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中国家畜饲养数量的演变

近代中国家畜饲养数量的演变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鉴于这种情形,中国畜牧医学会根据现有的关于近代中国畜禽饲养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校正、估算,得到表7-4的数据,大体可以观察近代我国畜禽饲养的数量和结构变化。1937年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对中国畜牧业打击很大,使中国家畜饲养数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局面,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这种影响都没有得到完全消除。

近代中国家畜饲养数量的演变

关于近代我国饲养的各种畜牧品种的数量,农商部和实业部的农商统计和农情报告都有部分记载,民国时期出版的各种统计年鉴和畜牧方面的期刊也有涉及,但都缺乏完整和系列的统计。鉴于这种情形,中国畜牧医学会根据现有的关于近代中国畜禽饲养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校正、估算,得到表7-4的数据,大体可以观察近代我国畜禽饲养的数量和结构变化。

表7-4 1912—1949年中国各种家畜饲养数

续表(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近代畜牧兽医史料集[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34-38.
注:此表数据统计不包括台湾省的畜禽数量。[27]

从表7-4可以看出,中国自1912年到1935年抗日战争前,各种畜禽的养殖数量都在不同程度地上涨,特别是役用家畜,如水牛的数量增长了67.9%,黄牛增长了55.4%,马增长45.0%,驴增长135.6%,骡子增长138.7%;其他家畜的增长率为:山羊42.0%,绵羊45.0%,猪25.2%,鸡38.4%,鸭7.7%,鹅35.0%。除了鸭子之外,各种畜禽的养殖增长率都超过了同一时期12%的人口增长率。1937年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对中国畜牧业打击很大,使中国家畜饲养数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局面,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这种影响都没有得到完全消除。如1949年与1935年相比,中国役用家畜骡下降67.3%,马下降34.7%,驴下降20.6%,水牛下降20.4%,黄牛下降了2.8%;其他家畜则均有20%~40%的下降,可见战争对畜牧业的破坏是巨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