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老子、庄子:养性,让万物生长繁殖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老子、庄子:养性,让万物生长繁殖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让万物生长繁殖,生养了它们却不据为私有,滋养了它们却不自恃功绩,引导了它们却不以主宰者自居:这就是最高的“德”。所以圣人只满足于安全、饱暖等基本的生存需求,而不追求过度的感官享受。丘处机早年加入全真教,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并称为“全真七子”。于是赐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老子、庄子:养性,让万物生长繁殖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十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第十二章)

[注释]①营魄:魂魄,精神。②专:聚集。③玄鉴:比喻心灵的深邃、明澈。④天门:自然之门,这里指耳、目、口、鼻、舌等感官。⑤阖(hé):关闭。⑥五色:指青、赤、黄、白、黑,泛指色彩。⑦五音:指宫、商、角、徵(zhǐ)、羽,泛指音乐。⑧五味:指酸、甜、苦、辣、咸,泛指美味。⑨爽:差失,违背。⑩畋(tián)猎:打猎。

参考译文

精神与形体合一,单纯自然的境界能使它们不分离吗?聚集真气达到柔和的境界,能达到婴儿那种无欲的状态吗?荡涤杂念,澄澈心灵,能够不染尘埃吗?爱护百姓,治理国家,能够自然无为吗?感官接触外界,能够宁静对待吗?明白事理,胸怀宽阔,能够清静无为吗?让万物生长繁殖,生养了它们却不据为私有,滋养了它们却不自恃功绩,引导了它们却不以主宰者自居:这就是最高的“德”。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喧杂的音乐使人听觉不灵,丰盛的美食使人口味败坏,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所以圣人只满足于安全、饱暖等基本的生存需求,而不追求过度的感官享受。

趣味国学

丘处机妙答

古代有个叫丘处机的道士,深得成吉思汗信任。一次,成吉思汗问他:“怎样治理国家?”丘处机说:“要敬天爱民。”成吉思汗又问:“怎样才能修行长生不老的道术呢?”丘处机回答:“清心寡欲最重要。”成吉思汗非常赞同丘处机的话,不禁大赞:“上天把您这个仙翁踢给我,就是为了让我随时有所领悟啊!”他甚至把能调动军队的虎符踢予丘处机,而且附上一封诏书,直接称呼丘处机为“神仙”。

丘处机早年加入全真教,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并称为“全真七子”。全真教主张“清心寡欲”,与老子的观念一致。

追根溯源

(丘处机)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既见,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chì)。……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曰:“天赐仙翁,以寤(wù)朕志。”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于是赐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

——[明]宋濂等《元史·丘处机传》

古为今用

我的存钱罐(www.xing528.com)

我有一个小熊形状的存钱罐,那是我过生日时姑姑送的。

小熊有一身浅棕色的绒毛,胖乎乎的身体呈坐姿,双手托着下巴,胳膊肘撑在腿上,脑袋倾斜着,黑豆豆般的眼睛一眨也不眨,似乎在倾听着什么。

为了早日将这只小熊的肚子“喂饱”,我实施了几个赚钱计划。

一、卖废品

一次,我无意中朝家里的垃圾桶里看了看,哎呀,废纸竟占了三分之二。当垃圾扔掉太可惜了,还不如拿去卖掉。说干就干,我把家里的旧杂志、旧报纸、旧本子统统整理了一遍,竟然卖了十三元钱!尝到甜头后,我便对家人说:“以后卖废品的活,我包了。”

二、意外所得

有一次,妈妈带我到商场买完东西,然后去服务台开发票,刮开竟然中了五元。从那以后,凡是去商场买完东西,我都主动去开发票。虽然只是偶尔中奖,但当刮开“爱国护税”字样时,感觉自己好像也是一个小小纳税人

自从有了这个存钱罐,一有零钱我就放进去,让我改掉了吃零食的坏习惯。

有一天,我在超市看中了一种膨化食品,但家人一向反对我吃这类东西,肯定不会给我买,可它太诱人了,我很想吃。这时我想起了小熊存钱罐,便立刻跑回家。我正要伸手拿钱,却感觉小熊的眼睛看着我,好像在对我说:“小主人,请你不要从我肚子里拿钱,钱要用在有用的地方。”我咽了咽口水,打消了买零食的念头。

小熊存钱罐是我的好伙伴,它时刻提醒我赚钱不容易,不要乱花钱。

[解读]我们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如何赚钱,更要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钱,不要无节制地花钱。存钱应该是我们财务计划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掌控金钱而不是让金钱掌控我们。

知行合一

谈一谈

老子认为做事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我们对学习也应该这样。著名数学陈景润一心扑在数学研究上,终于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取得了成就。请同学们查找并阅读陈景润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想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