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监狱工作:管理和教育目标的冲突

上海监狱工作:管理和教育目标的冲突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监狱警察既是管理者,又是教育者,在有目的的行动中,存在着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反或者相互排斥的动机,必然产生一种矛盾的心态。监狱警察既对服刑人员进行约束,又要做一个助人者,导致的监狱民警内部的角色冲突。一方面,管理机能在监狱的实现要求对所有的服刑人员一律平等。

上海监狱工作:管理和教育目标的冲突

管理的目标是秩序和效率,强调的是公平与正义等价值理性,所以更多体现的是共性,其在现实的监狱制度中表现得较为明显;教育的目标是塑造和提升,强调对个性的依赖,因人施教。

监狱警察既是管理者,又是教育者,在有目的的行动中,存在着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反或者相互排斥的动机,必然产生一种矛盾的心态。监狱民警既是刑罚的执行者,需要严格按照法律和制度来规范自己的管理工作,对服刑人员进行考核,刑罚的执行必然带来服刑人员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时,他也是教育者,需要和服刑人员进行交流互动、倾听,助人自强自立。监狱警察既对服刑人员进行约束,又要做一个助人者,导致的监狱民警内部的角色冲突。根据手表定律,对于一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监狱民警就面临着这样的内部角色冲突(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手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www.xing528.com)

任何服刑人员在管理面前都是千人一面。服刑人员在管理面前不需要知道自己的个性表达,即使有改造机能的发挥,改造也必须在管理的规范下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失去了管理的共性,改造机能也必然会失去一定的机制或作用。而教育建构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之上,即每个服刑人员的生理、心理、精神、行为、思想意识和人格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所以才有“千种疾病千种药方”。一方面,管理机能在监狱的实现要求对所有的服刑人员一律平等。例如,对服刑人员的会见自由的限制与剥夺按照管理平等性的原则,其相关规定应当适用于所有的服刑人员,应当不分年龄、性别、刑期长短、人身危险性大小和狱内表现等;另一方面,教育在发挥作用时,应当按照个别化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刺激服刑人员改造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