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蛋白质需要量的因素-现代营养学

影响蛋白质需要量的因素-现代营养学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能量有节省蛋白质的作用,能量供给不足,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因而在营养支持时和研究蛋白质需要量的实验中,都必须注意要配合足够的能量。环境温度对蛋白质需要量的影响,意见不一致。蛋白质摄入量随着膳食摄入量的增加而有所增高。为了预防运动性贫血,Yoshimura提出在体力锻炼期间,蛋白质供给量应为每日2 g/kg体重。在失眠、精神紧张、生活节律改变等应激情况下,蛋白质需要量增加6%~12%不等,但个体差异较大。

影响蛋白质需要量的因素-现代营养学

能量有节省蛋白质的作用,能量供给不足,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Callowag(1974)等发现供给氮7~8 g,逐步增加能量时,氮的损失就减少;当能量供给达到12610.6 kJ(3014 kcal)时,就得到正氮平衡。因而在营养支持时和研究蛋白质需要量的实验中,都必须注意要配合足够的能量。环境温度对蛋白质需要量的影响,意见不一致。Consolazio分析热适应者在38.7℃以下进行中等体力劳动时,手臂汗液氮含量为241 mg/L,因而认为,人在热环境下进行中等体力劳动时,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在一般摄入量的基础上增加13%~14%。但是,Ashworth测定6名牙买加热适应者的全身汗液,发现汗氮浓度不高;Weinen测定6名坦桑尼亚青年的汗液,发现汗氮每日最大丢失量只有0.5~1 g;Thaper还发现当汗氮浓度增高时,尿氮含量会代偿性降低。因此,他们认为即使在热环境多汗的情况下,也不必增加蛋白质的供给量。

重体力劳动时,能量需要量增高。蛋白质摄入量随着膳食摄入量的增加而有所增高。体力劳动是否增加蛋白质的需要量,也有不同的意见。较多的看法倾向于在劳动尚不熟练的阶段或在运动训练时期,而提高蛋白质的供给对修补组织和预防运动性贫血是有益的。Buskirk等(1972)认为某些可能发生挫伤的运动,如足球或摔跤,蛋白质需要量增至每日2.5 g/kg体重。实验研究报道我国体操运动员蛋白质需要量是1.8 g/kg体重,其中2/3是优质蛋白质,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2%~14%;儿童或者少年运动员按单位体重计算,蛋白质的需要量比成年人高,9~11岁体操运动员的需要量为3 g/kg左右。已知剧烈的肌肉活动可增加红细胞的破坏。Yamaji通过实验证明,在运动实验开始时,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蛋白都下降。下降持续时间的长短和蛋白质摄取量有关,如每天摄取蛋白质1~1.5 g/kg体重,血红蛋白和血清蛋白降低后不易恢复。Yoshimura称这种运动期间出现的贫血为运动性贫血。他根据动物实验推测运动性贫血的机制是:剧烈运动时,可能由于肾上腺素的作用,使脾脏收缩释放出溶血因子以破坏红细胞。从红细胞游离出的血红蛋白可用于制造肌红蛋白和新的红细胞,以适应运动的需要。为了预防运动性贫血,Yoshimura提出在体力锻炼期间,蛋白质供给量应为每日2 g/kg体重。(www.xing528.com)

失眠、精神紧张、生活节律改变等应激情况下,蛋白质需要量增加6%~12%不等,但个体差异较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