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河东民俗:河塘中的鱼成群

揭秘河东民俗:河塘中的鱼成群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东境内,有沂沭河居于左右、汤河横穿南北,另有李公河、管仲河、义相河、黄白河等,可谓河网密布。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还有一些农民主要靠捕捞野生鱼类为生。近年来,随着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河沟里的水体质量得到大大改善,野生鱼类又多起来。河东汪塘养鱼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养殖鲤鱼、鲫鱼。

揭秘河东民俗:河塘中的鱼成群

河东境内,有沂沭河居于左右、汤河横穿南北,另有李公河、管仲河、义相河、黄白河等,可谓河网密布。此外,各种不出名的汪塘水沟更是星罗棋布、交错沟通,因而自古渔业资源丰富。距今2万年左右的中石器时期,居住在此处的古人类主要以采集野果和捕捞鱼蚌为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还有一些农民主要靠捕捞野生鱼类为生。郑旺镇东北部靠近沭河的地方过去流行着一句歇后语,叫作“窜掉了鳞耽误赶延宾”,其出处就是因为这里野生鱼类多,人们捕到了鱼都会到距此不远的莒南县延宾大集上去卖,但如果捕的鱼掉了鳞,就卖不上好价钱。这句歇后语就是用来讽刺那些跑前跑后瞎忙活、帮不上忙还尽添乱的人。

旧时的捕鱼工具主要有甩网、推网、挂网等。甩网适合用在开阔些的水面,一般都是用结实的丝线织成,最下面系着铁制的“网脚子”。捕鱼时网上端的绳子系在手腕上,网撒圆了抛出去,等网沉到水底再慢慢地用绳子往上收,就可以把网住的鱼逮上来。尤其是夏季河里来水的时候,捕鱼的人会根据水情判断鱼群走向,适时把网撒出去,能做到网网不空。推网则适合在长着草的浅水沟里面使用。一般用粗腊条曲成半圆状的框架,上面系上网兜,绑上一根长长的木柄,人站在水里,手握着木柄慢慢往前推,专捕水草里的各种小鱼小虾。挂网又叫丝网,适合下到平静的水面,一般长约几米到十几米甚至几十米,上端有连续的浮子,下端系着较轻的“网脚子”。网下到水里后,过一段时间收网,就会抓住很多卡在网眼里的鱼。

其他的捕鱼工具还有抄网、鱼钩、迷魂阵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河东河流、水沟、汪塘里的水体还没有被污染,用竹筛子、铁笊篱就可以做捕鱼工具。一般在小水沟里用泥“闸”上一道堑,扒开一个豁口,竹筛子、铁笊篱张在那里,半天工夫就能捕到盆满桶满,可见那时候水里的鱼有多少。

除了鱼以外,过去水里的野生蚌、鳖也很多,但人们很少食用这些东西。不吃汪塘里的蚌,是因为它们生长在淤泥里,有一股浓重的泥馊味,而且蚌肉越煮越硬,很难嚼烂。大的野生蚌能长到好几斤重,人们多从水里摸出来喂鸭子。旧时,除了那些想解馋的光棍子、要饭的,河东的正经人家一般是不吃鳖的,原因是人们多忌讳这种野生物种,民间流传着很多吃了鳖遭了厄运的故事。还有传说有的鳖是长虫(蛇)变的,这种鳖用杀猪屠子的肉钩子挂一挂,就会现出原形。也正是人们敬而远之,野生鳖少了“天敌”,因而得以大规模地繁殖——割麦子时是野生鳖繁殖的旺季,水面上、沙滩上常常会出现一片一片新孵出的小鳖,所以河东人过去形容某样东西多,就会说“跟麦茬鳖似的”。到了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鳖才成了酒席上的高档菜,正所谓“鸡鸭鱼肉赶下台,乌龟王八爬上来”,涌出了一大批“红烧甲鱼”“西洋参甲鱼汤”“霸王别姬”“黄芪杞子炖甲鱼”“虫草红枣炖甲鱼”等夺人眼球的菜名。由于养殖的鳖很少,野生的鳖可就“大遭屠戮”,以至于越捉越少,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一斤甲鱼都能卖一百多块钱。如果招待客人时上一个甲鱼汤,那就意味着招待的档次上去了,被请的人感觉受到了尊重,请的人感觉自己挣足了面子。据说那时候某县有个乡镇财政状况比较差,但党委书记要面子,来了重要领导必定安排伙房做一个甲鱼汤。由于财力所限,财政所长就给伙夫出了个主意,一只甲鱼分三次用,里面掺上少量鸡肉,每次客人吃完肉喝完汤,伙夫再把那鳖盖、鳖头回收利用,这样每次被招待的客人都以为被用整只甲鱼招待了,既省了钱又赢得了被招待领导的满意,可谓一举两得。据说那位党委书记很快高升,但直到他调走都不知道这件事。当然这里面说笑的成分多。(www.xing528.com)

过去,小孩子捉鱼更喜欢使用“攫(音‘豁’)鱼”的办法,就是选取一段水沟,两端用泥筑上堑,然后用脸盆或者水斗子把水“擭”干,直接用手逮鱼。到河里炸鱼,则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里常用的办法。炸鱼一般都是在夏天,河里的大水退去后,很多鱼就会被“困”在深水潭子里。这时候,那些在临沂城南煤矿打炭窑的人,就会从矿上偷偷弄回来炸药,装在瓶子里制成土炸弹用来炸鱼。点燃导火索后扔下去,土炸弹会发出巨大的爆炸声响,掀起高高水柱,水面上很快就会飘起一片被炸死或震晕的鱼,都露着白闪闪的肚皮。于是大家一哄而上,有捡水面上的,有扎个猛子到水底摸的;小孩子不敢下到深水里,就站在下游浅水处等着流水把死鱼带过来,最后大家都会满载而归。实行大包干后,农民用的化肥农药越来越多,河里的鱼越来越少,水沟里的鱼则早就已经绝了迹,那些推鱼、“擭鱼”、炸鱼的捕鱼情景,也很少见了。

近年来,随着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河沟里的水体质量得到大大改善,野生鱼类又多起来。每到周末,就有很多人带着钓鱼工具到沂沭河垂钓,钓鱼已然成为当前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

汪塘养鱼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的渔业生产模式。河东汪塘养鱼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养殖鲤鱼、鲫鱼。20世纪60年代,实行草、鲢、鳙、鲤、鲫搭配混养。据《临沂地区农史资料》记载,1965年临沂县洪瑞区杨家郑旺大队汪塘养鱼稳产、高产试点成功,12月11日临沂地区水产工作会议专门参观了这一先进典型。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汪塘养鱼还先后引进了团头鲂、罗非鱼等混养,一般养殖方式是一龄苗、二龄种、三龄出成鱼。1978年11月30日临沂地区工厂余热养鱼会议上,临沂县太平公社前姚庄大队做了成鱼养鱼亩产过千斤的先进经验介绍。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各村的汪塘都逐渐被个人承包,养殖淡水鱼靠颗粒饲料喂养,品种除了鱼以外,扩大到养殖甲鱼、泥鳅、黄鳝等,效益进一步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