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美术研究:探索学校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

中国美术研究:探索学校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末学校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图画科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各级各类学校中美术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图画科从制度层面的文字规定落实到了府、厅、州县各级学校的美术课堂,切实形成了学校美术教育体系的雏形。癸卯学制的颁布施行奠定了学校美术教育制度的基础,并促进了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从这个角度而言,学校美术教育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

中国美术研究:探索学校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

清末学校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图画科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各级各类学校中美术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癸卯学制奠定了三段六级[9]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且规定在初等和中等教育中开设图画科,高等学堂及大学的格致科、农工等科中开设有与图画相关的制图科目。与中高等学堂学力相当的各级师范学堂及实业学堂中的农、工等科也开设有图画或制图等科目。可见,从制度的层面而言,图画科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已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

表1 癸卯学制中有关图画科的规定[2]

癸卯学制颁布后,我国近代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获得了较大发展。根据清政府的统计,到1909年,全国共有小学堂51678所,中学堂460所,高等学堂127所,师范学堂514所,各种实业学堂254所[10]。尽管由于师资、教材或设施等客观因素限制,可能一些学校暂时无法开设图画科,但总体而言,图画教学还是在国内尤其是大中城市得到了很大面积的普及。使图画科从制度层面的文字规定落实到了府、厅、州县各级学校的美术课堂,切实形成了学校美术教育体系的雏形。(www.xing528.com)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确保全国各地大、中、小学校图画科目的开设,这一时期师范学堂的美术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06年两江师范学堂首开图画手工科,接连办了甲乙两班,两班各30名学生。他们毕业后分赴苏、浙、皖、赣等省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其中不乏吕凤子、姜丹书这样成绩卓著的新式美术教育人才。在两江师范学堂美术教育的影响下,北方的保定优级师范学堂、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分别于1905年和1907年开设了图画手工科。在南方,通州师范学校、浙江优级师范学堂、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均开设了图画手工科[11],其中浙江优级师范学堂的美术教育影响较大,培养了丰子恺潘天寿等优秀的美术师资。

至1909年,全国官办工艺类学校已有7年,学生人数达到485人[12]。另据1937年出版的国民政府教育部《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载,1907年,四川省设置专门学堂开设美术学科,学生42人,次年直隶亦开办从事美术教育的专门学堂,学生29人,此后,河南、甘肃等省亦开设从事艺术教育的学堂4所,学生人数达485人[13]

癸卯学制的颁布施行奠定了学校美术教育制度的基础,并促进了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从这个角度而言,学校美术教育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