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因辨证的概念、分类及临床意义

病因辨证的概念、分类及临床意义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因辨证概括起来可分为六淫、七情、饮食劳逸以及外伤四个方面。其特点是发病急剧,证情险恶,并具有传染性。

病因辨证的概念、分类及临床意义

一、病因辨证的概念、分类及临床意义

病因辨证,就是通过分析患者的病态反应(症状、体征),根据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来推求病者之病因所在,从而给治疗提供依据。病因辨证概括起来可分为六淫、七情、饮食劳逸以及外伤四个方面。

二、六淫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其证候分析

1.风淫证候 风为百病之长,其性轻扬,善行数变,具有发病迅速,消退也快,游走不定的特点。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咳嗽,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缓。或肢体麻术,强直,痉挛,四肢抽搐,角弓反张;或皮肤瘙痒。

证候分析:风邪袭表,伤人卫气,腠理疏松,卫气不固,故发热恶风,头痛,汗出;风邪上受,侵肺则肺气失宣,而气管,喉咙,鼻窍皆属肺系,故咳嗽,鼻塞流涕;脉浮缓,苔薄白,为风邪犯卫之证候。风邪袭于肌腠,则成麻术;风袭经络,则强直,痉挛,抽搐,角弓反张;风郁皮肤,则瘙痒难忍。

2.寒淫证候 寒为阴邪,其性清冷,凝滞,收引,伤人阳气,阻碍气血运行。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喘咳,苔白薄,脉浮紧。或手足拘急,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腹痛肠鸣,泄泻,呕吐等。

证候分析:寒邪束表,玄府不通,卫气不能宣发,故发热恶寒,无汗,寒邪郁于经脉,则头痛,身痛;肺合皮毛,皮毛受邪,内舍于肺,肺气失宣降,故咳喘,鼻塞;脉浮紧,苔白薄,乃寒袭于表的征象。若寒邪郁结于经脉、阳气损伤,壅遏气机,则手足拘急;寒邪凝结,阳气不达四肢,则四肢厥冷;寒凝,气失温煦,筋脉收缩,而脉微欲绝。若寒中于里,损及脾胃之阳,升降失常,运化不利,则见腹痛,肠鸣,呕,泻。

3.暑淫证候 暑性炎热升散,为病必见热象,最易耗气伤津,且暑多夹湿,常与湿邪相混成病。

临床表现:伤暑,恶热,汗出,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象虚数。中暑、发热,猝然昏倒,汗出不止,口渴,气急,甚或昏迷惊厥,舌绛干燥,脉濡数。

证候分析:伤暑,为感受暑、湿之邪,汗出过多,耗伤津气所致。暑性炎热,蒸腾津液,则恶热,汗多而口渴,尿黄;暑病汗多,气随汗泄,故疲乏而脉虚数;暑夹湿邪,湿泛上焦,故苔白或黄。至于中暑,则是人在夏令烈日之下劳动过久,暑热炎蒸,上扰清窍,内灼神明,因而猝然昏倒。暑热之热,灼气伤津,故发热,口渴,汗出,气急;暑热夹湿,蒙蔽清窍,内陷心包,则神昏;暑热伤津耗气,肝风内动,阳气不达四肢,则惊厥;暑热炽甚,营阴受灼,舌绛干燥,脉濡数。

4.湿淫证候 湿性重着,黏滞,其病变常缠绵留着,不易速去。

临床表现:伤湿,则头胀而痛,胸前作闷,口不作渴,身重而痛,发热体倦,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濡或缓。冒湿,则首如裹,遍体不舒,四肢懈怠,脉来濡弱。湿伤关节,则关节酸痛重着,屈伸不利。

证候分析:湿淫之邪感人之后,最伤人体的皮肤、肌肉、筋骨,湿从外受,束于躯壳则成伤湿,而见头胀,胸闷以及脉濡缓等。湿为土浊之气,头为诸阳之会,其位高,其气清,其体虚,清阳之气均系于头,故头胀痛、首如裹是湿淫为病的特点之一。湿邪侵入关节,气血不畅,故酸痛,湿性重滞,故感觉重着,临床上称之为“着痹”。

5.燥淫证候 燥性干燥,易伤津液,临床上有凉燥与温燥之分。

临床表现: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喉痒,鼻塞,舌白而干,脉象浮;温燥,身热有汗,口渴,咽干,咳逆胸痛,甚者痰中带血,以及上气鼻干,舌干苔黄,脉象浮数。

证候分析:凉燥,多闲深秋气候既凉,气寒而燥,人受其邪,寒燥袭于肺卫,故其症在外现头微痛,恶寒,无汗的同时,又见咳嗽,鼻塞,咽痒,舌干,脉象浮等肺燥的证候。温燥,则是秋初气候尚热,炎暑未消,气偏于热,燥热迫于肺卫,灼液伤津,故身热有汗,口渴咽干;燥伤肺系,故咳嗽鼻干;燥伤肺络,炼液成痰,则痰中带血。

6.火淫证候 火、热、温邪,其性燔灼迫急,耗津伤液,常可导致筋脉失润而动风,逼血妄行而动血。

临床表现:壮热,口渴,面红目赤,烦燥、谵妄,衄血,吐血,斑疹,或狂越,痛脓,舌质红绛,脉象洪数或细数。

证候分析:火、热、温邪,燔灼气分,故壮热,口渴,面红目赤脉洪数;火热入营血,耗血动血,逼血妄行,则吐、衄、发斑、发疹;火热燥燔,心肝受灼,则狂躁;火热郁结不解,腐肉成脓,为痛之主要病机。舌红绛,脉细数,是火热深入营血之证候。

三、疫疠证候的概念及特点(www.xing528.com)

疫病又名瘟病,是感染瘟疫病毒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1.温疫证候 因感疫疠之毒而引起的病候。其特点是发病急剧,证情险恶,并具有传染性。

临床表现:初起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不憎寒。初得之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头痛身疼,昼夜发热,日晡益甚,苔白如积粉。

2.疫疹证候 因感染燥热疫毒而引起的发疹性证候。

临床表现:初起发热遍体炎炎,头痛如劈,斑疹透露,或红或赤,或紫或黑,脉数。如初起六脉细数沉伏,面色青,昏愦如迷,四肢逆冷,头汗如雨,其痛如劈,腹内搅肠欲吐不吐,欲泄不泄,摇头鼓额为闷疫。

3.瘟黄证候 因感受温毒夹有湿热而引起猝然发黄的证候。

临床表现:初起可见发热恶寒,随即猝然发黄,全身、齿垢、白眼珠黄色深,名急黄。严重者变证蜂起,或四肢逆冷,或神昏谵语,或直视,或遗尿旁流,甚至舌卷囊缩,循衣摸床。

四、情志内伤证候的表现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临床表现:喜伤,则心神不安,或语无伦次,举止失常。

怒伤,则肝气逆,甚者血苑于上,可致神昏暴厥。

忧伤,则情志抑郁,闷闷不乐,神疲乏力,食欲不佳。

思伤,则健忘,怔忡睡眠不佳,形体消瘦。

悲伤,则面色惨淡,神气不足。

恐伤,则怵惕不安,常欲闭户独处,如恐人将捕之。

惊伤,则情绪不宁,甚则神志错乱,语言举止失常。

五、劳伤、食积、虫积、外伤所致的证候表现

1.劳伤 过劳,则倦怠无力,嗜卧,懒言,饮食减退,脉缓大或浮或细等。过逸,则体胖行动不便,动则喘喝,心悸短气,肢软无力。

2.食积 饮食伤在胃,则胃痛,恶闻食臭,饮食不佳,胸膈痞满,吞酸暧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饮食伤在肠,则腹痛,泄泻。一般饮食伤,脉见滑疾或沉实,舌苔厚腻或黄。

3.虫积 是指幼虫侵入机体,或食入虫卵而在体内发育繁殖,以致阻碍脏腑气机,耗伤营血等所表现的证候。辨证主要为虫积肠道证、虫积肝胆证,虫体搏结阻塞可形成虫结肠闭证,蛔虫窜扰胆膈可形成虫扰胆膈证等。

4.外伤 金刃伤为局部破损出血,疼痛红肿;若伤筋折骨,流血不止,疼痛尤为剧烈。并常因出血过多,引起面色苍白,头晕,眼黑等虚脱证候。伤处为风邪毒气侵入则表现寒热,筋惕,牙关紧闭不开,面如苦笑,阵发筋肉抽搐、角弓反张、痰涎塞盛等,则为破伤风。虫兽伤,轻则局部红肿、疼痛、麻木,或发疹;重则牵引四肢发麻或痛甚,头晕,胸闷。亦有出现瘀斑及出血者。若为狂犬咬伤,病发作时,则有恐水,畏光、畏声等症。跌扑伤,伤处多有疼痛、肿胀、伤筋、破损、出血、骨折、脱血等;若因挤压,或从高处坠下,皆可引起吐血、下血;若陷骨伤脑,则头晕不举,眼直视,口不能语,乃至昏厥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