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能性在多元化视角下的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中的成果

可能性在多元化视角下的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中的成果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文结合科学史研究倾向的变化,以及科学史和人类学在研究“他者”上的共通性,来探讨主客位方法进入到科学史研究中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相应地,科学编史学研究需要对这些新倾向和变化进行关注。理解时间或空间上遥远的文化在本质上是对等的,这种对等性也使得在科学史研究中引入人类学主客位方法成为可能。

可能性在多元化视角下的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中的成果

目前,主客位的研究方法已经超越了人类学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到了教育音乐影视、管理等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在科学史领域,也有学者开始尝试将主客位的方法应用到自己的研究之中。下文结合科学史研究倾向的变化,以及科学史和人类学在研究“他者”上的共通性,来探讨主客位方法进入到科学史研究中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1.科学史研究中引入主客位方法的必要性

科学史研究中引入主客位方法的必要性在于科学史研究倾向的转变。近年来,科学史研究开始逐渐从关注伟大人物、作品和发现转移到关注科学技术的日常实践性层面上来。这就使得在科学史研究中必须关注到实践者本身、他们的行为意图及其掌握的知识等。对日常生活意义与实践的关注是文化人类学的强项,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学的主客位研究方法进入到了科学史研究者的视野,并被尝试着应用到具体的研究之中。相应地,科学编史学研究需要对这些新倾向和变化进行关注。

2.科学史研究中引入主客位方法的可能性

科学史研究中引入主客位方法的可能性,在于科学史研究与人类学主客位研究的相通性——时间上的他者和空间上的他者。

美国科学史家罗森堡(Charles Rosenberg)曾经提出,“主位方法的来源是,试图理解一种时间或空间上遥远的文化,就像这种文化中的人所感知和体验的那样;而客位方法把本质性的东西看作是一种更高级、更真实的实在,看作是一种有组织的结构,这种结构超越了被研究主体所感知和共有的实在”[3]。这段话中“时间或空间上遥远的文化”,正可以分别指代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即科学史研究中时间上的“他者”,以及人类学研究中空间上的“他者”。(www.xing528.com)

因此,在科学史研究中,同样面临着对他者的观念和实践进行理解和解释的问题,和人类学中的主客位研究一样,“科学编史学的问题也是集中于对他者的观念、技艺和机制的解释和分析”。在人类学和科学史研究中,对于在其前辈中盛行的关于进步模式的宏大叙述都持有一种批判和怀疑的态度,而且对于局内人视角的重要性能达成广泛的共识[4]268

理解时间或空间上遥远的文化在本质上是对等的,这种对等性也使得在科学史研究中引入人类学主客位方法成为可能。一些科学史以及科学编史学研究者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寻求两者的契合点。所不同的是,人类学意义上的他者可以通过直接参与观察来研究;而科学史的研究对象,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直接参与的,这也是科学史研究在直接应用主客位方法时所遇到的困难。同时,科学史研究在对于可以进行参与性观察的研究对象上,也没有对主客位方法的应用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及细致的研究。

3.科学史在主客位研究上存在的问题:主位研究的缺乏

在实际的科学史研究中,存在着主位和客位视角的分离,主要体现在主位科学史研究的缺乏。对于主位和客位相分离的问题,贾丁(Nicholas Jardine)进行了相关探讨,并提出了科学史研究中几种主客位分离的类型:

一种类型是对于行动者主体的信念,以及行动者如何看待科学等内容缺乏研究。贾丁指出,在科学史研究中曾经流行的“以科学进步为中心的科学史”,通常为伟大的发现提供传记性的细节并且把它们归功于天才和对科学方法的坚持。但是问题在于,这一类的历史对于那些天才如何看待他们的“科学”行为几乎没有给予密切关注。另外一种类型,是忽视不同时期的文化差异性,在“应用理论或分析框架时没有对文化差异给予应当的考虑”,而是“把为某个时期的科学设定的分析和说明框架应用到其他时期的科学上。”此外,研究者对于行动者行为和信念的判断和行动者自己的解释不相符合,这种情况也是主位与客位相分离的一种类型[4]272-27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