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兰州城关百年古树崇拜,树神爷赐予好运

兰州城关百年古树崇拜,树神爷赐予好运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兰州城内外有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老树,兰州人以其生命长久,称为树神爷,顶礼崇拜,延续不断。邸氏后裔将给予他们好运的大榆树视为保护神,树下设石供桌,烧香叩头,顶礼崇拜,树上悬挂“有求必应”之类的红绸匾,过年时悬挂九连灯,放孔明灯,表达感恩之情。

兰州城关百年古树崇拜,树神爷赐予好运

庄子逍遥游》中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上古生产力低下,先民的寿命极短,认为大椿寿命极长,人们向往长寿,延续生命,繁衍种族,产生了对于大树的崇拜心理。《山海经》载有建木、扶木、若木、丹木、白木、灵寿木、甘花树、不死树等20种神树。这些神树被认为长在世界的中心,或作为天地间人神交往的工具,成为登上天堂的天梯;或能为人的生命提供活力的源泉,成为崇拜对象。

兰州城内外有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老树,兰州人以其生命长久,称为树神爷,顶礼崇拜,延续不断。

1935年《甘肃省立第一苗圃工作概况》收录《甘肃省会附近古树调查一览表》载:兰州城区古树名木近71株。树种有柏树、国槐、榆树等。分布在寺庙、衙署、民宅内。明清以来,民众认为这些古树有特异功能,认为有神灵寄托其中,视为神树,贫苦无聊者承接古树上的流脂流胶即所谓的“神水”治病。人们在神树旁搭棚盖席,悬挂彩色帷帘,摆设供桌、香炉,顶礼膜拜。

树神邓明摄

侯后街街南东段有一株巨大的老榆树,树根突出地面,树干高大粗壮,树皮皴裂,树冠如盖,枝密叶浓,树杈中搭建一小庙,内供神树排位,树干上缠绕红色绸缎,为祈神者敬献,树下有石香炉。树干上悬挂“有求必应”“愿神默祐”等红布数方。

邸家庄西口,有一株大榆树,高20.5米,胸围5.19米,胸径1.65米,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荫可盖数亩之地,邸氏家族视为神树。据《邸氏先茔碑》载:明代建文年间,燕王朱棣攻进南京,残杀效忠建文帝的宗室子弟,一子弟逃至城门口,守兵盘查姓名,见一高门官邸,急中生智,以姓邸蒙混过关,逃亡兰州,落脚五泉山沙滩口大榆树下,采榆钱充饥。然后搭棚栖身,胼胝手足,垦荒种植,修渠引水,人口增多,形成以邸姓为主的聚落,人称邸家庄。邸氏后裔将给予他们好运的大榆树视为保护神,树下设石供桌,烧香叩头,顶礼崇拜,树上悬挂“有求必应”之类的红绸匾,过年时悬挂九连灯,放孔明灯,表达感恩之情。1994年,在树南建楼挖地基,大伤树根而枯死。(www.xing528.com)

1926年,国民军入甘,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省长薛笃弼下令拆毁神树庙。

皋兰山三台阁东侧簸箕掌顶有一株大榆树,高14米,胸径80厘米,枝繁叶茂,颔首伸臂,似乎在欢迎游人。由于此树雄踞高山之巅,甚为显著,站在西关十字都能看到,一度成为兰州地标之一。树下立有一碑,碑阳镌“镇山之宝”四个大字,碑阴镌诗一首:

巍峨挺拔镇山巅,伸出铁臂摸青天。

瞪眼大笑看九州,临风高歌唱五泉。

诗虽不协律,但出语不凡,气势雄强。诗作者、书丹者皆佚名。后来登山者在树干上乱刻“某某某到此一游”之类的,到1960年前后被雷击后枯死,被皋兰山农民伐去,制作架子车。至今仍有人削刮伐口木屑,作为药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