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维导图的特点及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的特点及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维导图强调以立体方式思考。总的来说,思维导图由主题中心和一节节分支构成。思维导图能够展现出大脑的思维过程,从一个主题中心出发,找出与该主题中心相关的知识和事件,并搜索出相关的问题。思维导图是通过有意义的图标或者文字短语等来描述概念节点。

思维导图的特点及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强调运用大脑本身的思考方式来思考,让大脑处于积极和不断创造的状态。思维导图有以下几个特点:

思维导图的结构是非线性的,使用树状中心发散的自然结构。这种结构与大脑神经元网络分布的图形类似,如蛛网式般广泛延伸联系,在大脑中构筑整体内在的联系,迅速且深刻地形成一个想法。顺应大脑的思考,采用大脑喜欢的思考方式。与单一的颜色相比,大脑更喜欢多彩的思考,思维导图就是把信息变成彩色的、易于接受的图,强调左右脑的协调工作。思维导图图文并茂,不仅调动了左脑处理语言、逻辑、顺序和数字的机能,还可以调动右脑的处理图像、想象、节奏和颜色等机能,使左右脑协调合作。思维导图强调以立体方式思考。立体的思考方式可以将事物之间的关系显示出来,如在某中心主题上有新的要点可以添加分支,形成次主题。总而言之,立体思考可以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关系表现出来,体现个人色彩。在相同的中心主题中,不同的人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各不相同,有明显的个人风格

第一,思维导图的针对性强。总的来说,思维导图由主题中心和一节节分支构成。由主题中心分支出第一层节点,每个节点分支出下一层子节点,一层层发散开来。随着大脑思维过程的不断深入,节点也会不断增加,逐渐形成由中心向四周发散而有层次的树状图。思维导图能够展现出大脑的思维过程,从一个主题中心出发,找出与该主题中心相关的知识和事件,并搜索出相关的问题。树状图的分支也将伴随着思维过程和对主题中心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延伸,从而形成以主题中心为中心的发散性结构。大脑的思维过程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出来,同时伴随着思维导图的生成,人们可以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元认知的监控,使大脑的思维过程更有指向性,并减少无意联想。(www.xing528.com)

第二,思维导图的直观性较强。思维导图是通过颜色以及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来突出整体的层次结构。双重编码理论认为,大脑有两个认知加工子系统,一个受左脑控制,称之为语言对象加工子系统,另一个是受右脑支配,被称为非语言对象加工子系统。思维导图正是运用了此编码理论,将信息用视觉和语言两种表现形式同时表示出来,提高记忆和知识辨别的能力。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使整个思维过程主题明确、重点明确,而且可以表现出信息间的关联性,思维清晰,更加有利于学习和记忆。

第三,思维导图的语言简洁、逻辑性较强。思维导图是通过有意义的图标或者文字短语等来描述概念节点。思维导图是一种直观并且简洁的思维表征工具,简短且精确是其对于文字表征的基本要求,其中的图标要使人们大脑能够进行有意义联想。此外,人们大脑进行思维的速度要比我们对思维记录的速度快得多,在人们将大脑思维可视化的过程中,某些快速闪过的想法很有可能会被忽略掉,而关键词和关键字能够更好地、更快速地记录思维的过程,减少一些无用复杂的文字,从而更进一步地激发大脑的思维与潜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