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魏入侵梁州-四川通史.卷三,两晋南北朝隋唐

北魏入侵梁州-四川通史.卷三,两晋南北朝隋唐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魏宣武帝随即任命邢峦为梁、秦二州刺史。当北魏入侵梁州时,邓元起尚未离任。蜀人淳于诞,曾任萧梁步兵校尉,因不满萧梁对蜀地的统治政策,也由汉中投奔北魏。傅竖眼则被改任为梁州刺史,都督梁、西益、巴三州诸军事,镇守汉中。北魏梁州刺史傅竖眼遣其子傅敬绍率兵赴援。萧梁企图收复汉中和东益州的军事行动,均以彻底失败告终。北魏自爆发六镇之乱以来,战乱不断扩大,最终导致北魏政权的瓦解。

北魏入侵梁州-四川通史.卷三,两晋南北朝隋唐

武帝天监三年(504),益州刺史邓元起以母亲年事已高需要自己照顾为理由,请求调离成都。梁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征为右将军,同时任命萧渊藻为益州刺史。天监四年(505)正月,梁州发生变乱,汉中太守夏侯道迁叛归北魏,于是北魏宣武帝派遣尚书邢峦率兵征讨梁州,许以便宜从事。邢峦到达汉中后,遣将西征,屡败梁军,进而攻占晋寿(今四川广元市利州区南)。北魏宣武帝随即任命邢峦为梁、秦二州刺史。当北魏入侵梁州时,邓元起尚未离任。梁州告急,部属劝其救援,邓元起不仅不肯出兵,反而将粮储器械席卷一空,准备离任。四月,新任益州刺史萧渊藻到达成都,见此情景,大为愤恨,遂表奏邓元起逗留不忧军事,下州狱,迫使邓元起自缢而死。益州人焦僧护见邓元起死,立即聚众数万人,占据郫县、新繁(在今成都市新都区境)作乱。“萧渊藻年未弱冠,集僚佐议自击之,或陈不可,渊藻大怒,斩于阶侧。乃乘平肩舆,巡行贼垒,贼弓乱射,矢下如雨,从者举楯御矢,渊藻命去之,由是人心大安。击僧护等,皆平之。”[53]

就在梁朝统治下的益州发生内乱之时,北魏梁、秦二州刺史邢峦在攻占晋寿后,派统军王足领兵继续南下。王足屡破梁军,入剑阁,克梓潼,进逼涪城。“蜀人震恐,益州城戍降魏者十有二三,民自上名籍者五万余户。”[54]于是邢峦上表,请求朝廷增派军队,以便乘胜夺取蜀地。其理由是:“扬州、成都,相去万里,陆途既绝,唯资水路。萧衍兄子渊藻,去年四月十三日发扬州,今岁四月四日至蜀,水军西上,非周年不达,外无援军,一可图也。益州顷经刘季连反叛,邓元起攻围,资储散尽,仓库空竭,今犹未复,兼民人丧胆,无复固守之意,二可图也。萧渊藻是裙屐少年,未洽治务,及至益州,便戮邓元起、曹亮宗,临戎斩将,则是驾驭失方。范国惠津渠败退,锁执在狱,今之所任,并非宿将重名,皆是左右少年而已,既不厌民望,多行残暴,民心离散,三可图也。蜀之所恃唯剑阁,今既克南安,已夺其险,据彼界内,三分已一。从南安向涪,方轨任意,前军累破,后众丧魂,四可图也。昔刘禅据一国之地,姜维为佐,邓艾既出绵竹,彼即投降。及苻坚之世,杨安、朱彤三月取汉中,四月至涪城,兵未及州,仲孙逃命。桓温西征,不旬月而平。蜀地昔来恒多不守,况渊藻是萧衍兄子,骨肉至亲,若其逃亡,当无死理。脱军克涪城,渊藻复何宜城中坐而受困?若其出斗,庸蜀之卒唯使刀矟,弓箭至少,假有遥射,弗至伤人,五可图也。”[55]但是北魏宣武帝却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接着,宣武帝又以羊祉替代王足为益州刺史。王足不悦,引兵退还,遂不能定蜀。

当北魏统军王足逼近涪城时,梁武帝命宁州刺史李略据守涪城,许以破敌之后授予益州刺史之职。王足退兵后,梁武帝食言,改授它职,李略大怒,遂有异图,梁武帝遣人将其暗杀。李略的侄子李苗见叔父被杀,决心报仇,遂投奔北魏。蜀人淳于诞,曾任萧梁步兵校尉,因不满萧梁对蜀地的统治政策,也由汉中投奔北魏。二人共陈“图蜀之计”[56],北魏宣武帝信之。延昌三年(514),以司徒高肇为平蜀大都督,率步骑15万,分兵三路伐蜀。延昌四年(515)正月,北魏宣武帝去世,孝明帝即位,罢伐蜀诸军,召高肇还京,杀之。北魏伐蜀,再次受挫。

在北魏伐蜀大军撤走后,萧梁企图收复被北魏占领的疆土,于是宁州刺史任太洪煽动梁州氐羌,起兵反魏,并攻占东洛、除口二戍,进围白水关(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境)。北魏益州刺史傅竖眼遣成兴孙救援,为梁军攻杀。傅竖眼又遣姜喜、季元度迂回到梁军侧后,两面夹击,大败梁军,遂解白水关之围。延昌四年(515)三月,北魏孝明帝以元法僧替代傅竖眼为益州刺史,镇守武兴(今陕西省略阳)。元法僧“素无治干,加以贪虐,杀戮自任,威怒无恒。王、贾诸姓,州内人士,法僧皆召为卒伍,无所假纵。于是合境皆反”[57]。其中葭萌人任令宗杀北魏晋寿太守,以城降于萧梁。于是萧梁益州刺史萧恢,派遣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张齐率兵3万前去接应任令宗,大败元法僧之子元景隆,屠10余城,进围武兴。元法僧婴城自守,并遣使出间道,告急于魏廷。熙平元年(516)五月,北魏又任命傅竖眼为益州刺史,率步骑3000,救援武兴。傅竖眼出梁州,三日之中,转战二百余里,甲不去身,九战皆捷,斩萧梁任命的梁州刺史任太洪,迫使梁将张齐退守葭萌,遂解武兴之围。接着,傅竖眼挥师南下,夜渡白水,大破梁兵,收复白水旧城。随即分遣诸将,水陆并进,大破张齐,斩首万余。“张齐被重创,奔窜而退。小剑、大剑贼亦捐城西走,益州平。”[58]东益州复归于北魏。傅竖眼则被改任为梁州刺史,都督梁、西益、巴三州诸军事,镇守汉中。(www.xing528.com)

梁武帝普通六年(525),萧梁利用北魏爆发六镇之乱的机会,再次出兵,企图夺回梁州和东益州。三月,梁武帝派遣北梁州刺史锡休儒等人,率兵3万,由魏兴郡入侵梁州,攻直城(在今陕西省汉阴县境)。北魏梁州刺史傅竖眼遣其子傅敬绍率兵赴援。傅敬绍倍道而进,与敌决战,大败梁军,擒斩3000余人,迫使锡休儒等人退回魏兴郡。五月,萧梁益州刺史萧渊猷又“遣其将樊文炽、萧世澄等将兵围魏益州长史和安于小剑,魏益州刺史邴虯遣统军河南胡小虎、崔珍宝将兵救之。文炽袭破其栅,皆擒之,使小虎于城下说和安,令早降。小虎遥谓安曰:‘我栅失备,为贼所擒,观其兵力,殊不足言,努力坚守,魏行台、傅梁州援兵已至。’语未终,军士以刀殴杀之”[59]。接着,北魏西南道行台魏子建又遣淳于诞救援小剑。“诞勒兵驰赴,相对月余,未能摧殄。文炽军行之谷,东峰名龙须山,置栅其上以防归路。诞以贼众难可角力,乃密募壮士二百余人,令夜登山攻其栅。及时火起,烟焰涨天。贼以为还途不守,连营震怖。诞率诸军鸣鼓攻击,文炽大败,俘斩万计,擒世澄等十一人。文炽为元帅,先走获免”[60]。萧梁企图收复汉中和东益州的军事行动,均以彻底失败告终。

北魏自爆发六镇之乱以来,战乱不断扩大,最终导致北魏政权的瓦解。永熙三年(534),北魏分裂为高欢所控制的东魏,以及宇文泰所控制的西魏。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萧梁再次派兵前去夺取梁州和东益州。梁武帝大同元年(535)七月,萧梁益州刺史萧范、南梁州刺史樊文炽,合兵围攻晋寿,北魏东益州刺史傅敬和举城投降。同年十一月,萧梁北梁州刺史兰钦又引兵进攻南郑,北魏梁州刺史元罗亦投降。自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北魏夺取梁州之后,萧梁经过30年的反复争夺,终于再次占据梁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