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濂与浦江郑氏藏书:中国私家藏书史

宋濂与浦江郑氏藏书:中国私家藏书史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又,戴殿泗《宋文宪公全集序》称:“公自潜溪徙浦江,得郑氏藏书八万卷,居青萝山中,日讲明而切究之,征召迭至不出也。”宋濂青萝山房藏书,实即郑氏藏书,因宋濂受聘于郑氏主讲东明书院,得览郑氏书。关于郑氏其族与藏书情况,别有文献记之。浦江郑氏,自宋乾道以来,世称义门。郑氏藏书八万卷,当为郑氏累世所积,非郑瀱一人所聚。

宋濂与浦江郑氏藏书:中国私家藏书史

宋濂(1310—1380),字景濂,号潜滨。其先金华之潜溪人,因慕浦江郑氏家风淳厚,追随元代硕儒吴莱赴浦江,遂定居青萝山侧之东明书院,并由吴莱举荐主讲书院二十四年。元至正中荐授翰林院编修,以亲老辞不赴。明洪武二年(1369)诏修《元史》,充总裁官。累迁翰林学士、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兼赞善大夫,以老致仕。卒,谥文宪。濂性诚谨,博极群书,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推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全集》、《龙门子》、《浦阳人物记》、《周礼集说》、《孝经新说》等。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曾自述:“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其早年勤学如此。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记:“国初之博学者,无如宋文宪,且该通内典,自云青萝山房,有书万余卷。”又,戴殿泗《宋文宪公全集序》称:“公自潜溪徙浦江,得郑氏藏书八万卷,居青萝山中,日讲明而切究之,征召迭至不出也。”(见《风希堂文集》卷二)郑氏为浦江世家大族,富藏书。宋濂青萝山房藏书,实即郑氏藏书,因宋濂受聘于郑氏主讲东明书院,得览郑氏书。关于郑氏其族与藏书情况,别有文献记之。

浦江郑氏,自宋乾道以来,世称义门。《宋史·孝义传》、《元史·孝友传》、《明史·孝义传》均有记述。元末明初,郑氏家族发展到最鼎盛,时有郑深、郑濂、郑源、郑涛、郑涣、郑渊、郑湜、郑济、郑洧、郑渭、郑淏、郑沂等一门群从,皆以才行著称,为士林所重,公卿大夫,先后以诗文贻赠,编成《麟溪集》二十二卷。(www.xing528.com)

郑氏聚书,见于文献记录最早者为郑鉴(1281—1350),鉴字景明,早师方凤,精于诗,荐授江山教谕,不就,居里自如。“生平无他嗜好,惟聚书数千卷,蓄古法书名画,历代金石刻甚富。”(见《浦江县志稿·隐逸传》)又,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记:“国初,浦江郑氏藏书八万卷,家有藏书楼,建文帝为擘窠大字匾之,古名贤书画妙迹亦不下五六百种。”又,查慎行《人海记》卷下记:“浦江有郑瀱,藏书八万卷,然不久毁于火。”郑瀱生平不甚详,仅知其从宋濂学,字仲养,亦为明初人。郑氏藏书八万卷,当为郑氏累世所积,非郑瀱一人所聚。《明史·孝义传》卷二百九十六则记为:“郑濂字仲德,其家累世同居。濂卒,弟渶继,建文表其门,御书‘孝义家’三字赐之。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家者,遣人索之。渶家厅事中,列十大柜,五贮经史,五贮兵器,备不虞。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这事发生在建文四年(1402)郑氏子郑洽随建文帝出奔,建文帝曾小避郑宅,被邑人陈忠告发,靖难大军包围郑宅,财物书籍损失甚大,并未免于祸,正史避讳,不书而已。

关于郑氏藏书的散佚,《人海记》记为“不久毁于火”,这既笼统也不确。实际是在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时,株连宋濂,逮宋时,曾对宋宅及东明书院进行抄检,致使图书部分被毁。第二次是建文四年(1402),靖难大军追搜建文帝于郑宅,又一次使书籍财物遭到散毁。再有永乐初,又向朝廷进缴了一大部分。据都穆《谈纂》记:“义门郑氏藏书最多,永乐初进其十之四五,今内阁多有其本。徐天全所藏盖多出此。余教徐之孙,尝见有‘义门印记’。留之其子,散售狼藉,余贫不能买也,至今惜之。”(缪荃孙《云自在龛随笔》卷四引录)这样三番五次地散毁,当然也就剩余不多了。

这批藏书的流传踪迹,据诸书目著录者有:《天禄琳琅续编》著录有宋本《春秋经传集解》,内钤“金华宋氏景濂”印,《史记》、《文选》皆有“景濂印”。丁日昌《持静斋书目》著录有宋刊本《群书事林广记》,有“宋景濂藏书”印记。《百宋一廛赋》:“庐山《长庆》,见取六丁,金华太史,独著精灵。原注《长庆集》,北宋时镂版。所谓庐山本,庚寅一炬,种子断绝,惟此金华景濂所藏小宋版,图记宛然,古香可爱,推希世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