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罗马帝国史:约维安时期

罗马帝国史:约维安时期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363年7月1日,罗马军队到达杜拉,遭遇波斯军队顽强阻击,耽搁了整整四天。约维安等劝阻未果。第二天,随军的人质波斯贵族拜尼西提醒约维安履行诺言,让尼西比斯人投降。但约维安声称他应遵守诺言,就对尼西比斯人的恳求充耳不闻。在致各省总督的公函中,约维安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在卡帕多西亚的提亚纳,约维安接见了当地代表。代表向约维安保证士兵和百姓会臣服他。

罗马帝国史:约维安时期

尤利安驾崩后的第二天早晨,罗马军队召开大会,想要选出继任皇帝。因为君士坦丁家族现在已经后继无人,战功就成了最公平的选举标准。与会者主要分为两派:阿林苏斯、维克托和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在位时的前朝旧人是一派,内维塔、达迦莱法斯和高卢的军官是另一派。他们都想找一个可以值得效忠的候选人。两派都青睐德高望重的萨卢斯特,但萨卢斯特拒绝了这一荣誉,声称自己年迈无能。就在这时,一位军官提议,先解决军队当前的困境,等到达美索不达米亚后,时间宽裕时再选出皇帝。就在他们商议时,有人向内廷侍卫首领约维安高呼陛下。约维安立刻披上皇帝长袍,骑马从军队中穿过。士兵们欣然承认了他的权威

约维安有如此好运,与其说是靠自己的功劳,不如说是靠自己的父亲。约维安的父亲是瓦罗尼亚努斯。瓦罗尼亚努斯长年为国效力,年老后过着体面的生活。约维安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性情开朗,喜欢美酒佳人,钟爱文学。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将领,而且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

约维安一即位,就宰杀牺牲占卜吉凶。牺牲的内脏显示:军队留在原地将会彻底毁灭。于是,罗马军队立即开拔。有逃兵将尤利安战死的消息告诉了波斯人,波斯军队士气大振。尽管波斯人再三阻挠,罗马军队还是顺利抵达底格里斯河岸附近的苏美尔。苏美尔位于泰西封以北约一百英里。罗马军队沿小溪行进,第二天晚上在卡尔契山谷扎营。公元363年7月1日,罗马军队到达杜拉,遭遇波斯军队顽强阻击,耽搁了整整四天。有些士兵失去耐心,坚持要在杜拉渡河。约维安等劝阻未果。当晚,高卢士兵和萨尔马提亚士兵共五百人试图泅渡过河。后来,工程兵承诺可以用动物皮囊充气搭造浮桥,失去耐心的士兵才暂时平息了。

罗马人如果此刻顺利渡河,或者到达边境的科杜内——距离他们所在地只有一百英里,就会脱离危险,并有可能在战斗中取得优势。沙普尔二世见此情形,抓住目前己方在战场上还占优势的良机,与罗马军队媾和。于是,沙普尔二世派遣苏雷纳和另一个贵族来到罗马军营,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只要答应他们的条件,波斯国王出于仁慈,会允许罗马皇帝和军队安全离开。约维安派萨卢斯特和阿林苏斯到沙普尔二世那里谈判,但波斯人使诈,把他们扣留了整整四天。在此期间,罗马人因给养不足而叫苦不迭。沙普尔二世坚持要求罗马帝国把底格里斯河外围的五个行省割让给波斯王国,要求驻尼西比斯、辛格拉和摩尔的军队向波斯人投降,还要求罗马帝国承诺从今以后不能向亚美尼亚国王提供援助。约维安接受了这样苛刻而屈辱的条件[7],要求是在尼西比斯和辛格拉居民撤退时带走自己的财产。双方约定三十年内不兴刀兵,随后便交换了人质。

这是罗马有史以来缔结过的最屈辱的条约,也是罗马帝国第一次割让本土。事实上,哈德良和奥勒良也曾被迫撤兵,放弃图拉真征服过的领土。但这些都是出于政治智慧的自愿让步。《杜拉条约》清楚地表明罗马帝国国运日衰,不得不以领土换取和平。当时在场的阿米阿努斯·马塞林努斯说起这件事满腔悲愤。作为一个勇猛的士兵,他始终认为若不是浪费四天时间谈判,罗马军队很可能已经到达一百英里外的科杜内。但阿米阿努斯·马塞林努斯似乎忘了波斯人当时还在不断进攻,罗马军队被困在杜拉,而一支六万人的军队又怎么可以在给养断绝的情况下顶着敌人的骚扰,在四天内行军一百英里呢?欧特罗庇乌斯当时也在场。他说,虽然获得和平的方式有些耻辱,但别无他法,也许这种方式才是正确的。归根结底,这一耻辱可能要怪尤利安。意识到无法顺利攻下泰西封时,他就应该率军渡过底格里斯河。也许只有以死谢罪才能使他免受缔结《杜拉条约》的耻辱。

罗马军队匆匆忙忙地赶往底格里斯河岸渡河。有些士兵借助充气皮囊,牵着马的缰绳渡河。有些士兵乘坐军队运来的小船渡过。有些士兵急躁,不等发出渡河命令,就试图泅渡过河,不幸溺毙。有些士兵被贝都因人杀死或掳去做奴隶。全军渡河后,立即向罗马帝国境内前进。途经哈特拉时,士兵发现它已成废墟。行军七十英里,历时六天,其间,军队穿过一片干旱的平原,平原上只有星星点点尝起来发苦的植物,就连水也咸涩得难以入口。军队到达乌尔城堡后,遇到了普罗科皮乌斯和塞巴斯蒂安派出的补给队伍。军队在乌尔城堡休整了几天。约维安乘机把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人提拔到重要岗位上,以此确保他在帝国的利益。粮食即将耗尽时,军队再次启程。士兵饥饿难忍,一袋面粉都能卖出十个金币的高价。在提尔沙法塔,约维安会见了塞巴斯蒂安和普罗科皮乌斯等主要官员。军队最终在尼西比斯城墙下扎营。约维安难以忍受这座城市给他带来的耻辱,尽管人们诚挚地再三邀请,他始终没有进城。

第二天,随军的人质波斯贵族拜尼西提醒约维安履行诺言,让尼西比斯人投降。约维安答应了他的要求,走上城楼换上了波斯的旗帜。尼西比斯人悲愤不已,恳求约维安不要强迫他们迁徙,说即使没有援军,也要以一己之力抵抗波斯人的进攻,不让城镇陷落。但约维安声称他应遵守诺言,就对尼西比斯人的恳求充耳不闻。在尼西比斯人为他献上皇冠时,一个叫西尔瓦努斯的平民喊道:“啊,皇帝,愿其他城市也会为你加冕!”约维安终于恼羞成怒,勒令那些不愿成为波斯王国臣民的人于三日内离开。人们沉浸在巨大悲伤和痛苦中。财产损失巨大,一时间牲畜也无法带走。罗马人在阿米达城建了一个接待流亡者的新区。因此,阿米达城渐渐恢复了昔日荣光。驻辛格拉和摩尔的军队以同样的方式投降。然后,约维安率领军队去了安条克。已故皇帝尤利安的遗体由普罗科皮乌斯运到塔尔苏斯。

众所周知,约维安信仰基督教。去安条克的路上,拉布兰旗被再次升起。在致各省总督的公函中,约维安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废除尤利安颁布的反基督教的法令,恢复教会的豁免权,发还属于教会的财产。高级神职人员齐聚信仰基督教的皇帝宫廷中。受人敬仰的主教亚他那修已经七十岁,仍从亚历山德里亚来到安条克,想要以此证明约维安走的是正途。约维安以一项明智、人道的法令平息了“异教”臣民的恐惧,宣布对国民普遍实行宗教宽容的政策,但修习巫术的除外。

约维安迫不及待地赶往君士坦丁堡,只在安条克待了六个星期。他在塔尔苏斯稍做停留,安排了尤利安下葬事宜。在卡帕多西亚的提亚纳,约维安接见了当地代表。代表向约维安保证士兵和百姓会臣服他。公元364年1月1日,约维安在安卡拉宣布自己的幼子瓦伦尼亚乌斯为执政官。然而,瓦伦尼亚乌斯号啕大哭,不愿坐在座位上。人们认为这是不祥的征兆。约维安离开安卡拉继续朝首都君士坦丁堡前进。公元364年2月17日晚,他在比提尼亚边境小镇达达斯塔纳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第二天早上,有人发现他死在床上。对于约维安的死,人们有多种猜测。但最有可能的是中毒身亡——他睡觉的房间刚刚粉刷过,里面烧着木炭。约维安死时仅三十三岁,在位不到八个月。(www.xing528.com)

【注释】

[1]今斯里兰卡。——译者注

[2]耶拉波利斯,古希腊城市,建于公元前2世纪,在公元2世纪至公元3世纪的末期它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译者注

[3]霍尔米斯达斯是波斯皇室成员。沙普尔二世在位时,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动荡。他乘机从监狱里逃了出来。他向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寻求庇护,在罗马军队里做了将军。他是一位基督教徒。——原注

[4]几天后,纳布达兹因对霍尔米斯达斯出言不逊而被活活烧死。——原注

[5]奥古斯都在收复帕提亚时为战神建造了一座神殿。——原注

[6]古罗马的占卜师(祭司、僧侣),每每在宰杀用于祭祀的牲畜后,查看其内脏、肠胃的情形,以推断吉凶祸福。——译者注

[7]史称《杜拉条约》。——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