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源性疾病的病因及分类

医源性疾病的病因及分类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源性疾病的病因十分复杂,由多种因素引起,可发生在防治疾病过程的任何环节中,几乎涉及所有临床医学的各学科及各种诊疗技术措施。不断提高诊断水平和熟悉维修器材,是预防此类医源性疾病的关键。因此,在临床中不可滥用药物,这是避免或减少此类医源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医源性疾病的病因及分类

医源性疾病的病因十分复杂,由多种因素引起,可发生在防治疾病过程的任何环节中,几乎涉及所有临床医学的各学科及各种诊疗技术措施。

(一)按发生原因和环节分类

1.诊断性医源性疾病

诊断性医源性疾病是由于医者的诊断水平低、诊断条件差、诊断资料不足、医者的判断失误、对新的诊断措施及器材尚未熟悉和掌握等情况下发生的,在临床非常多见。随着医学的发展,新的诊断方法和仪器的不断应用,这类医源性疾病也随之不断出现。不断提高诊断水平和熟悉维修器材,是预防此类医源性疾病的关键

2.治疗性医源性疾病

多由误诊误治,诊断不明的对症治疗,治疗方法、治法失误,用药不妥,粗心大意及盲目自医等原因引起。过度治疗引起不良结果,在临床上也时有发生。医者应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遵循循证医学和权威治疗指南要求,精心为患者施治,才能避免或减少此类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3.药物性医源性疾病

药物性医源性疾病是指在防治疾病时,由于用药失当引起的医源性疾病。药物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及防病之中。由于现代化学合成药的毒性较大,所引起的医源性疾病既普遍又严重。因此,在临床中不可滥用药物,这是避免或减少此类医源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4.护理性医源性疾病

护理性医源性疾病是指因护理失误引起的疾病。护理工作在防治疾病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三分治病七分养”充分说明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护理失误引起的医源性疾病在临床中非常多见,加强护理工作是减少或避免此类医源性疾病的关键。

5.防病性医源性疾病

防病性医源性疾病是指在防病健身过程中,由于某种因素引起的疾病。这类医源性疾病的危害也相当广泛,既可以是个别的,也可以是群体的或流行的,在预防上也比较困难。(www.xing528.com)

(二)按发生范围分类

1.散发性医源性疾病

散发性医源性疾病是指某一原因在某一时期引起的医源性疾病呈散发发病,即个别散在发病。但由于引起医源性疾病的原因和环节很多,所以从总体上来看,散发性医源性疾病也是大量存在的。在临床工作中,只要详细询问病史和认真进行检查,就能发现不少患者既往发生过或现在正在遭受着医源性疾病的危害。有的是误诊误治引起的医源性疾病,更多的是用药不当引起的医源性疾病,也有的是患者自己乱用偏方引起的医源性疾病。

2.流行性医源性疾病

流行性医源性疾病是指由某一原因在同一时期引起很多相同的医源性疾病。最常见的是由于某一错误的医学理论或同一批号质量低劣的药物、疫苗、仪器等所引起。如:黄热病是一种以发热、黄疸为特征的传染病,它是热带病中危害性最大的疾病。1942年春天,美国为西部地区的300万名士兵接种了黄热病疫苗,不久在军营中出现了黄疸病例,而且病例人数迅速猛增,显然是一种与传染性肝炎相似的流行病。有关当局遂组织专家组进行全面调查,结果有28 000人发病,其中62人死亡,所有黄疸病人都是在接种其中9批疫苗2~3个月后发病的。经研究证明,引起黄疸的原因是:这9批疫苗在制造过程中,所用的保存病毒的人血清,大部分来源于已痊愈的传染性肝炎患者,这些人是肝炎病毒的携带者。这一案例是误用了带有肝炎病毒患者的血清而引起的流行性医源性疾病。

(三)按能否避免分类

1.难免性医源性疾病

有些医源性疾病,是由于理论错误、实验失误、诊疗水平及条件的限制、患者体质的差异等因素所致,这类医源性疾病是难以避免的。包括理论错误、体质特异、防病而患病、诊疗水平及条件限制、诊疗意外等。

2.可免性医源性疾病

有些医源性疾病,是因无规可循、制度不严、粗心大意、玩忽职守和缺乏医德等原因所引起,这类医源性疾病是可以避免的。

总之,医源性疾病的发生取决于三个因素:①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医德修养;②诊疗技术本身的安全性和使用的合理性;③病人的精神状态和原患疾病的轻重。从目前医学发展水平来看,多数医源性疾病是可以防止的,或经努力可以减少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