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军水面舰艇捉住潜艇补给舰

英军水面舰艇捉住潜艇补给舰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2艘潜艇只击沉了护航运输队中的5艘商船。1941年11月和12月,德国在大西洋南部的海战中遭到了厄运。这艘英舰奉英国海军部之命在该海区巡逻,企图搜索潜艇补给舰。该舰于11月24日和25日执行了这一任务。每艘潜艇接收了100名左右的幸存者,艇内拥挤不堪,人们几乎动弹不得。这个事件证明,用水面供应舰在大西洋为潜艇

英军水面舰艇捉住潜艇补给舰

为了执行对英国实施经济战的战略任务,战争开始时,德军雷德尔元帅还动用了战列舰、装甲舰和巡洋舰等大型水面舰只。它们在数量上处于劣势,因此在作战中奉命避免与势均力敌或占优势的敌人交战。关键是要击沉敌商船。此外,海战指挥部希望这些舰只的出现会引起敌海军强烈的反应:敌人会被迫在预期有德国舰艇出现的海区使用尽可能占优势的兵力,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动用战列舰,来掩护其护航运输队。

在战争爆发之前德国海军就派出了“德国”号和“施佩伯爵”号装甲舰,以便它们在战争开始时能及时到达它们的作战海区。1940年秋海军又派“舍尔海军上将”号装甲舰去参加作战。此后,“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型巡洋舰和1941年1月在舰队司令吕特晏斯海军上将指挥下的“沙恩霍斯特”号(舰长霍夫曼海军上校)和“格奈泽瑙”号(舰长法因海军上校)战列舰又相继被派去参战。

1940年4月8日,德国“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击沉了英国“萤火虫”号驱逐舰

当时候,德军在大西洋潜艇数量不足,德军派遣大型舰只对在大西洋孤军作战的潜艇进行支援,取得了很大成功。克兰克海军上校率领的“舍尔海军上将”号击沉敌舰的数量相当可观。他一共击沉19艘舰船,总登记吨位达137000吨,并捕获了2艘油船作为战利品带回本土。“舍尔海军上将”号的作战持续了161天。这2艘战列舰在2个月内共击沉敌舰116000总登记吨位。由迈泽尔海军上校率领的“希佩尔”号共击沉14艘舰船,并重创英巡洋舰“伯威克”号。

由于德国舰队的威胁,特别是当“舍尔海军上将”号在1940年11月5日首次袭击了英国的护航运输队后,英国感到有必要派战列舰护航,这意味着占用并分散了英国海军很大一部分兵力。英国的每一支护航运输队都有一艘战列舰担任护航。

德军“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泽瑙”号曾在1941年2月8日和3月7日与敌护航运输队遭遇。但德军战列舰奉命没有对它们进行袭击,因为德军不愿让它们受到战斗损伤,以致于影响它们在大西洋其它海区的行动。

但是当德军于3月7日在大西洋中部佛得角群岛东北方向发现了一支护航运输队后,却派遣了U-105号和U-124号潜艇前往。按照德国舰队司令吕特晏斯海军上将(率2艘战列舰)的意图,这2艘潜艇的任务是歼灭为护航运输队护航的英国战列舰“马来亚”号,以便德国重型舰只随后能发起攻击。但这个企图没有成功。这2艘潜艇只击沉了护航运输队中的5艘商船。直到14天后,当“马来亚”号又在大西洋南部为一支驶往英国的运输队护航时,才被U-106号或U-105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

不过,在以后的几个月中,由于战列舰“格奈泽瑙”号和“沙恩霍斯特”号及后来的“欧根亲王”号在布雷斯特港抛锚,给德军的潜艇战带来了不利后果。

经过2个月的战斗后,1941年3月23日德军的2艘战列舰驶进了比斯开湾沿岸的布雷斯特港,“沙恩霍斯特”号因主机故障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出航。4月6日“格奈泽瑙”号在布雷斯特港中了1枚鱼雷和4枚炸弹,好几个月不能使用。为了修理这2艘战列舰,海军从德国在比斯开湾的所有基地抽调了800名造船工人到布雷斯特集中。由于抽调了劳动力,结果使潜艇一直停在船厂里,短时间内无法修复。(www.xing528.com)

为了修复这2艘战列舰,海军放弃了潜艇这一对英国作战的主要兵器的大量维修工作,也不让本国工人接受这项维修任务,1940年夏季海上作战潜艇的数量与它们的总数之比每况愈下。

1941年11月和12月,德国在大西洋南部的海战中遭到了厄运。德国辅助巡洋舰“阿特兰提斯”号在罗格海军上校率领下于1940年3月驶离本土,在巡航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20个月中战果显著,共击沉22艘商船,计145697总吨位。1941年底它绕过合恩角(智利)向东航行,于11月22日到达大西洋赤道以南海区,驶往与U-126号潜艇约定的会合点进行燃料补给。U-126号艇长鲍尔乘坐舢板到“阿特兰提斯”号舰上,与罗格海军上校商谈补充燃料的具体细节。但由于英国“德文郡”号巡洋舰的出现使谈话很快中断。这艘英舰奉英国海军部之命在该海区巡逻,企图搜索潜艇补给舰。英国商船在弗里敦海区一战中遭到的惨重损失促使英国采取了这一行动。执行侦察任务的舰载机发现了德国“阿特兰提斯”号辅助巡洋舰。当时德国巡洋舰处于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U-126号艇长无法返回本艇。第一值更官下令紧急下潜。由于英国巡洋舰离潜艇太远,无法对其实施攻击,而“阿特兰提斯”号却被击沉。在英国“德文郡”号巡洋舰远离之后,潜艇上浮,把乘有“阿特兰提斯”号的幸存者的救生艇拖回。

当德军潜艇指挥部得到这个的消息后,派遣U-124号潜艇(艇长莫尔海军上尉)和U-129号潜艇(艇长克劳森海军上尉)到大西洋中部去协助U-126号潜艇拖带“阿特兰提斯”号的救生艇。途中U-124号潜艇在距圣·保罗山崖东北约240海里处击沉了英国“达尼丁”号巡洋舰,该舰与“德文郡”号巡洋舰一样担任搜索潜艇供应舰的任务。

与此同时,海战指挥部令“巨蟒”号潜艇供应舰去接收“阿特兰提斯”号的幸存者。该舰于11月24日和25日执行了这一任务。

海战指挥部预先确定了一个会合点,以便“巨蟒”号潜艇供应舰对各潜艇提供补给。该会合点位于“阿特兰提斯”号巡洋舰沉没点以南1700海里处。但这个会合点也被英军发现,“巨蟒”号(舰上还有“阿特兰提斯”号的幸存者)于1941年12月1日被英国担负搜索潜艇补给舰任务的“多塞特郡”号巡洋舰击沉。

为了接收“阿特兰提斯”号和“巨蟒”号上的414名幸存者,4艘潜艇在出事点附近工作,遇难人员分别被安置在各潜艇上。潜艇舱室狭小,无法使每人都得到一张床铺。床铺只够夜间值勤人员使用。每艘潜艇接收了100名左右的幸存者,艇内拥挤不堪,人们几乎动弹不得。这样一来,潜艇当然无法进行战斗,原来计划的行动也就告吹了。在返回本土的航行中,当它们通过赤道的热带海区时,艇内温度高达摄氏38度。邓尼茨命令这4艘潜艇在佛得角群岛以北与4艘意大利潜艇会合,这4艘潜艇是意大利潜艇部队指挥官在波尔多交给邓尼茨使用的。意大利潜艇分载了一半遇难者。1942年1月底8艘潜艇抵达比斯开湾基地。

这个事件证明,用水面供应舰在大西洋为潜艇执行补给任务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