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军骑士损失惨重,英军大弓穿甲致命

法军骑士损失惨重,英军大弓穿甲致命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次战役中,法军损失了约有1.5 万名骑士。各个雇佣骑士队的队长属于总司令——英国国王直接管理,英国步兵装备有大弓,三百步外能穿透骑士的胸甲。按照弗罗萨特所记载的,右面的一个单元约有2000 名弓弩手、800名重装甲兵和1000名威尔士人,左面的单元是1200名弓弩手和800名重装甲兵,后面为2000 名弓弩手和700

法军骑士损失惨重,英军大弓穿甲致命

在克勒西战役中,英国的自由农民组成的弓箭手,在炮火的配合下,一举打败了素有“法兰西之骄傲和花朵”美誉的法国骑士。 在军事史上,这次战役标志着骑士制度开始走向没落。

恩格斯曾经说:“这种大弓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武器,它使英国人在克勒西、普瓦提埃和阿津库尔等会战中取得了对法国人的优势。”在这次战役中,法军损失了约有1.5 万名骑士。 英军损失不大。 克勒西之战的胜利致使1347年英军得以攻取加来要塞。 在后来的200年内,这一要塞一直是在欧洲大陆上英军的主要基地

1346年8月26 日,在克勒西(法国东北部索姆省的城市)附近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所率领的英军和法国国王腓力六世指挥的法军进行了一场大交战。 在这场交战中英军大大击败了法军。

法国骑士

双方兵力大致相当,各有约1.4—2 万人。 英军同法军相比,有相对完善的组织、队伍和装备。 各个雇佣骑士队的队长属于总司令——英国国王直接管理,英国步兵装备有大弓,三百步外能穿透骑士的胸甲。 虽然弓箭兵大都是从自由农民中招募的,但是他们十分精通自己的武器。 他们在战斗队形前面行动,使靠密集之众冲击英国人的法国骑士遭受很大损失。 英国雇佣骑士队随之发动冲击,使法军很快就溃不成军。 靠着武器装备和战术上的优势,英国人就这样取得了胜利。

按照弗罗萨特的记载,1346 年7 月11 日,当一切准备工作全部就绪之后,远征军出发了。 英王知道在“锥石”要塞中的英军的处境是如何窘迫,因而原定的目标为加斯戈尼,国王要亲率大军去解围。 但是就在将要渡海之际,英王爱德华却听了一位流亡的诺曼底人戈德弗雷的进言,同意认为如能在诺曼底登陆将更为有利。 因为这个省份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地区之一,而诺曼底人久不习武事,而其全部骑士必已随其公爵去围攻“锥石”。 爱德华接爱了这个忠告,命令舰队向科汤坦半岛的圣瓦斯特-拉-霍格驶去。 究竟他的真正战略目的是什么,人们还是很难猜透。 从爱德华对于克勒西战役的指导来看,人们就得出结论:他并没有任何合理计划,这次远征可以认为是一个“骑士式的冒险”而已,更有可能是故意深入法国内部以激怒其国王。

第二天,在圣瓦斯特-拉-霍格爱德华登陆了,停留在那里6天卸载东西。 7 月18 日,他便继续下令向瓦洛内斯进发,取道卡朗坦、圣洛和弗特莱,7 月26 日到达克恩。 爱德华本意是让那个要塞闭关自守,但这个城却没有城墙,于是遭到彻底的洗劫。 爱德华命令把所有负伤人员和战利品都送上船去,这时他的舰队已移到奥恩河河口,但舰队却突然叛变,并已扬帆回国。 似乎这个丧失纪律的事件反而帮助爱德华解决了他的战略问题。 因为没有交通线,他不可能再留在现有位置,如果向南去和兰开斯特公爵会合,一定会一头撞上诺曼底公爵的优势兵力,所以只能向北。 惟一可行的路线是再向东走,以便在弗兰德建立一个基地。

爱德华三世7 月31 日从克恩出发,于8 月7 日达到了埃尔博。 他发现在罗恩的桥已经拆断,于是前进到塞纳河西岸寻找渡口。 8月13日,他到了巴黎附近。 在他行军时,对于所过地区都采取极其野蛮的蹂躏手段,而法军却在塞纳河东岸观望。 他到达了波以西,修复了那里的桥梁,于8 月16日强渡塞纳河,并挺进到格雷塞。 此时,菲力普非但不阻止他渡河,而且使巴黎的人民感到震惊的,却是菲力普反而向圣丹尼斯退却。

爱德华从格里赛强行军向北走,然后在21 日到达在索姆河以南约十英里处的艾莱尼斯。 在那里,他的侦察人员发现在阿伯维利的一切桥梁和徒涉场,不是被破坏就是有法军据守。 法王菲力普的军队也已经到了亚眠,他的兵力也一天比一天强大。

爱德华发现桥梁道路遭到破坏

爱德华无法在艾贝纳里渡河,只能向阿切克斯推进,于8月23日到达。 然后悬赏征求可以为他向导徒涉场的人。有个叫作戈宾的蒙斯村的土著跑来应征,他说在阿伯维利以下十英里远的地方有一个叫作“白醋牛肉”的徒涉场,在落潮时可以渡过。 因为菲力普正在跟踪而来,所以一分钟也不能丧失,爱德华于午夜出发,在8月24日清晨到达该地。 他停了一两个小时等待退潮,接着在弓弩手掩护下,全军强渡过河。 等菲力普赶到,潮水已经涨起,隔断了他的进路。 当天晚上,爱德华到了诺耶里斯,第二天上午继续退却,到达克勒西森林和村落。 此时,菲力普到达了阿伯维利,然后从那里的桥上渡过了索姆河。

爱德华在到达克勒西后,决定接受会战。 因为已经到了他祖母遗留的地区,所以他决心保卫它。 此外,他也发现这个位置适合于他的战术。 克勒西距弗兰德只有3 天行军距离,士气十分高涨,而菲力普在他后方又隔了1 天的行军距离,作战形势十分有利于他。

事实证明爱德华猜准了菲力普一定会采取从阿伯维利到—斯丁的道路前进,而且除非他绕到敌人的左面(这是不合于骑士风度的),否则必定被迫进行正面攻击。 爱德华选择了一个夹在克勒西村与瓦迪科特之间的一个平缓高地来等候敌人,并且同时适合他的战术和兵力。 在高地东面——就是爱德华最理想的作战正面之前——有个洼地,称为“克勒西谷地”,在它的另一面就是艾斯提斯村,在它南面为芬坦村,在阿伯维里-赫斯丁大路的西面。 有一条小溪梅耶从芬坦村向西流经克勒西,克勒西大森林就在它南面。 克勒西与瓦迪科特之间的距离约多于3000码。

爱德华的陆军分为三个单元,其中两个在克勒西-瓦迪科特大路东面高地的前沿,留了一个空隙在中间,后面一个单元在大路上。 右前方的靠近克勒西的这个单元由威尔士亲王指挥,由于他还是一个17岁的年轻人,因而实际负责指挥的是华威克和牛津的哈尔科特两位公爵,左面则由北安普敦和阿伦德公爵指挥。 爱德华亲自指挥第三个单元,将指挥所设在靠近克勒西这一端的一个磨坊里。 为了保护右翼军队,爱德华下令掘了一连串浅壕,在右前方的正面上也掘了战壕。 弓弩手的部署与正面成斜角。 外面两个侧翼与克勒西与瓦迪科特两个村落相连接,里面两个侧翼则掩护中间的空隙,构成一个V 字指向东面。

按照弗罗萨特所记载的,右面的一个单元约有2000 名弓弩手、800名重装甲兵和1000名威尔士人,左面的单元是1200名弓弩手和800名重装甲兵,后面为2000 名弓弩手和700名重装甲兵,共计8500 人。 虽然兵种的区分不一定正确,但总数似乎还合理,因为在圣瓦斯特-拉-霍格登陆时,爱德华的战斗兵力超不过一万人。

在战线后方,在森林附近爱德华设立了一个大辎重场,所有的行李车辆和马匹都被集中在这里,爱德华还有3 门火炮,位于弓弩手一翼。 此时,菲力普在阿伯维利集中了他的部队。 同他在一起的有:波希米亚国王约翰和他的儿子查理——罗曼斯王;马约卡国王詹姆士三世;菲力普的兄弟——阿伦肯的查理;菲力普的侄子路易;弗兰德的路易;海纳德的约翰;洛林公爵鲁道夫和法国骑士的大部分。 在中世纪,从来没有在一个战场上集中过这样多的骑士。 法国共有重装甲兵8000人,支援他们的是4000 名步兵,其中包括一批热那亚十字弩手,由多里亚和格雷马蒂分任指挥,法国的骑士(重装甲兵)也分为三个部分,一队由波希米亚王和阿伦肯及弗兰德两伯爵领导;一队由洛林公爵和布罗斯伯爵率领;一队则由菲力普和罗曼斯王统率。

法王菲力普(www.xing528.com)

菲力普因为无法确定英军位置,于是下令在8 月26 日,沿着阿伯维利-赫斯丁大路前进,另外派莫尼勋爵和三个骑士先去侦察敌情。 他们回来后,报告说爱德华正在克勒西,并建议国王暂停前进,宿营过夜,这样后队可以赶上来,以便次日上午全军进攻。

菲力普听取了这个建议,命令士兵修整。 弗罗萨特是这样记载的:

前面的人停了,可是后面的却说必须前进到与前排平行的位置再停止;由于后面在推进,所以前排也就停止不了,国王和元帅们都无法使他们停下来。 于是他们虽未奉命,还是照样前进,直到看见敌人为止,当最当面的法军看到英军后,马上秩序大乱向后倒退,这又使后面的部队受到惊骇,以为已经发生了战斗。 于是在阿伯维利和克勒西之间的道路上,到处都挤满了人,虽然距离敌人还有3 个“里格”(约等于三英里),他们却拔出刀剑,大声喊杀,好像疯了一样。 除非在场的人,否则很难想象其混乱情形。

黄昏时候(下午6时),天突然变黑,大雨倾盆,加上雷声怒吼,并发生了非常恐怖的日蚀现象。 在大雨之前,有一大批乌鸦在部队头上飞过,发出极大躁音,大雨来得快也去得快。 太阳又露了出来,但是法军却面对着它,而英军则背向着它。 此时,热那亚人已经稍为恢复了秩序,被调到前面,由阿伦肯和弗兰德两位伯爵的兵力跟随在后面,开始向洼地中央进发。 但他们接近英国人时,高声大喊着恐吓他们,但是英军沉静不出声。 他们再喊一次,英军还是不动,当他们大喊三次之后,就开始发射他们的方头箭。 于是英军的弓弩手都前进一步,用力迅速的射出他们的箭,好比雪片一样的飞来。 热那亚人感受到这些箭的威力——它们射穿了他们的手臂和头部,透过了装甲,甚至割断了弓弦,于是他们纷纷向后奔逃。 看到这个情形,法国国王不禁怒吼道:“给我杀掉那些流氓,因为他们挡住我们的进路……”

英军弓弩手不停地向法军射击,他们的箭不停地射到法国骑兵的身上,使他们的马乱跳乱跑,又践踏在那些逃走的热那亚人身上。 为了想抢上前去,彼此互相竞争,法国的骑士们就用他们的刀剑在乱军中砍来砍去,以期前进。 英军弓弩手又将箭转向法国骑士射击,关于这个战斗的情形,可以将阿曼的《战争艺术》中的话引述一段如下:

中箭的法国骑士

弓弩手就把箭向他们中间射去,几乎不需瞄准就可箭无虚发,每一箭都可以射中人或马,射透他们的头、臂或腿,并使马发狂。 有的站立不动,有的向两边冲,有的回过头来跑,于是秩序大乱。 所有第一批的法国骑士们都溃散了,或死或逃,甚至于根本没有看见杀戮他们的人。

法军第一列在被击败之后,并未让出战场让第二列来进攻。 所以当第二列冲锋时发生了极大的混乱,瞎眼的波希米亚王就这样在乱军之中莫名其妙地牺牲了。 每当法国骑士退却之后,爱德华军中的威尔士人,就挺着长刀冲上去杀人,有许多公侯贵族就是这样被杀死了,这使英王感到非常后悔,他本来想靠这些公侯贵族来勒索大量赎金的。

对于阿伦肯伯爵和弗兰德伯爵所作的突击,弗罗萨特记载了一些颇饶兴趣的话语:因为他们的马匹躲避敌方的弓矢,所以把他们的主力自动的拖到了英军下马骑士的面前。尤其是在英军右翼方面更是如此。 威尔士亲王的部队受到很大的压力,于是华尔维克派人到磨坊去向英王求援。 当听说亲王还安然无恙,爱德华就向使者说:“回去代表我告诉那个差你来的人,在今天之内不要再派人来求救,而且不管情况如何,只要我的儿子活着,我就决不会来,好让他自己经历一点磨练。”话虽如此,他还是派了杜汉主教率领30 名骑士去增援他的儿子。

或许他不派较多兵力的原因,是因为他看到了左翼的英军,在北安普敦指挥之下,已经向右旋转,攻击法军的侧翼了。 当这批法军被逐退之后,菲力普所率领的第三批兵力又到了,结果只是增加了混乱。

据统计,英国人在这次战争中,一共遭受了15 次单独或连续的袭击,最后一次已经接近午夜了。 在整个会战中,法军根本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计划,每批骑士都只有一个观念,就是接近敌人,所以自始至终,一直混乱不堪。 根本上就不存在追击的问题。 爱德华始终控制着他的部队,整夜严阵以待,到第二天拂晓,包费斯和罗恩两地区的兵员还不知道会战已经失败,仍然继续前进,于是轻而易举地被英军击溃了。 这一战中菲力普头上受了箭伤,他的坐骑也中了箭。 在海纳德伯爵的劝说下离开了战场。 他骑马回到布洛叶要塞,在那里经过了半夜休息调整,就又前往亚眠,在黎明时分到达。

最后一批法军在8月27日上午,全部被击退之后,爱德华才允许他的部下解散行列,去搜劫死人身上的财物。 这时才发现被杀的人中有波希米亚国王、洛林公爵和弗兰德以下10位伯爵,以及1,542 名骑士,普通士兵可能在1 万人以上。 英军的损失据不准确的报告称非常轻微,共为2 位骑士、1位乡绅、40多名士兵和几十名威尔士人而已。

8月28 日星期一,英军从克勒西出发,前进到蒙特埃尔,从那里进入了加来,9 月4 日到达该地城外。 这个是一个军事要塞,有两道城墙和一道护城河围着,所以无法进攻,于是爱德华决定在向陆地的方面将其包围,因为他是海峡的主人,所以又可以从海上加以封锁,除非有外力解围,否则这个要塞的沦陷已成定局,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此时的法王菲力普,似乎因为战败而灰心,在六个月之内毫无行动。 更使他精神颓丧的是苏格兰国王大卫,因为支持他而入侵英格兰,并已经前进到了杜汉,可是在1346 年10 月17 日,却在“内维里路口”受到了决定性挫败,并且本人也被俘了。 直到1347年6月,诺曼底公爵才在战场上出现,于7 月27 日向加来前进。 但是当他发现爱德华太强大了,于是不敢进攻,六天后自动退去。 8 月4 日,戴维尼开城投降了。 9 月28日,双方订了休战条约,有效期到1348年7月9日为止。 10月12日爱德华返回英国。

法军被击退

加来是这个战役的惟一战略性收获,同时这也是英国人在整个百年战争中的惟一收获。 它的确是一个重要收获,正好像以后的直布罗陀对英国一样。 爱德华一方面使它变成了一个坚强堡垒,另一方面也使它成了一个高度运转的商业中心,因为他命令所有英国输入欧洲大陆的货物,必须经过加来。 这个要塞不仅使他和他的后代在法国获得了一个桥头堡,而且正如罗特斯雷将军指出的那样,在蒸汽船尚未发明之前,只要英格兰能坚守加来,就可以永远免除被入侵的危险。 在英国人手中这个要塞保留达了200 年之久,直到1558年1月8日被格斯公爵攻陷,英国才再次面临一连串的入侵威胁,在只不过30年之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就将其攻下。

对英国而言,克勒西一战的最大影响就是使其以一个军事强国的姿态开始屹立在世界面前。 从此以后,英格兰的国威上升到的高度,使英国人的骄傲使之必须永远加以保持,不敢丧失。 正如后人所说,英吉利人对威尔士人和苏格兰人的胜利,在欧洲大陆上不会有人注意的。 而亨利三世和爱德华一世所指挥的法兰西战争,也根本上未能使他们获得些许荣誉。 但克勒西之战却是一个启示,不仅对法国人如此,对英国人也一样。 法国是被它打垮了,而英格兰则是被这次胜利灌醉了。 所以它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就是它成了百年战争的精神基础,战争将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另一次精神上的“惨败”出现后,才使它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