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能规划:问题导向增强拉动力

智能规划:问题导向增强拉动力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问题导向至少涉及以下六方面的决策支持问题。两者间战略性对话所采用的话语体系,定义为居民活动空间与城市建成环境之间的关联分析。作为具体技术支持手段,有效利用公交IC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对乘客进行类别划分以及相应的活动空间分析,为细化服务需求提供支持。与传统网络交通流分析不同,路网状态演化分析更加注重于路网耦合结构的识别、子系统间状态关联分析,采用的基本模型是将局部网络抽象为节点的超网络。

智能规划:问题导向增强拉动力

问题导向至少涉及以下六方面的决策支持问题。

(1)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战略性对话

城市交通的希望取决于两个重要的支柱: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模式和健康的城市空间结构。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在城市规划的早期建立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战略性对话。对话成果将在城市交通白皮书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中得到体现。

两者间战略性对话所采用的话语体系,定义为居民活动空间与城市建成环境之间的关联分析。源于行为地理学的居民活动空间概念,反映出行为主体适应客观环境形成的累积结果;城市建成环境则是由各种社会主体的主观意志行为长期累积作用下所形成的城市客观环境。两者互动关系反映出居民空间活动与交通模式及城市空间结构之间复杂的关联,是研究战略性空间政策和交通模式引导政策的理论基础。

(2)交通需求管理的精准化调控

由于交通需求的双刃剑特点,为尽可能减少负面效应,争取最大的正面效果,交通需求管理的精准化调控强调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针对恰当的对象,采用恰如其分的对策。而能否实现精准化调控取决于对交通系统的持续细致把脉,其关注点不仅限于量的分布,而且重视内在构成。

(3)公共交通的精细化服务

伴随社会发展,公共交通服务对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建设是否也需要效仿航空运输业建立有效的客户管理值得思考。服务导向的公共交通体系不仅需要从运输能力上满足需求,而且要从满足客户的需要出发,以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为义务,以客户满意作为经营的目的。公共交通的精细化服务就是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具体行动。

作为具体技术支持手段,有效利用公交IC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对乘客进行类别划分以及相应的活动空间分析,为细化服务需求提供支持。而详细分析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使用环境,将有助于了解影响乘客使用的各种因素。(www.xing528.com)

(4)道路交通的精明化管控

基于路网交通状态演变的精明化管控,是在对路网状态演变分析基础上,为路网交通状态控制系统提供的控制策略。

与传统网络交通流分析不同,路网状态演化分析更加注重于路网耦合结构的识别、子系统间状态关联分析,采用的基本模型是将局部网络抽象为节点的超网络。近年来,交通领域中宏观基本图研究成果以及现实中道路网络层级结构,为基于超网络研究路网状态演化、制定宏观控制策略提供依据。大数据环境中的浮动车数据、牌照识别数据、定点检测数据等,为构建路网交通状态变化描述模型创造条件,为空间统计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

(5)综合交通的一体化整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规划人员更加关注如何构建减少对自然界索取、降低对生态系统排放、能够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而非简单地堆积基础设施。因此,综合交通的一体化整合,首先在于把握多样化需求,构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而后在服务目标的指导下,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系统,实施相应的运输组织体系。

(6)面向公众的针对性沟通

在城市交通对策设计的过程中,公众应该从被动的管理对象转变成为参与主体。城市交通深层次矛盾并非表面的车路矛盾,而是人居环境诉求与机动化诉求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公众对于雾霾的反应、环保意识的提升等,均体现了公众参与所产生的效应,促使城市交通管理者与研究人员探讨引导公众通过一定程序和途径,参与到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决策活动之中。从技术角度来看:①需要针对城市交通对策建立相应的社会评价方法,系统调查与预测拟实施对策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分析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②建立相应的舆情分析系统,及时掌握社情、民情,实现适时沟通和正确引导;③研究主动需求管理、机动化管理等新型对策手段和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