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数学核心知识与思维导图的应用

初中数学核心知识与思维导图的应用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核心知识是思维导图整合的对象数学核心知识的本质符合思维导图整合对象的特点。核心知识是组成知识网络的内容,思维导图是可视化的工具,也是有效构建知识网络的手段。核心知识与思维导图的结合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一把利器。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梳理出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内容,学习思维导图的绘制原理与方法,构建数学教材中知识的框架,将有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

初中数学核心知识与思维导图的应用

(一)核心知识是思维导图整合的对象

数学核心知识的本质符合思维导图整合对象的特点。“知识”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核心知识是单元教学活动中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的主要的、基础性的知识,也是在课内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根本素质。从知识可视化的角度分析,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核心知识的主线,能够实现知识的创造和传递。可视化内容的教学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信息组块原则,方便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二是时空临近原则,以减少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三是一致性原则,避免内容上的沉冗。核心知识能够把教材知识点串联起来,使之成为融为一体、有机关联的内线,是教学活动的基轴与焦点,具有统摄性与内核性的特点,是整个知识单元的细胞核,也是知识的主体部分。核心知识是组成知识网络的内容,思维导图是可视化的工具,也是有效构建知识网络的手段。因此,核心知识是对象,思维导图是图解手段,将核心知识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构建起知识网络,是将知识有效传递的一种方法。

核心知识与思维导图的结合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一把利器。要创建高效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则需要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需要对核心知识进行梳理。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梳理出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内容,学习思维导图的绘制原理与方法,构建数学教材中知识的框架,将有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

(二)思维导图是知识可视化的工具(www.xing528.com)

“可视化”来源于“Visualization”一词,意思有“可看得见的、清楚的呈现”,现在一般是指运用新技术将声音等转化为图像、文字,从而改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知识可视化是对复杂知识的一种图解手段,可以用来构建知识,也可以用来传递知识,主要是以人类的知识经验为对象,通过对知识进行建构并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而达到传播和再创造的目的。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知识图标等形式,可实现知识可视化,而且有交互作用的知识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

知识可视化能够实现知识经验传播的前提是,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或方法。赵慧臣认为,知识可视化的视觉表征形式是各种图解手段。赵国庆等人认为,思维导图是知识可视化的有效工具之一。思维导图被发明的最初目的是作为一种高效地记笔记的形式,纠正传统记笔记时不突出关键词,不容易记忆,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刺激到大脑的缺点。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教材中的核心知识主线梳理出来,采用语言、数字、图像、颜色等多种形式,以核心知识为绘图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能直观、可视化的导图。这种知识可视化的工具能够有效地将知识结构形象化,帮助大脑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一种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的导学工具。借助导图对知识进行加工、整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流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