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与海洋:从陆地到深海,探讨海洋经济的变革

人类与海洋:从陆地到深海,探讨海洋经济的变革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千年来的世界史,也可以从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来解读。当前,人类正从垂直方向进入海洋,并向海洋深处发展。作为陆生生物,人类历来只能在海洋外面利用海洋,无论“渔盐之利”抑或“舟楫之便”,都是从海岸或者海面上开发海洋。现代技术把人类送进海洋内部,发现原来地球上还有另一番天地。人类进入深海虽然还在起步阶段,其社会后果却已初见端倪,这就是海洋经济重心的下移。

人类与海洋:从陆地到深海,探讨海洋经济的变革

近千年来的世界史,也可以从人类海洋的关系来解读。早期的人类社会和海洋只有零星的关系,16世纪人类在平面上进入海洋,通过航海导致的“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轨迹,造就了一批大国崛起。当前,人类正从垂直方向进入海洋,并向海洋深处发展。虽然这场变化目前只处在起始阶段,预言其社会历史效果为时尚早,但是客观上构成了华夏振兴的时代背景,值得引起我们特殊的关注。

16世纪以前,人类不知道海洋有多大;20世纪以前,不知道海洋有多深。正因为不知道还有个太平洋,15世纪末哥伦布才敢从西班牙西行,相信跨过大西洋就能到达印度,结果却到了美洲。欧洲人越洋远航,通过海面航道的开拓将世界各大洲联系起来,发展了殖民经济,为自身带来了几百年的繁荣。正是凭借海上航行的优势,葡萄牙成为欧洲第一个崛起的大国,在16世纪建立起比本土大100倍的殖民帝国;接着是西班牙,在16世纪晚期控制了世界上贵金属开采的83%,成为欧洲最富有的海上帝国。然而,当时开发的主要是海洋彼岸的大陆,并不是海洋本身;竞争的手段主要是能够远洋航行的船只和坚船利炮的舰队

20世纪晚期,人类开始进入深海。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在克服地心引力进入太空的同时,也克服了水柱压力进入深水海底。作为陆生生物,人类历来只能在海洋外面利用海洋,无论“渔盐之利”抑或“舟楫之便”,都是从海岸或者海面上开发海洋。现代技术把人类送进海洋内部,发现原来地球上还有另一番天地。深海一片漆黑,在原有的想象中是既无运动又无生命的死寂世界,没有任何指望。但是“二战”后,发现地球上最大的山脉是在洋底,这就是绵延6万千米的大洋中脊,海底的地形起伏决不亚于陆地。现在知道地球上85%的火山活动发生在海底,近5 000米的海底还有“深海风暴”造成的波痕,看见深海并不平静。在深海底下的沉积和岩石里,生活着微生物的“深部生物圈”,推测占据全球活生物总量的5%以上。种种科学发现颠覆了传统的观念:深海非但不是地面过程的归宿,而是地球内部的出口所在。海洋是一个双向运动的活跃系统,既有源自大陆物质的下沉,又有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的上升。(www.xing528.com)

人类进入深海虽然还在起步阶段,其社会后果却已初见端倪,这就是海洋经济重心的下移。世界海洋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中,海底油气已经高居榜首,远远超越渔业、运输和旅游,现在全球油气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出自海底。21世纪初的10年发现的油气田,40%来自水深超过400米的深海,20%在浅海,陆地已退居第二位。不但能源,即便原来限于海面的传统产业如海鱼捕捞,也在向深层拓展,发展了深水鱼类的捕捞技术。海底资源发现所产生的政治后果,就是新一轮的海上权益之争。历来无人问津的荒岛,突然变成国际争端的焦点,根子就出在海底。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从此根据一个小岛就可以将周围200海里范围划为专属经济区,有的国家据此申报的海域,比它本土的面积还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