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朝遗产:世族形成与权谱

南朝遗产:世族形成与权谱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晋以来,世家大族为与同姓的一般人有所区分,会强调自己的家族属于哪个郡、哪个县,称为“郡望”。这种状况在南朝更全面固定化,造成强烈阶级区分的社会。世族的地位来自血缘,故极为重视家族的“谱牒”[5],以确定家族范围,避免被同姓的非家族分子冒用,以此维系门品于不坠。在这种制度下,南朝以门品的高下为标准,确立士庶之别,于是形成了严格的门阀制度。

南朝遗产:世族形成与权谱

中国古代仕宦显贵人家的大门外矗立着两根柱子,左边的称为“阀”,右边的称为“阅”,家户的主人用它们来彰显本户的成就与地位。阀阅是达官贵人之家的标志,因此中国古代世代为官的人家又常被称为阀阅、门阀、门阀士族、阀阅世家等。门阀在当时备受重视,并以此来区分各色人等,产生森严的社会阶级,使魏晋南北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极为独特的时代。

东汉起,世家大族逐渐形成。曹魏开始采取九品中正制[1],世家大族的做官之路得以确保。两晋以来,世家大族为与同姓的一般人有所区分,会强调自己的家族属于哪个郡、哪个县,称为“郡望”。例如王姓首屈一指的世家大族聚居于琅琊[2]临沂[3],就称为“琅琊临沂王氏”,简称“琅琊王氏”;南方吴姓四大家族朱、张、顾、陆都聚居于吴郡[4],就称为“吴郡朱氏”等。在诸多世家大族纷纷标榜郡望之下,社会上郡望充斥,于是再逐渐划分阶级,形成以郡望区别门阀高下的“门品”,例如北方的清河崔氏就看不起博陵崔氏,自认门第比他们高等。这种状况在南朝更全面固定化,造成强烈阶级区分的社会。

世族的地位来自血缘,故极为重视家族的“谱牒”[5],以确定家族范围,避免被同姓的非家族分子冒用,以此维系门品于不坠。撰写、保存与研究谱牒,遂在当时成为一门重要的学问,称为“谱学”,并有人专门研究。例如平阳贾氏祖孙三代皆为谱学名家,开创其家学传承的是祖父贾弼之,他早在东晋武帝太元年间就撰写出《十八州士族谱》。以后刘宋的刘湛、南齐的王俭、南梁的王僧孺均撰有《百家谱》,提供给吏部,以为诠选官员时使用,是官方认定的私人著作,由此可见社会阶级这件事,政府既不愿,也不敢过问。但凡经过九品中正制度从各地察举来的人,吏部官员必定先核对官方认定的各家族谱牒,确定出身家籍,考察真伪,才能按照出身的社会阶级授官。所以南朝时,不熟悉谱牒之学就不能在吏部任职,这当然使吏部的职位长期被世族占据,世族子弟的政治地位,以及因此而来的经济与社会等地位,也长久得到保证。(www.xing528.com)

在这种制度下,南朝以门品的高下为标准,确立士庶之别,于是形成了严格的门阀制度。在此制度下,南朝的官僚社会可分为三种阶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