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科普书《一万亿个外婆:揭秘细胞死亡之谜》

孩子科普书《一万亿个外婆:揭秘细胞死亡之谜》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钢笔小姐伸出皱巴巴的拳头,展开,是一盒彩色蜡笔。“你很聪明,没错,我们正常的端粒都会磨损完,染色体的稳定性被破坏,细胞停止分裂,新细胞不会再出现,这就是为什么无论看起来多么健康,死神的歌声也总在相差无几的子夜时分降临。我们都将蒙着双眼,穿过无人的街巷,和耗尽的端粒一起奔赴死神的约会,迟或早而已。”

孩子科普书《一万亿个外婆:揭秘细胞死亡之谜》

“这样会亮一些吧!”啪嗒一响,钢笔小姐点起了灯。圆鼓鼓的幕帐不再像一大幅积满陈灰的壁画,晚霞般的光束寂寞地闪了起来。现在,三个人更像困在一个洞穴里了。星星看到了自己粉蓝色的裙摆,也像一只飞蛾,奋力扑进这团光焰。她再次看看自己的手,在光的涡流里,又变回小孩子的样子了。

钢笔小姐伸出皱巴巴的拳头,展开,是一盒彩色蜡笔。“我猜你会喜欢这样的东西。”她的眼角卷起了细小的波纹。

当然!在家里,星星是最喜欢用蜡笔涂色的。涂色本上,黑色线条勾出了狗熊蔷薇花的轮廓,肚子和花瓣空荡荡的。蜡笔盒上贴着一只漂亮的马头。

她喜欢在早晨画画,将黄色填满狗熊的脑袋,让浮在半空的花朵变成蓝色,用一块橡皮认真地拭去边缘多余的部分。有一次,一弯橙色的月亮晕染出的神秘之光,荡漾在纸面上,一圈又一圈,好像被它照耀的湖水和水底的星星都活了过来。

但星星说,有几次她也感到十分扫兴。当她想要把一棵树的枝丫涂满,为每一片叶子都洒上银色的辉光,才发现银色的蜡笔快用完了。她拆开粘贴卷纸,努力想用食指按压出一点点蜡粉。

“妈妈不会给我买单支颜色的蜡笔,她会说‘你要把整盒都用完呀’。”星星噘起嘴,“如果有一支用不完的蜡笔该有多好!”

钢笔小姐取出一支笔,递到她的手心,说:“这就是用不完的笔呢!”

“哪里会有这样的好事呢?笔总会越用越短的。有一天就不再能用了。”她撇了撇嘴。玉米小姐也在一旁颔首微笑。

“你说得没错,普通的蜡笔就是这样的,用一次就会短上一点,不能无穷无尽。生命原本也是这样的……”钢笔小姐将那支蓝色蜡笔放回盒子里,“你的每次呼吸之间,细胞都在分裂。因为分裂你才能长大,才会变老,也有一支看不见的‘蜡笔’,偷偷记录着分裂的次数,每记录一次,‘蜡笔’就会短上一截,直到最后‘蜡笔’用完了……”

“会怎么样呢?”星星问。

“‘蜡笔’用完,你就不能涂颜色了,小星星,即使外婆没有生病,记录生命的这支‘蜡笔’用完,细胞也会停止分裂,到了那个时候,她一样会停止呼吸的。”

看来没有什么是可以永无止境的。“如果能把蜡笔变长就好了!”星星说。

“嘘……”玉米小姐用一个手势示意,“和这种‘蜡笔’打交道的人来了……”

静下来,星星听到一阵缓慢又清脆的脚步声,啪嗒、啪嗒,就像黑暗中的开关,开了又关。

来人顶着一头毛茸茸的三角形短发,脖子上绕着一条珍珠项链,长着一对亲切的圆眼睛。[1]“你们好,嘿,好久不见。”她亲吻了玉米小姐的脸颊。(www.xing528.com)

“就知道是你。”玉米小姐动了动嘴唇。

对方将一把伞递过来,扭头冲星星笑了笑,“天知道外头的雪下得有多大!”

“外面下雪了吗,‘珍珠小姐’?”星星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头一次有人叫我这么好听的名字。谢谢。刚才你们聊什么那么入迷?雪已经淹到小腿肚了。”

“刚说到这个。”玉米小姐指着蜡笔。

“看来是到我的环节了。未免太巧了吧!”珍珠小姐将伞斜靠在最近的一张椅子上,“在你的身体里,为生命倒计时的小东西叫作‘端粒’,这是因为它看起来就像是覆盖在DNA分子链‘两端’的小小‘颗粒’。DNA,他们已经和你说过了吧?”

“它的故事我听了很久了。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星星有点暗自得意。

“那就好。我们DNA的双螺旋分子链就像两股很长很长的鞋带,细胞核却又窄又拥挤,为了挤进这个逼仄的空间,‘鞋带’不得不需要像螺线管一样紧紧缠绕自己,蜷缩成相对粗短一些的染色体。端粒就是这根‘鞋带’末端的那两段小小的‘塑料头’。”

“那么,这些‘塑料头’也是为了保证DNA不散开吗?”

“这么说不太准确,”珍珠小姐说,“每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复制的DNA序列就会不可避免地丢失一小段。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整支生命恢宏、悠扬的交响曲总会伴随着这样的哀哀之音。但现实就是这样,如果没有端粒的保护,DNA分子链很快就会变得越来越短,直到有一天,生命会因为序列的稳定性被破坏而彻底死亡。端粒其实就是一些重复的DNA序列片段。每当复制发生,就会先自动磨损DNA两端的这些片段。由于只是重复的信息,即使丢失也不会真的造成什么损伤。不过,设计总是有缺陷的,端粒的长度本身不是无穷的,这支蜡笔究竟能够作画几次,也已经写进了DNA这本生命之书。”

端粒磨损示意图

“我就说,蜡笔总会用完的!她们还说要给我一支用不完的蜡笔呢!”星星嘟着嘴,嗔怪起两位女士。

“你很聪明,没错,我们正常的端粒都会磨损完,染色体的稳定性被破坏,细胞停止分裂,新细胞不会再出现,这就是为什么无论看起来多么健康死神歌声也总在相差无几的子夜时分降临。我们都将蒙着双眼,穿过无人的街巷,和耗尽的端粒一起奔赴死神的约会,迟或早而已。”珍珠小姐举起了那把蓝色布面的大伞,指了指帐篷外,“不过,她们说的更是对的,小姑娘,‘蜡笔’完全有可能无限延长,甚至细胞就会在这把保护伞下,奏响永恒的凯旋之歌。”

[1] 原型是端粒酶的发现者伊丽莎白·海伦·布莱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1948— ),和她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另一位女性分子生物学家也是芭芭拉在冷泉港的同事,历史充满了巧合,这是我在这里让两人照面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