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数学:探索8,7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探索8,7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难点重点:探索8,7 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的思想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很高,是对前面分与合学习的检验,是学生初步学习和体会数学思想的开端,具有一定的难度。突破策略一、结合具体情境,探索8 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1.出示情境图。结合图意,学生会交流出“一共有三盒月饼,分别是8 块装,6 块装,9 块装”。在交流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同学的思路,并找出不同方法中的共同点——凑十。

小学数学:探索8,7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重/难点

重点:探索8,7 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8 加几和7 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学习重点还是体现在“凑十”的思想方法上。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运算的基础知识,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能更好地渗透“满十进1”的道理,让学生体会“凑十法”的思路,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算理。

难点分析: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需要一个认知的过程。“凑十”的思想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很高,是对前面分与合学习的检验,是学生初步学习和体会数学思想的开端,具有一定的难度。

突破策略

一、结合具体情境,探索8 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情境图(如图1,见下页)。先让学生读图,数一数每一盒月饼的数量,并让他们说一说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结合图意,学生会交流出“一共有三盒月饼,分别是8 块装,6 块装,9 块装”。再出示问题:有14 个小朋友,每人1 块,买哪两盒合适?

图1

2.请学生结合问题“买哪两盒合适”探讨列出算式后,再交流算法,引导他们积极尝试探索并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在交流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同学的思路,并找出不同方法中的共同点——凑十。

3.学生可能会列出这样的几道算式“8+6,8+9,6+9,9+6,9+8,6+8 ,然后他们一一计算,看哪一个结果是14,就选择哪两盒。基础好的学生自然知道只列前三个或后三个就够了。这时教师应重点关注“8+6”这个式子,因为9 加几是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在前面已学习过。(www.xing528.com)

4.探索并交流“8+6”的计算方法。在学习9 加几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想到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方法运用的是8和2“凑十”的策略,先把6分成2 和4,用“8+2”凑成10,再用10加上4得到计算结果。第二种方法运用的是6 和4“凑十”的策略,先把8 分成4 和4,用“6+4”凑成10,再用10加上4得到计算结果。实际教学中,学生还会提出其他策略,时间允许的话,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来,讨论其合理性,分享独立思考的成果。

这个问题及情境具有很高的价值,使用好了,学生能学到很多东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重新加工,会有更高的价值。

二、利用数线图学习7 加几,帮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的策略

数线图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加法逐一递增的本质特征,这种方法和尺子图类似,学生并不陌生,下面以“7+9”为例进行教学。

图2

图3

1.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能看懂图上是怎么表示出“7+9”的计算过程的吗?教学时可以动态呈现图2 和图3 的作图过程。先找到7 对应的这个格,再逐一加上9 个格,并用箭头表示出加9,指到16 这个格。图2 是逐一相加的计算方法,即“7+1+1+1+1+1+1+1+1+1=16”。再通过观察图3,先加3个格,再加6 个格,体现“7+3+6”的计算过程。图3 的呈现是先由“7+3”凑10,再由“10+6”得出计算结果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思考和对进位加法的理解。

2.教学时,可以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表示“7+9”的,让学生在交流中逐步增进对进位加法和“凑十”策略的理解,理解计算的道理。因为“7+9”和“9+7”的结果是一样的,在这里,学生可能还会用到之前的方法,把7分成1 和6,用9 和1合成10,然后再加上6得出结果。不管是哪种计算方法,其实都是“凑十”思想的体现,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突破反思

教学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出计算方法和“凑十”的策略,为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打下基础。教学时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让每个学生在课堂的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使他们的个性价值都得到体现,多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时知道“从哪儿入手”的能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实物操作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直到他们能脱离实物独立解决问题为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