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指南和宝塔图适用于满2周岁后至满6周岁前的儿童。基于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和饮食行为发展规律,其膳食指南应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基础上增加以下5条内容。

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本指南和宝塔图适用于满2周岁(24月龄)后至满6周岁前的儿童(简称为2~6岁儿童,也称为学龄前儿童)。

1.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速率与婴幼儿相比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状况也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和成人期发生肥胖的风险。经过7~24月龄期间膳食模式的过渡和转变,学龄前儿童摄入的食物种类和膳食结构已开始接近成人,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与成人相比,学龄前儿童对各种营养素需要量较高,消化系统仍有待完全成熟,咀嚼能力仍较差,因此其食物的加工烹调应与成人有一定的差异。与此同时,学龄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自主性、好奇心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增强,但注意力易分散,进食不专注,该时期也是避免出现不良生活方式的重要阶段。基于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和饮食行为发展规律,其膳食指南应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基础上增加以下5条内容。

1)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学龄前儿童的合理营养应由多种食物构成的平衡膳食来提供,规律就餐是其获得全面、足量的食物摄入和良好消化吸收的保障。此时期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迅速,自我意识和模仿力、好奇心增强,易出现进食不够专注,因此要注意引导儿童自主、有规律地进餐,保证每天不少于3次正餐和2次加餐,不随意改变进餐时间、环境和进食量,培养儿童摄入多样化食物的良好饮食习惯,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

2)每天饮奶,足量饮水,正确选择零食

儿童摄入充足的钙对增加骨量积累、促进骨骼生长发育、预防成年后骨质疏松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儿童钙摄入量普遍偏低,对于快速生长发育的儿童,应鼓励多饮奶,建议每天饮奶300~400 ml或摄入相当量的奶制品。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水分需求量相对较多,每天总水量为1 300~1 600 ml,除奶类和其他食物中摄入的水外,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饮水600~800 ml,以白开水为主,少量多次饮用。零食对学龄前儿童是必要的,对补充所需营养有帮助。零食应尽可能与加餐相结合,以不影响正餐为前提,多选用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如乳制品、水果蛋类及坚果类等,不宜选用能量密度高的食品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

3)食物应合理烹调,易于消化,少调料、少油炸

从小培养儿童清淡口味,有助于形成终生的健康饮食习惯。在烹调方式上,宜采用蒸、煮、炖、煨等烹调方式,尽量少用油炸、烤、煎等方式。对于3岁以下幼儿膳食应专门单独加工烹制,并选用适合的烹调方式和加工方法,应将食物切碎煮烂,易于幼儿咀嚼、吞咽和消化,特别注意要完全去除皮、骨、刺、核等;大豆、花生等坚果类食物,应先磨碎,制成泥糊浆等状态后进食。

在为学龄前儿童烹调加工食物时,应尽可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让孩子首先品尝和接纳各种食物的自然味道。口味以清淡为好,不应过咸、油腻和辛辣,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味精鸡精、色素、糖精等调味品。每人每次正餐烹调油用量不多于2茶匙(10 ml)。优质食油含丰富不饱和脂肪,有助脂肪酸平衡,减少成年后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可选用常温下为液态的植物油。应少选用饱和脂肪较多的油脂,如猪油、牛油、棕榈油等(常温下为固态的油脂)。长期过量食用钠盐会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风险。为儿童烹调食物时,应控制食盐用量,还应少选含盐高的腌制食品或调味品。可选天然、新鲜香料(如葱、蒜、洋葱柠檬、醋、香草等)和新鲜蔬果汁(如番茄汁、南瓜汁、菠菜汁等)进行调味。

4)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与喜爱

学龄前儿童生活能力逐渐提高,对食物选择有一定的自主性,开始表现出对食物的喜好。鼓励儿童体验和认识各种食物的天然味道和质地,了解食物特性,增进对食物的喜爱。同时应鼓励儿童参与家庭食物选择和制作过程,以吸引儿童对各种食物的兴趣,享受烹饪食物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就感

5)经常户外活动,保障健康生长

鼓励儿童经常参加户外游戏与活动,实现对其体能、智能的锻炼培养,维持能量平衡,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利用。此外,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有效减少儿童近视眼的发生。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身高、体重可反映儿童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家长可通过定期监测儿童的身高、体重,及时调整其膳食和身体活动,以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避免消瘦和超重肥胖。(www.xing528.com)

学龄前儿童每天应进行至少60 min的体育活动,最好是户外游戏或运动,除睡觉外尽量避免让儿童有连续超过1 h的静止状态,每天看电视、玩平板电脑的累计时间不宜超过2 h。建议每天结合日常生活多做体力锻炼(公园玩耍、散步、爬楼梯、收拾玩具等)。适量做较高强度的运动和户外活动,包括有氧运动(骑小自行车、快跑等)、伸展运动、肌肉强化运动(攀爬架、健身球等)、团体活动(跳舞、小型球类游戏等),减少静态活动(看电视,玩手机、电脑或电子游戏)。

2.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见图5-7)

图5-7 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2016)

(汪之顼)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杨月欣,张环美.2016版《指南》简介[J].营养学报,2016,38(3):209-217.

[3]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妇幼人群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工作组.备孕妇女膳食指南[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10):798-800.

[4]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妇幼人群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工作组.孕期妇女膳食指南[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11):877-880.

[5]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妇幼人群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工作组.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12):958-960.

[6]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妇幼人群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工作组.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4):287-291.

[7]杨月欣,苏宜香,汪之顼,等.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5):381-387.

[8]杨月欣,苏宜香,汪之顼,等.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2016)[J].临床儿科杂志,2017,35(2):158-1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