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子选集:外物不可必,龙逢诛,比干戮

庄子选集:外物不可必,龙逢诛,比干戮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物不可必②,故龙逢诛,比干戮③,箕子狂④,恶来死⑤,桀、纣亡⑥。外物,指外来患害。谏吴王夫差杀死越王勾践,不从,并赐剑令其自刎。其尸体被装入皮囊,投入江中。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①。任公子为大钩巨缁①,五十犗以为饵②,蹲乎会稽③,投竿东海,旦旦而钓④,期年不得鱼⑤。

庄子选集:外物不可必,龙逢诛,比干戮

外物不可必,故龙逢诛,比干,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木与木相摩则然,金与火相守则流阴阳错行,则天地大絯,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有甚忧两陷而无所逃,螴蜳不得成,心若县于天地之间,慰暋沉屯,利害相摩,生火甚多;众人焚和,月固不胜火,于是乎有债然而道尽

【注释】

①本篇是以义名篇。全篇主要是在阐发处世养性的人生哲学。②“外物”句:意谓外来的患害是没有定准的。外物,指外来患害。不可必,谓没有定准。③“故龙逢”两句:意谓所以龙逢被斩首,比干遭杀害。龙逢,夏桀贤臣,姓关字龙逢,因多次直谏,而被斩首。比干,商纣庶叔,因忠谏而被剖心。④箕子狂:谓箕子被迫而佯狂。箕子,商纣庶叔,因忠谏不从而装疯。⑤恶来:商纣之佞臣,毕志从纣,所以与纣王一同被杀。死,指被杀。⑥桀、纣亡:谓夏桀和商纣,都因实行暴政而身毁国亡。⑦“而忠”两句:意谓效忠未必能取得信任,所以伍员的尸体被投入江中而流走。伍员,即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大夫伍奢之子。伍奢被诛,伍员入吴国。谏吴王夫差杀死越王勾践,不从,并赐剑令其自刎。其尸体被装入皮囊,投入江中。⑧“苌(cháng)弘”两句:苌弘为周灵王(或说周敬王)贤臣,因遭谗而被放逐归蜀,自恨忠而被谗,遂剖肠而死。蜀人以匮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苌弘,郭本作“苌宏”,诸本作“苌弘”,从诸本改。碧,碧玉。⑨孝未必爱:谓孝顺未必能得到父母的喜爱。爱,指得到父母的喜爱。⑩孝己忧:孝己为殷高宗之子,遭后母虐待,被放逐,忧苦而死。其事详见《尸子》。曾参悲:曾参,孔子弟子,字子舆。“曾参为父芸瓜,误断其根,大杖几死,故有忧悲之事”(陆西星《南华经副墨》)。按:此列举伍员、苌弘、孝己、曾参的遭遇,目的在于进一步说明“外物不可必”的道理。⑪“木与”句:意谓木与木相摩擦,就会燃烧。然,通“燃”。⑫“金与”句:意谓金属与火接触在一起,就会熔化。相守,相接触。流,溶化。⑬“阴阳”两句:意谓阴阳错乱,天地就会受到大的惊骇。错行,交互参错。大絯(hài),大受惊动。絯,通“骇”,惊。⑭“于是”两句:意谓于是发生雷霆,雷雨中夹着闪电。火,指闪电。⑮乃焚大槐:谓能把大槐树焚烧掉。⑯“有甚”句:意谓有人感到非常忧虑,陷入利害之境而无法摆脱。两陷,指利害两端(宣颖《南华经解》)。⑰螴蜳(chén dūn):恐惧的样子。不得成:做不成事情。⑱县:通“悬”。⑲慰暋(mǐn)沉屯:意谓郁闷、深忧。慰,郁。暋,闷。沉,深。屯,难。⑳“利害”两句:意谓利害交战,内心炽热而躁火旺生。㉑众人焚和:意谓世俗之人便如此焚尽中和之气。众人,谓世俗之人。焚和,焚尽中和之气。㉒“月固”句:意谓清纯的天性经受不住利欲之火的熏灼。月,比喻清纯的天性。火,比喻利欲之火(林希逸《南华真经口义》)。㉓“于是乎”句:意谓于是乎颓然骤坏,天理尽而生机息(宣颖说)。僓(tuí)然,毁败的样子。僓,通“颓”。按:此段说明沉溺于利害之中,必然会毁灭天性。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

①监河侯:监河工之官(刘凤苞《南华雪心编》),以侯称之。或谓为魏文侯,恐非是。②诺:行,可以。③邑金:谓封邑之地的赋税。④三百金:古铜铁之类皆名为金,非指黄金。又赵岐《孟子》注:“古者以一镒为一金。”⑤忿然作色:意谓气得骤然改变了脸色。忿然,生气的样子。作色,改变脸色。⑥“有中道”句:意谓在半路上听见有人呼我。中道,半路。⑦“周顾视”两句:意谓我回头看见车辙里,有一条鲫鱼。顾视,回头看。鲋(fù)鱼,即鲫鱼。⑧来:语助辞。子:你。何为:即“为何”,做什么。⑨波臣:谓波浪之臣,即水族的成员。⑩岂:副词,表疑问语气。斗升:一斗或一升,喻少。活我:救活我。⑪“我且”句:意谓我将去南方游说吴国、越国的君王。且,将。游,游说。⑫“激西江”句:意谓引发西江之水,来迎接你。激,引发。西江,泛指从西方流来的江水。⑬“吾失”两句:意谓我失去了常相赖以生活之水,我没有存身之处。常与,常相依赖。⑭然,犹“则”。⑮“曾不”句:意谓倒不如早点到干鱼店里去寻找我!曾,竟,还。索,寻找。枯鱼,干鱼。肆,店铺。按:此则寓言说明,“道不可离,犹鱼之于水也”(刘凤苞《南华雪心编》)。同时,也辛辣地讽刺了人情的虚伪。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铭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注释】

①任公子:任国的公子,虚构人物。为:做。巨缁(zī):粗大的黑绳。缁,黑绳。②“五十”句:谓用五十头牛作为钓饵。犗(jiè),阉割过的牛,因其肥,故作钓饵。③乎:于。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南。④旦旦:天天。⑤期(jī)年:一周年。⑥已而:后来,而后。食之:吞食钓饵。⑦“铭没”两句:意谓沉入海底,奋张鱼鳍而乱驰。铭没,沉没。錎,通“陷”。骛(wù)扬,乱驰。奋鬐(qi),开张鱼鳍。鬐,通“鳍”,鱼鳍。⑧“声侔(móu)”两句:意谓巨声犹如鬼神,惊恐千里。侔,等同。惮赫,惊恐。⑨若鱼:此鱼。离而腊(xī)之:谓剖开晾干。离,剖开。腊,晾干。⑩制河:即浙江。或作“涮河”。⑪苍梧:山名,又名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境内,相传为舜的葬地。已:同“以”。⑫厌:饱食。⑬辁(quán)才:品评人才。辁,量。讽说:道听途说。或谓诵说往事。⑭揭竿累:意谓举着细绳小竿。揭,举。累,细绳。⑮趣:通“趋”,奔向。灌渎(dú):灌溉用的沟渠。⑯守鲵(ní)鲋:守候着小鱼。鲵、鲋,皆为生活在溪沟中的小鱼。⑰“其于”句:意谓这样想要钓到大鱼是很难的。⑱“饰小说”两句:意谓修饰浅陋的言辞,想求得很高的声誉;这对于通达大道而言,相差太远了。小说,浅陋的言辞。干,求。县令,高的声誉。县,通“悬”,高。令,誉。大达,通达大道。⑲“是以”两句:意谓因此未曾了解任氏风度的人,也不能与其谈治世大道,因为相差得太远了。风俗,风度。经于世,谓治世之道。按:此则寓言说明,“小具不足以大获,犹小才不能得大道也”(宣颖《南华经解》)。

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接其鬓,压其顪,儒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

【注释】

①“儒以”句:意谓儒生引用《诗》《礼》词句而盗掘坟墓。发冢,盗掘坟墓。②大儒:有声望的儒者。胪(lú)传:传话。胪,上传话告诉下叫“胪”,犹“行”。③东方作矣:意谓东方发亮,太阳要升起了。④事之若何:意谓事情进行得怎样?事,指盗墓之事。⑤未解裙襦(rú):谓裙子和短衣还没有解开。襦,短衣。⑥口中有珠:谓死者口中含有珠宝。⑦“《诗》固”句:意谓《诗》中本来就有这样的诗句。固,本来。⑧“青青”两句:意谓青青的麦苗,生长在山坡。陵陂(bēi),山坡。⑨“生不”两句:意谓活着不布施财物,死后含着珠子干什么?布施,布施财物,救济贫困。按:《诗经》中无此四句话,或为逸诗,或为庄子自撰。⑩接其鬓:谓揪住死人的鬓毛。接,揪。按:引号中的话,是大儒吩咐小儒的话。⑪压其顪(huì):谓按住死人的胡须。压,按。顪,颐下须。⑫“儒以”句:意谓而用铁锤敲打死人的下巴。儒,当为“而”字之误。金椎,铁锤。控,敲。颐,下巴。⑬徐别其颊:谓慢慢地分开两颊。别,分开。按:此则寓言,“摹写师(师父)弟(弟子)相为谋利,以贪鄙行残忍,以残忍成贪鄙,读之使人喷饭!”(宣颖《南华经解》)

老莱子之弟子出取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于彼,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不知其谁氏之子。”老莱子曰:“是丘也,召而来。”仲尼至。曰:“丘,去汝躬矜与汝容知,斯为君子。”仲尼揖而退,蹙然改容而问曰:“业可得进乎?”老莱子曰:“夫不忍一世之伤而骜万世之患,抑固窭邪,亡其略弗及邪?惠以欢为骜,终身之丑,中民之行进焉耳!相引以名,相结以隐。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闭其所誉。反无非伤也,动无非邪也。圣人踌躇以兴事,以每成功。奈何哉,其载焉终矜尔!”

【注释】

①老莱子:楚国贤人,与孔子同时,常隐居蒙山楚王召他为相,他与妻出逃,隐遁江南。出取薪:外出打柴。郭本原缺“取”字,今据古钞卷子本增补。成玄英说:“出取薪者,采樵也。”(《庄子疏》)可见成本亦有“取”字。江南古藏本为“出拾薪”。②反以告:谓返回告诉老莱子。反,通“返”。③彼:那里。④“修上”句:意谓上身长,下身短。趋,通“促”,短。⑤末偻:曲背。末,脊。偻,曲。后耳:耳贴脑后,所谓当面不见耳也(刘凤苞说)。⑥“视若”句:意谓目光远视,像是经营天下的样子。⑦“不知”句:意谓不知道是什么人。谁氏,姓什么。之子,之人。⑧召而来:谓把他叫来。⑨“去汝”句:意谓去掉你矜持的行为和智慧的容貌。躬矜,矜持之行。容知,智慧之貌。知,通“智”。⑩“斯为”句:谓就可以成为君子了。斯,乃,就。⑪揖而退:谓恭敬地作揖而后退。⑫蹙(cù)然改容:谓局促不安地改变面容。蹙然,局促不安的样子。⑬“业可”句:谓我的学业能够有所进益吗?⑭“夫不忍”句:意谓孔子不忍一世之创伤,而却做贻害万世之事。骜,为“骛”字之误。骛,借为“务”。“务万世之患”,犹言以万世之患为事(张默生《庄子新释》)。⑮“抑固”两句:意谓你本来就孤陋寡闻呢,还是智谋达不到呢?抑,抑或。窭(jù),陋。亡其,转折语,犹如“还是”。亡,通“无”。略,智谋,谋略。⑯“惠以”两句:意谓以用布施恩惠于人而取得欢心为能事,其实是终身的丑行。惠,布施恩惠。骜,为“骛”字之误,借为“务”,事务。⑰“中民”句:意谓这不过是平庸之辈的作为罢了。中民,中等人,平庸之辈。行进,务此,作为(宣颖说)。⑱“相引”两句:意谓平庸之辈以名声相互招引,以私利相互勾结。隐,私。⑲“与其”两句:意谓与其称誉尧的善道而指责桀的恶迹,不如誉与非两忘,闭塞称誉的想法。⑳“反无”句:意谓违反物性,就会受到损伤。反,违反。㉑“动无”句:意谓轻举妄动,就会流入邪僻。动,妄动。邪,邪僻。㉒踌躇以兴事:意谓不得已而后应事。㉓以每成功:谓因而每有成功。以,因而。㉔“奈何”两句:意谓你的行为总是那样骄矜自持怎么办呢?载,犹“行”,行为。矜:骄矜。按:此则寓言说明:“应世者当以无心处之,不可矜持太过以自伤。亦见外物之不可必也。”(林云铭《庄子因》)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曰:“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渔者余且得予。”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君曰:“渔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会朝。”

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君曰:“献若之龟。”(www.xing528.com)

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乃刳龟,七十二钻而无遗䇲

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䇲,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虽有至知,万人谋之。鱼不畏网而畏鹈鹕。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

【注释】

①宋元君:即宋元公,名佐,平公之子。被:通“披”。阿门:旁门。②“予自”句:谓我来自宰路的深水。宰路,渊名。③“予为”句:谓我作为清江的使者出使河伯的住所。清江,江名。使,出使。河伯,传说为黄河的水神,姓冯名夷,又名冰夷。④“渔者”句:谓渔人余且捕捉到我。余且,渔夫名,姓余名且。又作“豫且”。⑤觉:醒。使人占之:让人占梦。占,用蓍草、竹片等测问吉凶。⑥此神龟也:意谓这是神龟托梦。⑦令:召令。会朝:谓赴朝见我。⑧明日:第二天。⑨渔何得:意谓你捕鱼时捞到了什么?⑩且:余且自称。⑪若:你。⑫再:谓反复多次。⑬“心疑”两句:意谓心里犹疑不决,让人占卜测问。⑭“杀龟”句:意谓卜辞说,杀掉白龟,用来占卜,大吉。⑮刳(kū)龟:把龟剖开挖空。⑯“七十二”句:意谓用来占卜七十二次,没有一次不灵验的。钻,命卜以所卜事而灼之。遗笑,失策,即失算。笑,即“策”。⑰见梦:托梦。见,通“现”。⑱知:通“智”。⑲“如是”三句:意谓如此说来,智者也有困惑的时候,神灵也有考虑不到之处。⑳“虽有”两句:意谓个人虽有极高的智慧,但也敌不过万人的智谋。㉑“鱼不”句:意谓鱼不知道惧怕鱼网,但却畏惧鹈鹕。鹈鹕(tí hú),捕食鱼类的水鸟。㉒“去小”两句:意谓抛弃小聪明,才能显出大智慧;去掉自善的心理,才能表现自善的本性。知,通“智”。㉓“婴儿”句:谓婴儿初生,没有老师的教诲便能说话。石师,又作“硕师”,即大师。㉔“与能”句:谓原因是与能说话的人在一起。按:此则寓言说明,耍小聪明和为善之心都要不得,只有保持天性,顺应自然,才能自然地表现出大智与真善。

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注释】

①惠子:即惠施,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见《逍遥游》篇注。②“知无用”句:意谓知道无用,才可以同他谈论用的问题。③“天地”句:谓大地并非不宽广和阔大。天地,偏义复词,重在“地”字。或改“天”作“夫”,非是。④“人之”句:意谓人所使用的只是两脚踩着的那点地方而已。容足,立足。⑤“然则”两句:意谓把立足之外的地方挖至黄泉。厕足,立足之旁。厕,通“侧”。垫,下。一本作“堑”,掘。致,通“至”。⑥“人尚”句:意谓大地对人还有用处吗?⑦“然则无用”句:意谓那么无用之为有用,不是很明白了吗?按:此段是庄子与惠施辩论“无用为用”的哲学问题。

庄子曰:“人有能游,且得不游乎?人而不能游,且得游乎!夫流遁之志,决绝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覆坠而不反,火驰而不顾。虽相与为君臣,时也,易世而无以相贱。故曰至人不留行焉。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且以狶韦氏之流观今之世,夫孰能不波!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彼教不学,承意不彼

“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跈则众害生。物之有知者恃息,其不殷,非天之罪。天之穿之,日夜无降,人则顾塞其窦。胞有重阆,心有天游。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谿;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胜

“德溢乎名,名溢乎暴;谋稽乎誸,知出乎争;柴生乎守官,事果乎众宜。春雨日时,草木怒生,铫鎒于是乎始修,草木之到植者过半而不知其然

“静然可以补病,眦可以休老,宁可以止遽。虽然,若是劳者之务也,非佚者之所未尝过而问焉。圣人之所以駴天下,神人未尝过而问焉;贤人所以駴世,圣人未尝过而问焉;君子所以駴国,贤人未尝过而问焉;小人所以合时,君子未尝过而问焉。

“演门有亲死者,以善毁爵为官师,其党人毁而死者半。尧与许由天下,许由逃之;汤与务光,务光怒之;纪他闻之,帅弟子而踆于窾水,诸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51]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52];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53];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54]。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55]!”

【注释】

①庄子曰:胡远濬说:“‘庄子曰’以下,当通为一章,申发篇首之义,以见游世者不肯取必外物以伤其生。”(《庄子诠诂》)此说极是。②“人有”两句:意谓人如果能够逍遥自适,难道能不无往而不自适吗?游,即“逍遥游”之游,谓逍遥自适。前“游”字,谓游心;后“游”字,谓游于物。③“人而”两句:意谓人若不能无往而不适,难道还能逍遥自适吗?④“夫流遁”两句:意谓流荡忘返的心志,决然弃绝人世的行为。流遁,流荡逃避。⑤“其非”句:意谓这种人的行为,并非是至智厚德的人的作为吧!至知厚德,大智大德。知,通“智”。任,作为。⑥“覆坠”两句:意谓流遁之人濒临覆灭而不知返回,决绝之人火速弃世而不知反顾。火驰,火速。⑦“虽相与”两句:意谓世上虽然有君臣之分,这不过是时势所造成。按:君臣,比喻贵贱。⑧“易世”句:意谓时代改换了,就不再有原来的贵贱了。相贱,谓相贵贱。⑨“故曰”句:意谓所以说至智厚德之人,卑不流遁,高不决绝,故不留下行迹。不留行,不留踪迹。⑩学者之流:意谓皆为小儒僻学之见。⑪“且以”两句:意谓用狶韦氏之流的标准来观察当今世事,谁能不随其波呢?狶韦氏,远古帝王的称号。不波,不随其波。⑫“唯至人”两句:意谓唯有至人能逍遥自适于世而不流入邪僻,随顺众人而不丧自己的真性。僻,邪僻。不失己,不丧失自己的天性。⑬“彼教”两句:意谓俗儒之教不必学习,顺其意而游世,而又不流入俗学。彼教,指俗儒之学。承意,顺承其意。不彼,不混同俗学。按:此段说明,至人的处世哲学是“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⑭“目彻”句:意谓视觉灵敏叫明。彻,灵敏。⑮颤(shān):通“膻,指嗅觉灵敏。⑯“口彻”三句:意谓味觉灵敏叫甘,心思通彻叫智,智力通彻叫德。知,通“智”。德,得。智彻则易得事理,故曰。⑰“凡道”句:意谓凡为道想彻通者,皆不求滞塞。壅(yōng),滞塞。⑱壅则哽:意谓壅滞就会梗塞不顺。哽,通“梗”,梗塞。⑲“哽而”句:意谓梗塞久之就会相互践踏。跈(niǎn),践。⑳“跈则”句:意谓相互践踏,各种祸害便会发生。㉑“物之”句:意谓凡是物类中有知觉者,都是依靠气息生存。㉒“其不”两句:意谓其气息不盛者,并非是自然的罪过。殷,盛。天,指自然。㉓“天之”两句:意谓自然贯通万物,日夜都不止。穿之,谓贯通万物。降,止。㉔“人则”句:意谓人反以嗜欲塞其通天之窦(宣颖说)。按:窦,喻指耳目鼻口,天窦塞,众害生(刘凤苞说)。㉕胞有重阆(làng):意谓胞胎中尚有空虚之处,以通气息。胞,胎。阆,空旷。㉖心有天游:意谓心灵也得有空虚才能够逍遥自适。心,心灵。天游,自由地游乐。㉗“室无”两句:意谓室内没有空旷的地方,婆媳相挤在一起,便会发生争吵。妇姑,即婆媳。勃谿(xī),争斗。㉘“心无”两句:意谓心灵没有空虚而不能自由地逍遥自适,六孔便会相互扰攘。六凿,六孔,指耳、目、鼻、口、心、智。耳、目、鼻、口、心、智,乃六根之凿性(刘凤苞说)。相攘,相互侵夺。㉙“大林”两句:意谓茂林山丘之所以适宜于人,是因为心神不胜外物之扰的原因。善于人,适宜于人。神,心神。不胜,指不胜外物干扰。按:此段说明:“大林丘山,其境虚也。神不胜六凿之扰,故睹清旷之境而喜。”(马其昶《庄子故》)㉚“德溢”两句:意谓由于好名而德性荡失,由于暴露而名荡失。溢,外溢。《人间世》篇云“德荡乎名”,此“溢”字与“荡”同义。暴,暴露。㉛“谋稽”两句:意谓由于急迫便研究谋略,由于争斗方运用智巧。稽,考。誸(xián),急迫。知,通“智”。㉜“柴生”两句:意谓栏栅的设立,是出于官府防守的需要;事业的成功,是由于合乎大众的意愿。柴,柴栅。官,官府。果,成。按:诸本将“官”字属下句,非是。此据罗勉道《南华真经循本》校正。㉝“春雨”两句:意谓春天日暖雨降,草木勃然生长。日时,时节。怒,奋力。㉞“铫鎒(yáo nòu)”句:意谓于是农民开始整修农具。铫鎒,锄草的农具,泛指农具。㉟“草木”句:意谓田地里杂草被锄而又更生者过半,农民却不知为何会如此。草木,这里泛指杂草。到植,即“倒植”,更生。按:此段说明,一切作为都会伤害自然本性,善养生者应贵“天游”。㊱“静然”句:意谓寂静而不妄动,虽病亦可补养而复初。㊲眦(zì miè)句:意谓按摩眼角可以延缓容颜的衰老。眦,眼眶。搣,本亦作“搣”,按摩。休老,延缓衰老。㊳“宁可”句:意谓宁静可以止息心性的急躁。遽,急。㊴“虽然”三句:意谓虽然如此,这都是劳神役智者所做的事务,并非是闲逸人所过问的。佚,通“逸”。㊵“圣人”句:意谓圣人做惊骇天下的事。駴,同“骇”,惊。㊶駴世:惊动世人。㊷駴国:惊骇国家。㊸“小人”句:意谓小人做出苟合一时的事。按:此段说明,养生家认为宁静可以补病止急,但是不如超然无为,更能逍遥自适。㊹“演门”句:谓在宋国都城演门那地方有个人父母死了。演门,宋国都城城门名。亲,指父母而言。㊺“以善”句:意谓因过于哀伤而消损形貌,被宋君加封爵位为官师。善毁,谓哀毁改容(刘凤苞说)。爵,封爵。官师,《礼记·祭法》“官师一庙”,郑玄注:“官师,中士、下士、庶士、府史之属。”盖指低级官吏。㊻“其党人”句:意谓他的同乡人效法他,居丧消损形体而致死者,有一半人。党人,同乡里人。按:“演门亲死者”哀毁改容而出于自然,其党人半死者乃看重“爵官师”。㊼“尧与”两句:谓尧禅让天下给许由,许由便逃避而去。按:许由逃避尧禅让之事,详见《逍遥游》和《徐无鬼》篇注。㊽“汤与”两句:意谓商汤想把天下禅让给务光,务光因此大怒。务光,商汤时代的隐者。㊾“纪他”两句:意谓纪他听说此事,恐怕连累自己,便带领弟子隐居于窾水之滨。纪他,商汤时代的隐者。踆(qūn),通“逡”,退却。这里指隐居。窾(kuǎn)水,水名。㊿吊:慰问。[51]“申徒狄”句:意谓申徒狄因为倾慕他的高名,便投河而死。申徒狄,商汤时代的隐者。踣(bó)河,投河。踣,仆倒。按:此段讽刺申徒狄之流为追求虚名,矫情失性。[52]“荃(quán)者”两句:意谓使用捕鱼的竹笼,是为了捕鱼;捕到鱼,就忘记竹笼。荃,通“筌”,捕鱼的竹器,即竹笼。所以在鱼,目的在于捕鱼。[53]“蹄者”两句:意谓使用捕兔的网具,是为了捕兔;捕到兔,就忘记捕兔的网具。蹄,捕兔的网具。[54]“言者”两句:意谓使用语言,是为了表达意思;明白了意思,就忘掉语言。[55]“吾安得”句:意谓我怎么能寻找到忘掉语言的人而与他谈话呢!安,怎样。按:胡文英说:“得意忘言,则无论其有用无用;而处世不须逃世,养神不至疲神。若惠子者,不知无用之为用,诚皮相耳。”(《庄子独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