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夏商周:文物揭示中国史真实

夏商周:文物揭示中国史真实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缺少文字证据,但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历史上的确存在夏王朝。据古代文献记载,夏王朝时期已经使用金属货币和贝币。二里头文化骨贝和蚌贝 夏代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夏王朝的陶器艺术,表现手法有陶塑和陶刻图案。二里头文化刻画符号 夏代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目前已发现的陶器刻画符号有几十种,有些造型接近商代的甲骨文。

夏商周:文物揭示中国史真实

虽然缺少文字证据,但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历史上的确存在夏王朝。中国最早的文献尚书》,以及西周、东周的铜器铭文中都提到了有关夏的事迹。西汉司马迁写成的《史记》,记载了夏朝世系和历史,其中部分内容也在甲骨文中得到了证明。

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的遗址,推断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600年之间,与夏王朝的起止年代大体一致。

陶器豆盘内“阳城仓器”陶文
战国时期
河南登封阳城遗址出土

遗址内已经发现有大型宫殿基址、铸铜遗址、墓葬、灰坑等,还有贵族阶层使用的铜器、玉器、漆器、陶瓷器,宗教活动使用过的卜骨,生产工具如石器、骨器、蚌器等重要遗物。

二里头文化陶三足盘
夏代
1988年河南新密(原“密县”)曲梁遗址出土

二里头文化陶刻槽盆
夏代
1988年河南新密(原“密县”)曲梁遗址出土

二里头文化铜器群
夏代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二里头文化青铜牌饰
夏代
1981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有鼎、刀、钻、铃、圆铜片等,铸造工艺水平相当高。另外,还出土了许多精美的玉器。

二里头文化三孔
夏代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二里头文化乱葬墓
夏代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乱葬墓出土的尸骨,有的双手被捆绑,有的身首异处,周围有零散的骨骼,没有任何随葬品。他们可能是战俘或奴隶。

二里头文化的墓葬数以百计,墓葬规模大小不一,陪葬品数量也不一,这都说明了当时已存在贫富差别及社会阶层。

农业与季节息息相关,夏人已经具有历法知识。今天仍然广泛使用的夏历(农历),据说都与夏人遗留的历法知识有关。

当时农具多为木、石、骨、蚌等制成,例如有孔石刀、有孔石斧、石铲等。另外,在不同遗址也发现了储存粮食的窖藏坑,还有谷、麦、稻、豆等粮食作物遗存。

二里头文化拥有用石、骨、蚌、陶制成的鱼叉、鱼钩、网坠、镞(zú)、矛等渔猎工具,伴随出土的还有牛、羊、猪、狗、马等动物骨骼,这反映了当时已出现了渔猎和畜牧业。(www.xing528.com)

二里头文化陶制盛酒器
夏代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二里头文化青铜盛酒器
夏代
1984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青铜冶铸业是夏代手工业最高水准的代表。目前出土铜器包括有鼎、戈、凿(záo)、锥、钻、鱼钩、铃、牌饰、铜条等。

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陶器十分丰富,包括三足盘、盆、缸、瓮、盛酒器等。艺术品有羊、龟、蟾蜍、狗、鸟、蛇(龙)、兔等造型。

二里头文化青铜爵
夏代
1975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二里头文化纺织品痕迹
夏代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此外,当时应当拥有专门的制骨作坊,从出土骨料上残存的痕迹,可以辨认出砍、砸、切、锯、磨、钻等技术。

玉器制作工艺精致,种类多,计有柄形饰、戈、钺、刀、琮(cóng)等,推断当时已经有了专门的玉器工匠和作坊。

纺织方面,除考古出土大量用于纺织的陶、石纺轮外,在一些青铜器上还可以发现包裹两层至六层多种类的纺织品遗迹

据古代文献记载,夏王朝时期已经使用金属货币和贝币。在二里头遗址的一些墓葬中,发现有海贝以及仿海贝的骨贝、蚌贝、石贝、铜贝等,除用作装饰外,还可能充当货币。

二里头文化骨贝和蚌贝
夏代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夏王朝的陶器艺术,表现手法有陶塑和陶刻图案。骨雕技法有圆雕,主要用于象牙器的制作。乐器发现有陶铃、石磬(qìng)、铜铃等。

二里头文化刻画符号
夏代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目前已发现的陶器刻画符号有几十种,有些造型接近商代的甲骨文。

二里头文化铜铃
夏代
1984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