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价值观教育理论系统

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价值观教育理论系统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系统。在价值目标的选择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既坚持共同理想的一元导向,又允许个人理想的多元存在。总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是全党、全国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一元导向,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这个一元导向。

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价值观教育理论系统

价值观教育是一个深层次的思想理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系统。这个理论系统应当包括:价值主体的确立、价值目标的选择、价值评价的标准、价值创造的途径等一系列范畴体系。

1.价值主体的确立

应以人民群众为最高价值主体,实现人民主体与个人主体相统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人民的价值主体地位,就没有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思想,以人民作为最高的价值主体,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评价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的就是要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就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这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人民,是一个集合概念,在我国它是由亿万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个人所组成的巨大的社会群体。人民的利益与每一个成员的个人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因此人民的价值主体地位就包含了人民中每个成员的价值主体地位;人民价值的实现从根本上说也就包含了每个人价值的实现。当然,滴水不等于大海,细胞不等于整个肌体,个人价值毕竟不能等同于人民价值。人民主体与个人主体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并不排除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对立和冲突。要把握人民主体与个人主体的统一,关键在于弄清不同层次上的主体及其价值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是人民价值主体与个人价值主体相统一,价值多元性与一元导向相统一的理论基础。

2.价值目标的选择

应以实现现代化、共同富裕作为共同价值目标,实现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统一。人民的价值主体地位决定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价值目标上,只能是实现我国人民的最大利益,也就是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一个全面体现人民的物质追求、政治追求和精神追求的综合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当代中国人民的最大的价值选择,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最大的价值选择。当然,每一个社会成员除了应该树立全社会的共同理想之外,还可以有自己的个人追求和个人理想。在价值目标的选择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既坚持共同理想的一元导向,又允许个人理想的多元存在。价值目标的一元导向,不仅不淹没个人的价值目标,而且为个人价值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它要求全国人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的指引下,正确选择个人价值目标的准确方位、具体内容和特殊形式,在实现共同价值目标的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目标。

2.价值评价的标准(www.xing528.com)

应以“三个有利于”和“三大主题”作为根本的评价标准,实现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共同理想为价值目标,从而它所定位的价值评价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是唯物主义价值观与人民价值观相统一的根本标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可以增强综合国力,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行和坚持“三个有利于”的评价标准,还涉及到当今中国的“三大主题”,即改革、发展和稳定。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条件。“三个有利于”和“三大主题”是评价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各个领域的价值标准,是贯穿和渗透在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乃至个人价值评价的标准之中。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和社会的最大利益和最大需要,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价值评价标准上的一元导向。当然,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还有自己的具体需要和特殊需要,“三个有利于”和“三大主题”不但不否定个人的具体需要和特殊需要,而且为个人的具体需要和特殊需要的满足提供了前提和条件。试想,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没有综合国力的增强,没有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改革开放政策,没有社会发展,没有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每一个人的需要又将如何实现呢?

4.价值实现的途径

应以“64字创业精神”为根本实现途径,实现艰苦创业与安居乐业的统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不主张单纯地享受价值,而是强调创造价值和享受价值的统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主体追求的直接价值目标是利润、效益和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金钱。这是一个客观事实,问题在于追逐的方式和手段。那种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甚至坑蒙拐骗的手段是必须反对的。通过勤奋劳动、发明创造、合法经营的正当途径追求和获取利润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要实现它的目标需要几代人为之奋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价值实现途径上应当提倡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64字创业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强,无私奉献”。提倡艰苦奋斗的价值创造精神,并不反对安居乐业和价值享受。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是共同富裕,这就包含了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价值之意。但享受价值必须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必须靠艰苦奋斗。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那种不顾国家贫困和人民的疾苦,依靠巧取豪夺一掷千金、花天地、穷奢极欲的享乐主义思想和行为是必须反对并予以坚决制止的。

总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是全党、全国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一元导向,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这个一元导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