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数学一年级得数是8的加法和减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得数是8的加法和减法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难点重点:掌握得数是8 的加法及8 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基于学生已有了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经验,这里教师就不一一介绍每种算法了。突破反思对得数是8 的加法及8 减几的减法的学习是从学生熟悉的“一图两式”进一步过渡到“一图四式”。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的限制,对于他们来说,“一图四式”的内容是学习的难点。

小学数学一年级得数是8的加法和减法

重/难点

重点:掌握得数是8 的加法及8 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4 道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掌握得数是8 的加法及8 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积累计算经验,培养计算能力,能更深入地体会加、减法计算的实际意义。体会相应算式的内在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严谨与合理,能为今后学习较大数的加、减法提供原型支撑。

难点分析:8 的加法及8 减几的减法的学习,需要根据一幅图写出相应的4 道加、减法算式,这就需要学生对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有更深的感受,需要学习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本节课学习计算与解决问题并重,有一定的挑战性。

突破策略

一,结合点子图,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丰富对加减法的理解

1.摆一摆,说一说。出示图1(见下页)的点子图,先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拿学具摆一摆。引导学生边摆边说,先摆6 个小圆片,再摆2 个小圆片,重点强调“先”和“再”两次动作,体现部分与部分的含义。学生摆完后,让学生再次观察教师的点子图,其实教师的点子图就是把他们摆的过程完整地记录了下来。中间的一道线表示先摆了6 个后又摆了2 个,外面的圈线表示把两次的圆片合起来的意思。

图1

2.引导学生看图列式并解答。提出问题:你能结合点子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如果学生独立列式有困难,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列式整理后板书:

6+2=8 2+6=8 8-6=2 8-2=6(www.xing528.com)

3.反馈交流算法。基于学生已有了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经验,这里教师就不一一介绍每种算法了。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提问:“谁听懂了他的想法?”“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

4.进一步认识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在加法算式中,整体在哪儿?两个部分在哪儿?在减法算式中,整体在哪儿?两个部分在哪儿?”再引导学生讨论:“你还能想到哪些算式?”使学生联想出其他3 个算式,从而为“想加法算减法或想减法算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结合情境图和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观察情境图(如图2,见下页),找数学信息。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然后引导他们交流从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如有3个男孩和5个女孩;有3人在跳绳,5人在踢毽子;有3人穿长袖,5人穿短袖;等等。

图2

2.启发思考,解决问题。根据图意能列出哪些加法算式?又能列出哪些减法算式?使学生认识到:根据跳绳的有3 人、踢毽子的有5人,(或参加活动的男生有3 人,女生有5 人;有3 人穿长袖,5 人穿短袖)一共有8 人,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根据一共有8人,跳绳的有3人、踢毽子的有5人,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3.整理四道算式并写出得数。列出相关的算式后,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探索得数。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并对自己列出的算式进行合理的解释。教师根据学生的整理板书:

3+5=8 5+3=8 8-3=5 8-5=3

4.读一读,比一比。要求学生把四道算式对比着看一看、读一读,知道可以根据其中一道算式推算出另外几道算式的得数,从而领悟一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全面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好习惯。

突破反思

对得数是8 的加法及8 减几的减法的学习是从学生熟悉的“一图两式”进一步过渡到“一图四式”。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的限制,对于他们来说,“一图四式”的内容是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教学时可以先从摆小圆片开始,通过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感受“一图四式”的形成过程。为了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教师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并在班级内分享。学生在计算加减法时,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利用数的分与合,二是通过学具拼摆,三是通过对实物、图形(或情境图)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计算方法,教师不要强求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