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弃守与渡江胜利:蒋介石与李宗仁的分歧

南京弃守与渡江胜利:蒋介石与李宗仁的分歧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蒋介石对此未置可否。迁都与否提上了蒋介石的工作日程。1948年11月19日,蒋介石约见邵力子等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与党政干部,商讨时局与应付方针。与会者谈及迁都一事,谈及政府迁徙之事。1949年元旦,蒋介石在桂系的“逼宫”之下,宣布下野。因此,白崇禧在蒋介石下野之后,“命其军队,赶赴南京”。这一“以南京为中心,以重兵向上下游延伸,阻敌渡江”的方案,何应钦、顾祝同和李宗仁都认为十分妥洽。

南京弃守与渡江胜利:蒋介石与李宗仁的分歧

早在1948年6月26日,蒋经国蒋介石提议首都南迁:“我政府确已面临空前之危机,具有崩溃之可能,除设法挽回危局之外,似不可不做后退之准备,儿绝非因消极或悲观而出此言,即所谓退者亦以退为进之意也。有广东方有北伐之成功,有四川才有抗日之胜利,而今后万一遭受失败则非台湾似不得以立足,望大人能在无形中从速秘筹有关南迁之计划与准备。”蒋介石对此未置可否。

11月中旬,随着黄百韬的第七兵团、邱清泉的第二兵团、李弥的第十三兵团相继被围,国民政府内部对于南京的安危已经议论纷纷。徐州为南京的门户,国民政府设想徐州战役的战略构想就是“固守徐州,保卫南京门户”。徐州一旦失守,江南重镇便暴露在解放军的炮火威胁之下。迁都与否提上了蒋介石的工作日程。

1948年11月19日,蒋介石约见邵力子等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与党政干部,商讨时局与应付方针。与会者谈及迁都一事,谈及政府迁徙之事。有人虑及迁都会导致人心涣散,蒋介石对此强调:“余答其中心不是首都城区,而仅系余之一人也,余在世一日,即反共到底,则余何地即中心所在,不必以迁都与否为虑,更不必以南京之得失为意也。”蒋介石这番话,姿态颇高,也只可作为心理战看待,并非其真心实意。随着战局的恶化,此一姿态开始扭转。

11月28日,蒋以淮海战役日趋紧急,南京安危迫在眉睫,不得不预做准备,尤其是各国使节之安全问题,须安排妥当,因此致电广东省主席宋子文,促使其从香港返回广东,从事准备工作。12月1日,在申明不迁都的同时,行政院通过了《疏散南京公务员眷属办法》。

1949年元旦,蒋介石在桂系的“逼宫”之下,宣布下野。总统府换了主人,变成了李宗仁。面对解放军不断南下,明确要求解放全中国的现实,蒋桂都开始将自己的江防安排付诸实施。(www.xing528.com)

桂系的安排是一方面联合中共“一致对蒋,以防其再起”;控制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利用强大的空军和数十艘军舰,“若善加利用,共军‘赤(匪)’未必可以飞渡长江”,从而达到“划江而治”的战略目的。因此,白崇禧在蒋介石下野之后,“命其军队,赶赴南京”。另一方面,派出颜惠庆、章士钊、江庸等人组成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前往西柏坡、北平去叩开“和谈”之门。

在制定江防计划时,国防部作战厅厅长蔡文治提出江防计划:“大意是说,我江防军主力应自南京向上下游延伸。因为这一段长江江面较狭,北岸支流甚多,共军所征集预备渡江的民船多藏于这些河湾之内。至于江阴以下之长江江面极阔,江北又无支河,共军不易偷渡,可以不必用重兵防守。”这一“以南京为中心,以重兵向上下游延伸,阻敌渡江”的方案,何应钦、顾祝同和李宗仁都认为十分妥洽。

但是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在蒋介石授意下,基于“芜湖以西及江阴、镇江,均系‘匪’主力渡江区域,我军主力无论集中任何方面,皆难长久阻‘匪’渡江及有利决战。一旦江防突破,皖南交通不便,大军之转移困难;苏南则较容易,尚有另策后图之自由。因此,我军主力应配备于南京以东以南”这一方案,以京沪杭三角地带为江防重点,以淞沪为核心,“大体是把我江防军主力集中于江阴以下,以上海为据点,集中防守。至于南京上下游,只留少数部队以为应付,简言之,便是守上海而不守长江”。

基于此对于南京的防守,国民党军布置如下:在南京成立卫戍司令部,卫戍司令为张耀明。以两个交通总队和一些警察宪兵部队部署在南京市中心;以刘秉哲的28军部署在以南京为中心的上下江岸;以陈沛的45军一部置于南京外围,主力作为机动;另外在南京上游的安徽当涂沿江上下部署了罗贤达的66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