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游戏特征:活动模式与创造性实践

幼儿游戏特征:活动模式与创造性实践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游戏作为一种活动模式,具有自身固有的基本特征,游戏的特征是游戏本质属性的反映。其次,这种“假装”活动不受实际环境、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幼儿往往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的表象变成新的形象,如把冰棍棒当作注射器,调转椅子就当作开汽车等,幼儿在自己创造的假想情境中,通过与同伴和玩具的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所以,游戏过程中不允许破坏游戏情境和秩序的情况出现,否则游戏将不能顺利进行。

幼儿游戏特征:活动模式与创造性实践

游戏作为一种活动模式,具有自身固有的基本特征,游戏的特征是游戏本质属性的反映。掌握游戏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幼儿游戏的本质,同时也有助于科学地观察和指导幼儿的游戏。综合儿童游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一般把游戏的特征归纳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游戏是一种快乐的活动,具有愉悦性

首先,游戏满足了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在游戏中幼儿能够摆脱生活中的紧张与压力,通过摆弄物体、扮演角色、同伴互动等方式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感受内心的愉悦与自得。其次,幼儿在游戏中是自由自在的,能够主动地控制所处的环境,施展自己的能力,实现愿望,获得满足,从游戏中体验成功和喜悦。再次,在游戏中,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没有外界施加的压力,没有为达成目的而产生的紧张感,幼儿可以在放松的状态中获取愉悦的情绪体验。

2.游戏是一种自发的活动,具有主动性

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而非强制性的,游戏是在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驱使下产生的活动。首先,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游戏的内容、玩法和同伴,现实世界里被成人看作是稚拙而滑稽的行为,只有在游戏世界里才能被理解和接受,幼儿将现实难以实现的愿望降低到实际能力所能承受的水平,使自己成为游戏的主人,不受别人的支配。其次,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发展尚不健全,认知具有形象性和情绪性的特点。在游戏中,游戏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方式是直观有趣的,游戏中有生动形象的动作、灵活多变的活动、熟悉友好的同伴、丰富多彩的玩具,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尽情地玩耍,极大地满足了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3.游戏是一种假装的活动,具有虚构性

游戏不是平常的、真实的生活,它是走出“真实”生活而进入一个暂时的、别具一格的活动领域。游戏是一种社会反映性活动,来源于幼儿现实的社会生活。首先,游戏的内容、种类、玩法都受到社会、文化、地域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幼儿通过模仿现实中成人或同伴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来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其次,这种“假装”活动不受实际环境、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幼儿往往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的表象变成新的形象,如把冰棍棒当作注射器,调转椅子就当作开汽车等,幼儿在自己创造的假想情境中,通过与同伴和玩具的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www.xing528.com)

4.游戏是一种没有社会实用价值的活动,具有非功利性

游戏不同于成人的工作和学习,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没有实用的社会价值,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所以游戏具有非功利性。首先,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没有外在附加的目的,游戏本身就是幼儿的目的,即使成人在设计和组织游戏时有一定的目的导向,但是这个目的也不需要幼儿了解,幼儿游戏就是玩耍。其次,游戏不创造社会财富,创造的只是个人精神财富,也就是幼儿在游戏中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5.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活动,具有有序性

幼儿在游戏中并非绝对的毫无约束和限制,尽管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时显得手忙脚乱,但实际上,每一个游戏都隐含着秩序性,参与者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游戏的规则有的是内隐的,有的是外显的。

内隐的游戏规则表现为“游戏内在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它贯穿于游戏的始终,是参与者之间达成的共识和默契。一旦游戏规则遭到破坏,整个游戏世界便会崩塌,而违反规则或忽视规则的游戏者便是一个破坏者。所以,游戏过程中不允许破坏游戏情境和秩序的情况出现,否则游戏将不能顺利进行。外显的游戏规则是指为了游戏的顺利进行,在游戏开始之前,游戏组织者或参与者向大家宣布的、人人都认可且要遵守的规则。这些规则有的是在创制游戏时就规定的,有的则是在游戏过程中不断总结归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