对方表情、神态去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