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通识教育:培养新民改革史论

大学通识教育:培养新民改革史论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个人与社会“安所遂生”。在《大学一解》中,梅贻琦认为,大学教育是“明明德”和塑造“新民”的途径。[30]梅贻琦指出,大学就是现代社会培养新民的场所,使学生具有新民的“出身”和“资格”。因此,梅贻琦关于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新民,新民要胸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要知、情、志皆有修明的整个之人格,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有健康的体魄,要有科学的态度和审美的修为。

大学通识教育:培养新民改革史论

社会和个人是文明生活的两大基本内容,也是确立教育标的两大重要依据。梅贻琦认为,“文明人类之生活要不外两大方面,曰己,曰群,或曰个人,曰社会。而教育之最大的目的,要不外使群中之己与众己所构成之群各得其安所遂生之道,且进以相位相育,相方相苞;则此地无中外,时无古今,无往而不可通者也”[27]。我国儒家思想体系中,通过“格物、致知”到“诚意、正心”到“修身”,是属于“明明德”,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前提。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个人与社会“安所遂生”。中国近代社会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不高;国人多“私”“伪”,大学里面专门之学膨胀。如果以零碎的、不健全的人来组成社会,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难以合作,群与群之间就会难以调和,人与社会就不能和谐相处并谋求共同的发展。在《大学一解》中,梅贻琦认为,大学教育是“明明德”和塑造“新民”的途径。

“今日之大学教育,骤视之,若与明明德、新民之义不甚相干,然若加深察,则可知今日大学教育之种种措施,始终未能超越此二义之范围,所患者,在体认尚有未尽而实践尚有不力耳。大学课程之设备,即属于教务范围之种种,下自基本学术之传授,上至专门科目之研究,固格物致知之功夫而明明德之一部分也。课程以外之学校生活,即属于训导范围之种种,以及师长持身、治学、接物、待人之一切言行举措,苟于青年不无几分裨益,此种裨益亦必于格致诚正之心理生活见之。至若各种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学程之设置,学生课外之团体活动,以及师长以公民之资格对一般社会所有之努力,或为一种知识之准备,或为一种实地工作之预习,或为一种风声之树立,青年一旦学成离校,而于社会须有贡献,要亦不能不资此数者为一部分之挹注。此又大学教育新民之效也。”[28]

他认为大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新民,“及至《大学》一篇之作,而学问之最后目的、最大精神,乃益见显著。《大学》一书开章明义之数语即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29]。他接着说:“《学记》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知类通达,强立不反二语,可以为明明德之注脚;化民成俗,近悦远怀二语可以为新民之注脚。”[30]梅贻琦指出,大学就是现代社会培养新民的场所,使学生具有新民的“出身”和“资格”。大学要“致力于知、情、志之陶冶者也,以言知,则有博约之原则在,以言情,则有裁节之原则在,以言志,则有持养之原则在,秉此三者而求其所谓‘无所不思,无所不言’,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新民”[31]。(www.xing528.com)

因此,梅贻琦关于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新民,新民要胸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要知、情、志皆有修明的整个之人格,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有健康的体魄,要有科学的态度和审美的修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