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宋与西夏边境地区的走私贸易

北宋与西夏边境地区的走私贸易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宋夏边境地区的经济交流中,除官方贸易及被官方认可的和市贸易外,还有一种官方不承认甚至禁止的民间非法走私贸易。至李继迁叛乱后,西夏不断侵扰北宋边境,宋廷开始执行严禁边境地区贸易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走私贸易逐日盛行。青白盐在走私贸易中是主要交易货品。谷粮的私贩也是走私贸易的大宗。

北宋与西夏边境地区的走私贸易

在宋夏边境地区的经济交流中,除官方贸易及被官方认可的和市贸易外,还有一种官方不承认甚至禁止的民间非法走私贸易。关于走私贸易的具体情况,廖隆盛、陈旭、王昆、陈鑫等皆做过详细论述[29],故本文主要对走私的场所和物品进行分析。

北宋建国之初,宋廷对贸易并未限制,边民可以自由交易。至李继迁叛乱后,西夏不断侵扰北宋边境,宋廷开始执行严禁边境地区贸易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走私贸易逐日盛行。走私贸易虽不被宋廷所允许,但是边民迫于生活所需而进行走私;同时,一些人为了追求高利润,也加入走私行列,以致宋夏边境的走私贸易猖獗。在这种情况下,宋廷虽屡次加以禁止,但“私贩不能止”。

走私贸易的场所主要在宋夏边境地区,“东起麟府,西至环庆,所在多有”[30]。参与者不仅包括商人、边境居民,还涉及宋夏的官吏、边防士兵等。有关走私贸易的货品种类很多,其中青白盐、马匹、谷物等是主要的走私物品。

青白盐在走私贸易中是主要交易货品。北宋政府从财政收入、对夏政策等方面考虑,一直对青白盐的输入进行严禁控制。在宋太宗淳化年间(990~994),为阻止李继迁叛乱,宋廷采纳郑文宝的建议,严禁青白盐入境,以山西的解盐代替青白盐以满足百姓生活之需,从经济上制裁李继迁;但是最后却导致“戎人乏食,相率寇边”“关、陇民无盐以食,境上骚扰”[31]的困境。之后,北宋政府不得不恢复青白盐交易。在李继迁再次侵扰边境的情况下,宋太宗再次下令禁止青白盐交易,并抑减解盐的价格。北宋政府以解盐代替青白盐,但解盐在品质和价格上均逊于青白盐,加上青白盐早已被边境百姓所喜爱,因此青白盐的走私大为猖獗。甚至,一些人甘愿冒着性命去走私。至和二年(1055),宋廷曾“诏蕃部犯青白盐坐法当死者,自今并配沙门岛,若群党为民害,听奏裁。自范祥议禁八州军商盐,重青白盐之禁,而官盐估贵,青白盐估贱,土人及蕃部贩青白盐者益重,往往犯法抵死而莫肯止,虽屡摧官估,不能平其直。朝廷知其弊,故有是诏”[32]。可见,宋廷禁止青白盐输入内地,导致走私青白盐情况更加严重,宋仁宗不得不将犯死罪者发配到海岛上去。但是,这并未改变青白盐走私猖獗的状况,“商贩青盐,往来如织”的现象依然存在。

谷粮的私贩也是走私贸易的大宗。西夏因自然环境限制,农业十分落后,所产谷粮无法满足本国人民需要,而北宋则是其重要的进口地。与严禁青白盐一样,北宋政府也限制谷粮的出口,尤其是在宋夏发生战争时,北宋政府往往加大打击的力度。诸如在李继迁叛乱时,宋廷采取严禁谷粮出境的政策,试图打击李继迁。嘉祐二年(1057),西夏不断侵耕屈野河西之地,宋仁宗也“诏陕西经略安抚使,如闻西人多驱牛马于沿边博籴民谷,其令所在禁绝之”[33]。跟严禁青白盐交易一样,北宋政府严禁谷粮走私的政策也未起到预想的效果,边界走私不断。

马匹作为走私交易中另一大宗商品,除通过榷场、贡使、和市等贸易方式进入宋境外,走私贸易也是进入宋境的一种重要途径。对于马匹的走私,北宋政府也多次颁布禁令。诸如,太平兴国六年(981)宋廷“禁民私市戎人马”[34]。然而,马匹作为重要经济生活和战争物资,不仅深受边境百姓的喜爱,也是北宋边境军士、官员的兴趣所在;加上走私马匹带来的丰厚利润之驱使,导致宋夏边境的马匹走私屡禁不绝。关于马匹走私事件,在史书中屡屡记载,诸如:“(咸平五年)甲午,审刑院上秦州私贩马条例:‘自今一疋杖一百,十疋徒一年,二十疋加一等,三十疋奏裁,其马纳官,以半价给告事人。’”[35]“八月,诏断绝私过河西兴贩违禁物货及鞍马人等,令河东转运司检详前后条贯,定夺闻奏。”[36](www.xing528.com)

铜钱的走私也很常见,北宋多次下令禁止铜钱流入西夏。史载:“如闻近日缘边州府,多从蕃部将钱出界,枉钱销镕。许人告捉,不以多少,并给与高人充赏。”[37]可见,北宋的铜钱存在于走私交易之中,主要流向西夏。近年在宁夏地区发现的宋代铜钱就是很好的例证。

除了上述货物的走私外,《天盛改旧新定律令》载:西夏规定“人、马、披甲、牛、骆驼,其余种种物资等”[38]不允许贩卖到敌国,并制定了对贩卖不同物资进行不同处罚的政策。这些物资包括人口、马、牛、骆驼、铠甲、军披、杂畜物、战具等。可见,这些物资很可能是走私的商品,以致西夏政府明文禁止。故青白盐、粮食、马匹、铜钱、人口,乃至兵器等,均是禁止交易的物资。

值得注意的是,在和平年代以上违禁物品是走私贸易中重要的交易物品;而在战争时期,宋夏边境地区的榷场、和市贸易关闭,除违禁物品,原在榷场、和市交易的畜牧产品、土特产手工业制品等也成为走私贸易中的物品。

从和市贸易和走私贸易可以看出:其一,他们均发生在宋夏边境地区,并且有边民参与的交易,促进了边境地区各族的交流与融合。其二,虽然走私活动多被北宋政府从政治、国防等方面考量而加以禁止,但禁止的成效并不显著。若从宋夏的经济交流看,当官方贸易因战争被中止后,走私贸易恰恰填补了经济交流的空缺,这对促进民族经济、文化等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