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儿歌游戏教学活动的思考和实践

幼儿园儿歌游戏教学活动的思考和实践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游戏教学的含义我国关于游戏教学的思想自古就有,体现在教育的方方面面。邱学青指出,“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非仅仅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两者看似矛盾,实则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游戏与儿歌教学二者关系亦是如此。可见儿歌游戏教学在儿歌教学活动中所占比重并不大,且儿歌游戏教学开展也并不均衡。下面,笔者以课堂观察的一节儿歌游戏教学活动为例进行说明。

幼儿园儿歌游戏教学活动的思考和实践

(一)游戏教学的含义

我国关于游戏教学的思想自古就有,体现在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宋明兴起的蒙养教学开始就很注重儿童的学习兴趣,强调要教人“乐学”。1928年教育部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中,把游戏规定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游戏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学习苏联,开始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注重利用主题角色游戏和规则游戏来编制教学游戏。20世纪90年代,幼儿园开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以游戏为主题设置幼儿园课程。总结而言,游戏教学即将游戏与教学结合,注重在寓教于乐中达成教学目标。美国教育家杜威基于“活动”理论提出了游戏教学的哲学基础,即幼儿应该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从游戏中学。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为儿童制作了一套专门发展感知觉的游戏体系,提出通过对游戏材料的使用开展游戏教学。在苏联,游戏教学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认为游戏教学是与一定的教学目的相连,应该采用相应教学材料开展游戏活动,且应成为幼儿园中一种主要的教学手段;第二阶段主张游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儿童的智力,把游戏教学看作在掌握和巩固知识的作业课上运用的一种游戏方法,并且揭示了在直接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可以提高儿童对作业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集中注意力,从而保证他们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第三阶段提出,游戏教学必须具有三个在结构上相互联系的成分即教学和游戏任务、游戏行为、游戏规则的联系,如果游戏教学不同时具备这三个必要的成分就不能称之为游戏教学。综合国内外游戏教学研究,笔者对游戏教学概念做出界定,即具备游戏任务、游戏行为、游戏规则的可以引发学习者学习兴趣,集中学习者注意力,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简单而言就是采用游戏形式开展的教学活动。

游戏化教学是指将游戏与教学有机结合,让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游戏性,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游戏性体验,身心发展的各层次需要都得到满足,并习得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人格品质的愉快活动。邱学青指出,“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非仅仅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这里尤其强调说明幼儿园追求的是“游戏”的轻松、愉快的成分,游戏的态度、游戏的精神。通过深入研究幼儿园课程中几种诠释游戏存在的模式后提出游戏是与儿童全面发展相整合的活动,而高水平的游戏模式为,游戏与课程有机的联系、相互融合,游戏保持着自身的基本特征,同时又使其教育价值得以发挥,使适宜性和有效性得以兼顾。许卓娅对音乐教学游戏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她认为,音乐教学游戏化就是必须要通过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合理需求,使学习者能够因为合理需要的持续激起和持续满足而积极主动地投入音乐学习,并进一步指出,律动游戏化活动类型大约可以划分为三个教师引导层次:一是舞蹈或称律动技能的教学游戏;二是嵌入了传统游戏规则的律动教学游戏;三是律动“自学游戏”,而后两者在幼儿园韵律活动中更适宜。其中“嵌入了传统游戏规则的律动教学游戏”从专业技能学习内容分类的角度出发,可再分为身体能力的角度、心理能力的角度、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和个性发展的角度四种类型。“律动自学游戏”即教师提供或幼儿自选音乐或视频学习材料,完全独立或在教师的鼓励支持下进行舞蹈律动内容的学习。如自由的“即兴娱乐”活动、“学习超市”活动等。游戏化律动教学可以从活动开始处进入游戏,可以在活动进行中插入游戏,可以在活动结束处插入游戏,还可以将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幼儿园韵律活动中对于游戏方式、游戏内容以及游戏时间等的选择既需要考虑音乐作品本身的结构和情绪,也需要考虑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特点。游戏是幼儿的兴趣所在,也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所在,游戏化教学注重将游戏适宜地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让幼儿乐于学习,快乐成长。

(二)游戏和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游戏与教学,前者强调顺应幼儿天性,旨在发展幼儿能力,后者强调在合乎社会要求的轨道上促进幼儿发展。两者看似矛盾,实则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游戏与儿歌教学二者关系亦是如此。对游戏与儿歌教学关系的探查,可以有效判断教师是否能够做到既坚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又自然有效地达成幼儿园儿歌教育的目标,具体调查分析可以从儿歌教学是否使用游戏与游戏的组织与实施两方面进行。儿歌游戏教学指采用游戏方式开展儿歌教学活动,笔者通过对十二节儿歌教学活动进行观察,记录的游戏使用情况(如表4-1所示)。

表4-1 儿歌教学活动及记录

根据统计结果,十二次儿歌教学活动中六次使用游戏,游戏活动使用率为50%,其中小班儿歌游戏教学活动开展率为17%,中班儿歌游戏教学活动开展率为8%,大班儿歌游戏教学活动开展率为25%。可见儿歌游戏教学在儿歌教学活动中所占比重并不大,且儿歌游戏教学开展也并不均衡。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但在幼儿园儿歌教学中,游戏不仅不常见,即使出现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为游戏而游戏”与“重教学而轻游戏”的状况。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幼儿的天性就是通过游戏来学习,通过游戏来获取感性经验,建构自己的意义。其实儿歌本身就具有游戏性,它“自然合节的音乐性,天机活泼的稚拙美,歌戏互补的可操作性”都为游戏教学提供了可能性,换句话说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其实就是发挥儿歌的本质特性。

(三)游戏效果

游戏效果好坏决定着教学开展情况的好坏,也直接反映儿歌教学与游戏整合情况。游戏效果好的儿歌教学活动,不仅能达成教学目标,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地位也能得到教师的重视,游戏辅助教学效果也能更好地得以彰显。下面,笔者以课堂观察的一节儿歌游戏教学活动为例进行说明。

【案例一】《老鼠吃饼干》

师:今天老师想跟小二班的小朋友一起来做游戏,一起来学本领,好不好?

师:我今天要当小老鼠妈妈,你们当什么?

幼:小老鼠。

师:嗯,很好。那我现在要叫一下我的小老鼠宝宝了。宝宝们,我的宝宝们。

幼:妈妈,哎!

师:真好听的声音啊。现在妈妈想要做些好吃的给我的宝宝们吃,自己摸摸看,你们的肚子饿了不?

幼:饿了。

师:嗯,那妈妈现在拿锅子给大家做饼干吃,大家仔细看妈妈是怎么做的哦。(拿出教具锅模型,开始边念儿歌边做饼干动作)

师:小老鼠,做饼干,呼噜呼噜,啪!搅一搅,拌一拌,呼噜呼噜,啪!

师:妈妈是怎么做饼干的?你们都听到看到了什么?

幼1:咕噜咕噜。

师:她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了,你们有没有听到呀?那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幼2:啪!

师:对,还有“啪!”还有没有什么别的动作呢?

幼3:搅一搅。

师:还有呢?(再一次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要搅一搅,要拌一拌,均匀一点是不是?现在小老鼠跟妈妈一起来做饼干吧,把锅子拿好了。(发给幼儿教玩具小铁锅)

师:小老鼠,做饼干,发出什么声音啊?

幼:呼噜呼噜,啪!(www.xing528.com)

师:搅一搅,拌一拌。

幼:呼噜呼噜,啪!

师:有没有饼干做出来?闻闻看香不香啊?

幼:(小朋友们做出闻的姿势)香……

师:啊,你们都闻到了,很香是吗?让我们一起来说“香!香!香!”

师:饼干饼干做好了,闻一闻,香不香?

幼:香,香,香!

师:啊,你们都闻到了香。

案例一中教师在儿歌教学活动开始时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教师扮演老鼠妈妈,小朋友扮演小老鼠,在游戏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教师通过边做动作演示教具,边有节奏地念出儿歌这种方式导入儿歌内容,无形之中调动起幼儿的兴趣与注意力。在教幼儿学念儿歌的环节中,幼儿接触到的每个词、每句话,再逐步增加到新句子,这一系列过程教师都辅之以游戏化的动作、表情,帮助幼儿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地掌握儿歌,这种由浅入深的组织活动过程配合游戏化的教学手段都非常符合幼儿的心理接受特点,最后幼儿不仅感受到了儿歌的音韵节奏字词之美,也掌握了儿歌内容,形象化地认识了如“搅”“拌”这类动词。可见,使用儿歌游戏教学方式开展活动,不仅符合3—6岁幼儿这一年龄阶段的认知特征,更能很好地辅助教师教学,活跃气氛,激发幼儿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但要知道并不是所有儿歌游戏教学活动都是成功的,如案例二。

【案例二】《理发

师:原来理发员叔叔用这三样工具来给小朋友理发,你们想要学一学怎么理发吗?

幼:想。

师:想要跟着理发员叔叔一起来理理发,那我要听听谁念得最整齐就请谁来编一个动作。

(幼儿分别创编了剪、洗、照三个动作)

师:现在这个小男孩被叔叔理完发,怎么样?干干净净,不像刚才那么乱了吧?那么谁来说说理发员叔叔帮助小男孩理发,他应该对叔叔说什么?

幼:谢谢。

师:叔叔,谢谢你。

师:现在我请两位小朋友到前面表演。

(教师随机请出一位女孩子扮演小男孩,一位男孩子扮演理发员叔叔)

师:你们一起念一念,让他们来表演。

幼:我的头发又长又不齐。

师:大家一起和她说。(打断正在台上表演的幼儿)

师:先用剪刀剪。(推了推扮演理发员叔叔的小男孩,示意他开始做动作)

师:说叔叔谢谢你。

(教师推推扮演小男孩的女孩子,示意她面向“理发员叔叔”说谢谢,此时女孩子似乎有些紧张怕念错儿歌,一直盯着教师的嘴,虽然教师推着她面向“理发员叔叔”,但她依旧看着教师,“理发员叔叔”也同样神情紧张地看着台下的小朋友)

师:叔叔说。(拍了拍“理发员叔叔”的肩膀,示意他该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