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文化近代转型:从元典忧患到救国思潮

中国文化近代转型:从元典忧患到救国思潮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侧重讨论元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的近代转换。由于时势的剧变和西学的影响,此间中国人观念更新之迅速,非昔时所可比拟,但无论近代中国社会思潮怎样演变迅疾和跌宕起伏,“救亡思潮”却一直是中国近代文化交响乐中的主旋律。近代中国风起云涌的救亡思潮是中国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经世主义的直接延续,更是中华元典精神中“忧患意识”的发扬。

中国文化近代转型:从元典忧患到救国思潮

笔者将春秋战国时期定型的《诗》《书》《礼》《易》《春秋》等蕴含着民族原创精神的典籍称为“文化元典”。元典是距今两三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创作物,它包藏着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基元。但是,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段,这种“全息性文化基元”究竟是哪些部分活跃起来,哪些部分仍继续“沉睡”,则取决于某个特定时段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需求。元典既然是先民的创造,是古代社会的观念产物,它所蕴藏着的“基元”能够在后世的某一时段苏醒过来,运作起来,并且发挥新的社会作用,必须仰赖后人的创造性转换。

在近代中国,首先是与近代社会相切近的那一部分元典精神苏醒并活跃起来。这便是:忧患意识;变易—自强观念;“汤武革命,顺天应人”思想;华夷之辨,内华夏外夷狄的民族主义;“民为邦本”的政治理念。中华元典精神的上述成分切合了近代中国全时段或某一时段的需要,而中国人在近代社会实践中又对上述古老观念加以转型与重铸,并与西学的某些对应部分接轨,使其如同火中凤凰,在涅槃中赢得全新的生命。本文侧重讨论元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的近代转换。

从人类文明史的一般进程而言,近代史是一部“走出中世纪”的历史,即由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宗法社会转向商品经济发达的工业—法治社会的历史。然后,中国走过这段历程,其情形与西欧大不相同。西欧的近代化是在社会自身的演变中完成的,而中国却是通过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势力的侵入,打断本国历史的自然进程,而被强行纳入世界近代化过程的。正如人体在输入外来体液或移植外来器官之后,必然要发生剧烈的“排异反应”而导致巨大痛苦一样,由“西学东渐”引发的中国近代化过程也必然给中国人带来诸多矛盾、困扰和煎熬。(www.xing528.com)

中国近代化是一个伟大而曲折的前进性历程,一百多年间,中华民族面对内外交困的局势,既要挽救民族危亡,又要奋起追赶世界先进文明,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使命。由于时势的剧变和西学的影响,此间中国人观念更新之迅速,非昔时所可比拟,但无论近代中国社会思潮怎样演变迅疾和跌宕起伏,“救亡思潮”却一直是中国近代文化交响乐中的主旋律。这既由近代中国社会现实所决定,也因中国文化传统所导致。近代中国风起云涌的救亡思潮是中国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经世主义的直接延续,更是中华元典精神中“忧患意识”的发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