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抓住人物心理动作线|叙旧与尝新:谢飞自选集

抓住人物心理动作线|叙旧与尝新:谢飞自选集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依卜拉因,他在影片开场已经是一个被穷困的生活压迫得近乎麻木的老人,维持他衰老虚弱的生命的唯一力量是对小孙子巴吾东的爱和期望。这是我们为老依卜拉因捋出的一条心理动作线。相比之下,孙子巴吾东的幼、青、中三个形象,由于我们没有把握好相隔几十年间性格上的承继和变化,平均使用笔力而不够深入内心,就塑造得有些单薄和生硬,使影片的后面两部分远没有以老依卜拉因为中心的第一部分扎实、动人。

抓住人物心理动作线|叙旧与尝新:谢飞自选集

影片主人公爷孙二人是处于我们祖国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年代,生长在毗邻异邦、远离内地又地广人稀的塔里木荒野,过着离群索居、半农半猎生活逃亡农奴。他们对于外国侵略者的文化掠夺,为什么会进行自发的反抗呢?这是最需要挖掘的地方,全剧“戏核”所在。

比如依卜拉因,他在影片开场已经是一个被穷困的生活压迫得近乎麻木的老人,维持他衰老虚弱的生命的唯一力量是对小孙子巴吾东的爱和期望。他对祖国、对文物的价值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也从未跟外国人打过交道,为了能同孙子团圆,他甚至答应了去给泰莱当向导沙漠、古城的见闻,使他对家乡和穷兄弟们的感情蒙受了侮辱,老人从疑惑中开始觉醒,反抗的因素随着受欺辱的程度逐渐增长,而当他真正看清“洋魔鬼”真面目的时候,却已经被骗、被害得仅存一息了。他的死是痛苦、绝望的,但正是这痛苦的死才在他孙子的心中深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给人们带来难忘的教益。

这是我们为老依卜拉因捋出的一条心理动作线。我们认为,这样来分析、处理这个人物,比起原剧本中让他一见洋人就怒发冲冠,一开始就断然拒绝当向导,然后一路“斗争”到底的写法,不仅更真实自然,合乎逻辑,而且更具有典型性。从这条心理动作线出发,我们重新组织了情节,细致周密地渲染、描绘老人性格发展的过程,使这个形象在银幕上显得比较血肉丰满、真切感人。(www.xing528.com)

相比之下,孙子巴吾东的幼、青、中三个形象,由于我们没有把握好相隔几十年间性格上的承继和变化,平均使用笔力而不够深入内心,就塑造得有些单薄和生硬,使影片的后面两部分远没有以老依卜拉因为中心的第一部分扎实、动人。这说明,导演最重要的基本功还是对人物性格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人物立住了,影片才能真正活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