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麻醉纠纷案例的责任承担及医学思考

麻醉纠纷案例的责任承担及医学思考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类似本案例的因术中大出血而致心搏骤停的严重情况,外科医生通常会认为:外科手术出血很正常,造成休克和心搏骤停是麻醉医生在术中监测和抗休克不力导致的,因而责任完全在麻醉医生。一旦出现术中大出血,也该及时止血,迅速完成手术。麻醉医生更是要发挥其知识面广、观察力强、经验丰富、处置果断的特长,对术中大出血这种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及时的反应,并调动医院的相关部门和资源进行全力救治。

麻醉纠纷案例的责任承担及医学思考

手术中出现了问题,自然就要有责任的认定或划分,如果没有医调会或司法介入,这一过程大都在医院内部解决。其间,本是手术团队队友的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自然也转变成了控辩双方。对于类似本案例的因术中大出血而致心搏骤停的严重情况,外科医生通常会认为:外科手术出血很正常,造成休克和心搏骤停是麻醉医生在术中监测和抗休克不力导致的,因而责任完全在麻醉医生。而麻醉医生会反驳说:术中出血是术者技术不行、止血不力,是手术者直接造成的并发症和意外情况,也是术前与患者谈话时重点强调的手术风险之一;麻醉医生的抗休克措施只是一种辅助救治技术,并不能完全替代根本性的外科止血手段,因而责任完全在外科医生。一般在事后医院内部确定责任时,双方都会各抒己见,甚至为此争吵不休。这样的场景在临床上还真不少见,双方都会指责对方的缺陷和漏洞,互相推诿责任。

其实双方都只提到了对方的职责所在,却避开了自己的那一部分。那么,在一台手术中,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的责任分别是什么呢?围手术期中,外科医生应该做好患者的术前评估,拟定好手术方案,评估出血量并做好备血等工作;术中细致手术,避免不必要的出血和损伤,及时止血,尽快完成手术。《新英格兰杂志》曾经刊登了一篇关于大量失血的预防和治疗的综述,其中提道:手术是大量失血(即丢失总血容量的20%甚至更多)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血管手术、肝移植及肝切除术,包括髋或膝关节置换、脊柱手术在内的大型骨科手术等,都容易出现大量出血。因此,外科医生有责任将大量失血的概率降到最低。一旦出现术中大出血,也该及时止血,迅速完成手术。止血困难时应及时采用填塞压迫止血、动脉栓塞、体外循环等手段。而麻醉医生在术前应做好访视工作,评估患者能否耐受手术,做好麻醉前用药和备药;术中对患者严密监护,关注手术野的情况,稳定患者的呼吸和循环,保证其苏醒良好,并做好术后随访工作。当术中发生大出血时,麻醉医生有责任保证患者的循环稳定。《2014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中提到关于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和输血等相关内容,也指出麻醉医生的职责包括:液体治疗及监测、输血的术前评估、术中密切观察手术失血量、重要脏器灌注或氧供检测、凝血功能监测等。当术中发生大出血时,麻醉医生有责任保证患者的循环稳定。当术中出现失血性休克的时候,无论是否是医源性的损伤,都应该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止血,补充血容量。由此可见,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的围术期责任是有较明确划分的,所以至少对医院内部而言,应该对这样的医疗问题进行回顾调查和详细分析,比如术前是否备血,备了多少,麻醉医生术中麻醉的管理是否得当、手术是否正确、具体的出血部位和原因(哪根血管的出血或是广泛渗血)、手术医师是否全力抢救出血、抢救方式是否得当……对这些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逐一剖析,这才是面对问题的正确处理方式。

所以说,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从责任上讲是完全可以分割的两大块,但从义务上说却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双方在对患者救治上,是不能互相推诿的,否则就谈不上“仁心仁术”了。并且过多地追究责任,只会让本来恶劣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和僵化,让两者之间更趋于对立。事实上,麻醉医生与手术医生的工作和谐程度,对双方在手术期间的工作状态和专注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互相之间的不理解、不信任均会不可避免地增加彼此的抵触情绪和精神压力,导致双方都难以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也不可能达到共赢的局面,最终损害的还是患者的利益。

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互相尊重、互相配合是共赢之道(www.xing528.com)

作为手术团队的一分子,大家都应该互相信任、支持和鼓励,因为最后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希望手术安全、患者康复。麻醉医生更是要发挥其知识面广、观察力强、经验丰富、处置果断的特长,对术中大出血这种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及时的反应,并调动医院的相关部门和资源进行全力救治。一味地对抗没有未来,相互的协作才能共赢。

(吴 祥 曹云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