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莲英深得慈禧宠爱的秘诀

李莲英深得慈禧宠爱的秘诀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莲英与慈禧太后的关系是奴才与主子的关系。李莲英之所以深得慈禧的宠爱,就是因为李莲英对慈禧太后的弱点了如指掌,并不失时机地利用了她的弱点。掌握了慈禧的弱点后,李莲英毫不懈怠,恭维倍至,巧妙周旋。修建颐和园的主意就是李莲英想出来的,其中不乏极夸极拍的言辞。一次,李莲英与慈禧谈话时,说:“奴才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莲英深得慈禧宠爱的秘诀

常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每个人来讲,既有他的优点和强点,也有他的缺点和弱点,优点和强点很容易赢得赞美,而缺点和弱点则不然。

那么,赞美一个人为什么要了解他的弱点呢?了解弱点是为了对症下药,使你的赞美发挥得淋漓尽致,收到更好的效果。

首先,了解对方的弱点,才能利用对方的弱点,用其弱点的对方面去赞美他。使他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实现你想要的结果。不妨看一个极端典型的例子。

李莲英与慈禧太后的关系是奴才与主子的关系。李莲英之所以深得慈禧的宠爱,就是因为李莲英对慈禧太后的弱点了如指掌,并不失时机地利用了她的弱点。在别人看来,慈禧喜怒无常的脾气是难以揣摩的,而刚刚入宫不久的李莲英通过给慈禧梳头慢慢摸透了她的弱点:爱美,爱表现,爱虚荣,爱受恭维,心胸狭窄,嫉妒心理和报复心理强。掌握了慈禧的弱点后,李莲英毫不懈怠,恭维倍至,巧妙周旋。修建颐和园的主意就是李莲英想出来的,其中不乏极夸极拍的言辞。一次,李莲英与慈禧谈话时,说:“奴才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慈禧点头道:“但说何妨?”李莲英说:“依奴才看来,主子心胸开阔,既有乾隆爷的洪福,也有乾隆爷的英明,可今非昔比,要不是主子镇得住,大清国还不定是个什么样子呢?说开了还是下边人没能耐,不给主子做脸,欺侮主子仁慈。乾隆爷修了那么多个园子,谁敢说个不字?可主子为国分忧操劳,为百姓操碎了心,要修个园子,他们却叽叽喳喳,奴才对此就是有点不平。”李莲英的这一番话正是抓住了慈禧庸禄无能,自感心虚的心理弱点,把她与乾隆皇帝相比,意在奉承她功高德厚。这番话自然正中慈禧下怀,为他的言辞所动,说:“除了你明白我的心思,又有谁同情呢!”李莲英更是步步紧“拍”,道:“有道是‘无例不可兴,有例不可废’,照祖上规矩,皇上也该修个园子孝敬太后哩!”这样,慈禧建颐和园的主意算是定下来了。”

上面这一事例说明李莲英对慈禧的弱点确实摸得透极了,这样,他的阿谀之辞句句落在慈禧的心坎上,从而得到厚宠。当然,他那副低三下四的奴才嘴脸是万万不可取的。

弱点是人人都有的,赞美又是人人都需要的。了解一个人的弱点,巧妙地绕开他的弱点,从与其弱点关联的良好一面去赞美他,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年龄限制、能力局限,当他们努力学做一些事情,以得到家长的肯定和表扬时,虽然出于良好的动机,往往却把事情做坏了。

王陈的女儿莉莉刚好6岁,很懂事,知道体贴人;一天,王陈下班后疲惫地朝沙发上一靠,一点也不想动,懂事的莉莉走过来说了声“我给爸爸倒水喝”,便走进里屋去了。突然,“砰”地一声,里屋传出暖水瓶被打碎的声音。王陈赶忙跑过去一看,还好,小莉莉安然无恙,只是被吓呆了,等着爸爸的“评语”。王陈没有喝斥孩子,而是温和地抱起小莉莉安慰道:“好闺女,幸亏没烫着。你现在还小力气小,咋能拿动这么重的暖瓶呢,但俺小闺女真孝顺,知道给爸爸倒水喝,等你长大后肯定是个大孝女。”莉莉听到爸爸没有批评自己做坏了事,反而夸赞她孝顺,高兴地说:“爸爸,等我长大后,一定好好孝顺你。”(www.xing528.com)

王陈处理这件事正是立足于了解孩子的弱点,绕开来赞扬了女儿的孝心,同时,也说明了孩子把事情做坏的原因,巧妙地解决了这件事,更加融洽了父女关系。若是孩子做错了事,不问是非,一阵痛打或喝斥,显然是一种拙劣的方式。

了解一个人的弱点,从而辩证地看待其弱点,从该弱点反映出的积极意义去赞美他,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性情善良可以说是一个人的优点,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一种弱点,有时难免优柔寡断,无形中给予存心不良的人以可乘之机,所以探索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善良也可能是导致失败的内因,常言道:人善任人欺,马善任人骑。对一个心地善良却被人利用的经理可以这样说:“经理,你待人宽容大度、菩萨心肠,所以有人用卑鄙的手段连累了你,实在太对不住天地良心了!”这样的安慰很能打动人心。

赞扬对方,抓住其弱点,往往是你成功的关键。一位催款小姐到某公司催款已有数次,都没得到分文。一次,她在总经理办公室等候,观察到进进出出的人夸他点子好,主意对头,能成大事时,总经理本来板着的脸孔总会露出得意的微笑,乐颠颠地陷入自我陶醉之中,要是有事办他都一一批准,顺顺当当。催款小姐发现了这位总经理好在喜功、经不起吹捧、爱面子的弱点,于是对“症”下起药来。在以后与总经理交谈中,催款小姐对欠款公司的发展、规模、能量、信誉等展开了评论,讲得有根有据,头头是道,时而透露出敬佩之意,总经理越听越高兴,索性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起“治厂经”,这位小组马上变成了一个耐心的“听众”,偶尔说几句助兴的话,总经理觉得两人谈得很投机。催款小姐见时机成熟,便恭维说:“总经理,像你这么稳重成熟,思考周密,一般人在你这个年龄很难做到啊!”一句话又引得对方把自己的经历和盘托出。最后转入正题,催款小姐叹道:“难哪,就像我催款一样,总也不见效,对上面不好交帐。你这么洒脱的人,给我办了,有为难之处吗?”,总经理先是重复了领导班子有统一意见,不能随便支付欠款的话,但他沉思了一会,爽快地拍板说:“你也跑了好几趟了,很不易。下个周一,你找王副总经理拿款吧!我给打个招呼就行了!”终于,坚冰迎刃而解。

哲学意义上讲,一个人的弱点都是与他的优点相生相长的,优点对应的就是弱点,同一件事情既存在优点和长处,也存在弱点和不足。所以聪明的人赞美别人时并不是眼睛仅仅盯着对方的优点和长处,而是把视野放得更宽或换个观察角度,从别人的弱点和不足出发,来更高明地赞扬对方。

 23.赞美的方式和渠道很多

善于辞令者,当面赞美几句效果会立竿见影,不善言语者,一个眼神或一个憨笑也表示了很深的诚意;老人对年轻人,拍拍他的背即可表示了支持和鼓励;妻子对丈夫,一个吻便蕴含了一切。一个电话,一封电报,一张贺卡都可把你的赞美之情传递给对方。书信则可以更完整、充分地以文字形式表达你的赞美之辞。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交往范围的扩大,书信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倾诉赞赏、仰慕之情的一种方式。如你是一位热心的电视观众;对某位主持人的节目颇有好感,在不熟悉他(或她)的具体情况的情形下,人们更多地是用书信来表达自己的赞扬。中央电视台主持少儿节目的鞠萍是小朋友们的大朋友。她主持的《七巧板》节目开播后,一位老人来信说:“您可知道,每逢您主持的节目一开始,我们家人和我五岁的孙子曹雷,都坐在电视机前,甚至大人说话他都要制止,神情专注地听您讲解。您对少儿的耐心和温和的言行举止,给孙子的影响太深了。有一次他做错了事,气得我要打他,他说:‘爷爷,您别打我,鞠萍阿姨从不打她身边的那些孩子,下回我听话了,听您的话,听鞠萍阿姨的话……”’这位老人,一方面用书信表达了自己对鞠萍工作的赞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信没有一句空泛的溢美之词,只是通过自己的小孙子,娓娓道来,如同坐在院子里拉家常,却生动描述了鞠萍的节目对少年儿童的深刻影响以及对家长的启发,这种间接赞美方式比直接的赞美更令人觉着亲切,更易于为人所接受。而简单的一封信,只要有一点基本的文化知识,便可以完成,但千百封这样的信,对鞠萍来说,却汇成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