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碗的来历及作用-它们怎么来的

碗的来历及作用-它们怎么来的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远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时代,我国就产生了类似水碗的演奏形式——“击缶”。缶初为先民们装食物饮料的器皿,后发展为打击乐器。据传古代“击缶”,是用12个小碗敲击成曲的,后来“击缶”演变为击“瓯”,瓯是盆盂一类的瓦器,很像个小碗。

碗的来历及作用-它们怎么来的

69.吃饭的器皿——碗

碗的诞生

新石器时代就有了泥质陶制的碗,其形状与当今无多大区别,即口大底小,碗口宽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为口沿直径的二分之一,多为圆形,极少方形。不断变化的只是质料、工艺水平和装饰手段。一般用途是盛装食物,碗因为其体积较锅、盂小而可用手端盛。上阔下窄的形态,放在平地上是不稳定的,据此考古学家推测,古人对碗的使用,可能最初是放在地上挖出的坑之内的。制碗的材料有陶瓷木材玉石、玻璃、琉璃、金属等。

据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最早的瓷碗是原始的青瓷制品,基本形状为大口深腹平底,使用于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以后随着时代的演进,制瓷工艺的逐步改善以及人们的审美和实用要求的提高,碗的形状、纹饰、质量也越来越精巧,使用分工也越来越具体多样,如饭碗、汤碗、菜碗、茶碗等。不同时期的瓷碗,其形状、釉水、纹饰是有着明显差别的。

唐代以前的碗,其型多为直口、平底、施釉不到底,基本无纹饰。唐代的碗器型较多,有直口、撇口、葵口等,口沿突有唇边,多为平底、玉壁底及环条形底,施釉接近底部,精制的产品施满釉,有简单的划花装饰出现。宋代碗其型多为斗笠式、草帽式、大口沿、小圈足,圈足直径大小差不多是口沿的三分之一。釉色多为单色,如影青、黑、酱、白等,纹饰用刻、划、印等手法,将婴戏、动物植物文字形象绘在碗的内外壁或内底心上。

元代碗型同宋代相比,突出表现为高大厚重,圈足多为内斜多撇,断面呈八字形。多采用印花、刻花装饰。明代碗多鸡心式、墩子式及口沿外向平折式,圈足较为窄细,大多采用画花装饰。画花装饰技法用于碗上,自唐长沙窑起始,至宋磁州窑过渡,经元青花激发,到明代才真正兴盛起来。明代最多的就是胎体轻薄、白底青花的饮食用碗。

清代碗无论在哪一方面均胜过前朝,形状、釉色、纹饰更为丰富多样,工艺制作更为精巧细腻,素三彩、五彩、粉彩装饰的宫廷皇家用碗更让人叹为观止。

陶碗的制作工艺:

1.陶土团成球状,注意陶土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2.一手平托陶球,另一手大拇指按入陶球的中心,其余四指在外并拢与大拇指相对。

3.大拇指深按并留出适当厚度的碗底,口部逐渐向外扩充。扩大幅度不易太大,速度也不可太快,否则口部极易开裂。

4.把坯体放在轮盘上,双手一边逐渐捏薄碗壁一边旋转坯体。(www.xing528.com)

5.双手用力不易过大,以免碗壁薄厚不均。仔细调整碗的形状。

6.外形基本确定后,一手两指进入碗内修整内壁,另一手缓慢转动转盘。

7.把碗翻转放到转台上,用一泥条圈成环状放在坯底。

8.用手指将泥条里外的下边缘向下压,使其与碗体粘合。

9.坯体稍干后,放置转台,用木拍调整碗口平整。

10.制作完成。

知识链接

水碗的历史:水碗源于远古时期的缶,由多个碗组成。用大小不同的碗,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常用于歌、舞或曲艺伴奏。

远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时代,我国就产生了类似水碗的演奏形式——“击缶”。缶初为先民们装食物饮料的器皿,后发展为打击乐器。《易·离》中记载:“不鼓缶而歌”,《诗经·陈风》中亦有“坎其击缶”。

据传古代“击缶”,是用12个小碗敲击成曲的,后来“击缶”演变为击“瓯”,瓯是盆盂一类的瓦器,很像个小碗。战国时期有名的渑池会,蔺相如就是逼秦王击瓯以回击赵王鼓瑟之辱。

击瓯在晋代已很流行。隋朝音乐奇人万宝常在一次与人吃饭时就曾随手击碗成曲,水碗到了唐代还有所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