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疑笔迹:书写习惯与笔迹多样性综合分析

可疑笔迹:书写习惯与笔迹多样性综合分析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的变化及各种主客观书写条件变化的影响,笔迹的具体表现可谓千差万别,呈现出纷纷复杂的多样性。从多样性产生的结果来看,同一人书写笔迹会表现出差异性,不同人书写笔迹会表现出相似性。另一方面,书写习惯反映出现多样性。这样,在同一区域或群体内,不同人书写习惯组成具有一定共同性,笔迹会出现某些相似性反映。

可疑笔迹:书写习惯与笔迹多样性综合分析

世界上的其他物质一样,书写习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的形成是以大脑皮层有关中枢间的暂时联系为基础,这种暂时联系既可被强化、巩固,也可能退化、消失,使得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同时,笔迹作为书写习惯的外在反映,也具有物质运动的一般属性。受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的变化及各种主客观书写条件变化的影响,笔迹的具体表现可谓千差万别,呈现出纷纷复杂的多样性。

(一)书写习惯的变化性

1.书写技能的变化

书写技能是一种人类行为能力,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固定的水平、层次上。

首先,书写技能会出现由低向高的强化,主要指人的书写技能从初学、提高到基本定型的变化过程。尤其是从初学到提高的阶段,人类通过学习文化知识、加强书写训练,使得书写技能逐步提高。有些人出于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或审美艺术的追求,还会进一步刻苦学习和勤奋训练,掌握多种字体、书体的书写技能。

其次,书写技能会出现由高向低的退化。书写活动是人类机体运动之一,书写技能依靠持续书写活动得以巩固和维持。如果机体功能出现障碍或发生衰退,抑或长期不从事书写活动,人类书写技能就会出现由高向低的退化。这种退化分为可逆转的退化和不可逆转的退化。前者主要是指因身体疾患引起暂时性机体功能障碍。疾患经过治愈后机体功能可恢复,书写人重新进行书写活动练习,书写技能会迅速恢复到原有水平。后者主要是指因年老体衰或事故致残而出现永久性机体功能衰退。因年老体衰导致书写技能退化,不仅不可能恢复,而且退化现象会日趋严重。因事故致残导致书写技能退化的情况比较复杂,与致残的身体部位及致残后有无书写训练紧密相关。如果致残的是腿、脚等与书写运动关联不大的身体部分则对书写技能基本无影响。如果致残的是手臂、眼睛、大脑等与书写运动直接相关的身体部分则对书写技能影响极大,有些人会完全丧失书写能力,如双眼失明或严重大脑损伤;有些人通过刻苦训练,可部分恢复书写能力,如右手致残后加强左手的书写训练、双手致残后加强脚趾的书写训练。

2.书写习惯的部分改变

书写习惯的部分改变是书写动力定型系统的某些组成成分发生变化造成的。从书写习惯产生和发展的生理机制来看,条件反射锁链系统的某些组成成分完全可能出现转移、消失或不协调的情况。这种改变通常发生在书写技能基本熟练、书写动力定型形成以后。由于语言文字的发展和变迁,社会职业和生活需求的改变,人们为适应新的交际环境,不得不对原有的某些书写技能加以充实和改善,促使个人书写习惯体系的某些组成随之发生更替。不同人处于不同的时期,其书写习惯局部的改变会不同程度地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书写技能的变化(因事故致残导致书写技能退化的情况除外)与书写习惯的部分改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时期才能体现出这种变化的存在。我们只需比较一个人不同时期书写的笔迹,就能发现其变化的规律。

(二)笔迹表现的多样性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书写运动绝对不会以同一模式重复进行。笔迹作为书写运动的产物,也不会也静态的固定模式重复出现,而是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促使笔迹表现产生多样性的原因很多,有书写习惯自身的变化,也有主客观书写条件的影响。从多样性产生的结果来看,同一人书写笔迹会表现出差异性,不同人书写笔迹会表现出相似性

1.同一人书写笔迹表现出差异性

同一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书写的多份笔迹表现出一定差异性,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也比较正常。究其有原因,主要是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书写习惯组成存在多样性和变化性。书写人经长期的书写练习后形成了两种或两种以上书写文字符号的技能和习惯,使得构成书写动力定型系统的要素比较庞大和复杂。同时,随着书写技能的提高或退化以及多种书写技能的掌握,书写习惯的组成成分也会发生变化。(www.xing528.com)

另一方面,书写习惯反映出现多样性。主要是由于书写习惯在反映过程中的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也就是笔迹的书写条件不同所造成的。如书写工具、书写承受物、书写环境等条件发生变化,又如书写人故意伪装或出现偶尔笔误引起笔迹变化。

2.不同人书写笔迹表现出相似性

笔迹的特定性是在笔迹总体上保持人各不同的属性。事实上,不同人书写笔迹之间还存在或多或少的相互联系,表现出一定相似性和共同性。

首先,不同人书写习惯组成具有相似性。第一,语言文字的社会规范与规则的制约作用,使得不同人书写习惯组成具有一定相似性。为了保证语言文字的交际功能,国家规定了使用民族共同语言时应当遵守的基本要求,对个人书写习惯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一种引导和约束作用。第二,共同的教育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导致不同人书写习惯组成具有一定相似性。处于同一教育环境、同一方言区、同一职业领域或社会阶层的人们,除须遵从普遍的社会规范外,还得默守该区域内的某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另外,在家庭内部、亲友群体、师生和同事之间常有互相学仿或选择同一名家笔迹进行临帖练习的行为。这样,在同一区域或群体内,不同人书写习惯组成具有一定共同性,笔迹会出现某些相似性反映。

其次,有些伪装手段和条件变化的表现具有相似性。出于对自己笔迹变化性或对他人笔迹相像性的追求,许多书写人会采取各种手段对笔迹进行伪装,以使笔迹产生“异己”或“像他”的效果。但每种具体伪装手段都能在笔迹中产生一些共同的特点,如随意性伪装笔迹容易出现笔画过长或过短、多笔少画、字的结构失称、字的大小前后不一致等特点;又如左手伪装笔迹容易出现较长的横画左高右低、起笔位置不准、收笔有拖带动作、字的结构松散等特点;再如摹仿笔迹容易出现笔画弯曲抖动、添改涂描、中途停顿、笔力不实、形快实慢等特点。另外,笔迹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书写条件,很多书写条件的变化也会导致笔迹发生一些带有共性特点的变化。如在行驶的车辆里书写,笔迹容易出现笔画弯曲、搭配位置不准、书写速度缓慢、整体布局失称等特点;又如老年人书写笔迹容易出现笔画弯曲抖动、错字别字、字形偏大、用词重复、语法错误、语意不清等特点。

总之,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的变化性必然会导致笔迹发生相应变化,书写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也会导致笔迹产生多样性反映。笔迹的多样性既可表现为同一人笔迹存在差异,也可表现为不同人笔迹存在相似。法庭科学实践中,可疑笔迹与样本笔迹进行比对检验,通常会发现两者存在诸多符合点和差异点,科学判定符合点和差异点的形成原因对于准确作出鉴定意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书写习惯的变化性与笔迹表现的多样性带来诸多迷惑和假象,会成为可疑笔迹同一认定的主要障碍。

【注释】

[1]涂丽云.笔迹特征属性的理性思考[J].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45-48.

[2]贾晓光:中英文签名笔迹鉴定的比较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3-17.

[3]Roy Huber,Headrick.Handwriting Identification:Facts and Fundamentals[M].New York,US:CRC Press,1999,pp.70-72.

[4]Reed Hayes.Forensic Handwriting Examination:A Definitive Guide[M].Honolulu,US:ReedWrite Press,2006,pp.18-20.

[5]Katherine Koppenhaver.Forensic Document Examination:Principles and Practice[M].New Jersey,US:Humana Press,2007,pp.7-8.

[6]Michael Caligiuri,Linton Mohammed.The Neuroscience of Handwriting[M].Boca Raton,Florida,US:CRC Press,2012,pp.3-123.

[7]对于“同一”的具体含义,有学者认为,作为法庭科学鉴定主要理论基础的同一认定中的同一与哲学认识论中的同一不同。前者是物自身与自身之间的关系,所要解决的是物的特性,即个性问题;后者是研究事物的范畴,涉及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要解决的是事物的共性问题。也有学者认为,两者并不矛盾。因为物质世界始终处于运动状态,物质内部一直在变化,但这些变化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且变化均发生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整体中。因此,同一认定理论中的同一是哲学认识中的同一的具体表现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