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族与寒门: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与腐败局面

世族与寒门: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与腐败局面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族,又称"门阀"或"阀阅",指世代显贵的家族。门阀的形成,与汉代以来的选举制度密切相关。因此,西晋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法律,进一步明确了世家大族的特权,门阀政治格局最终形成,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公门出公,卿门出卿"的腐败局面。东晋进一步确立了"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的政治法律准则。齐士族王源把女儿嫁给寒门满璋之之子,即遭别人上书弹劾,要求将其免官,终身禁锢。

世族与寒门: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与腐败局面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左思(约250~305)西晋文学家。字太沖,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三都赋》是其代表作。

郁郁:木茂盛。

离离:草茂盛。

径寸:言其短小。

荫:遮蔽,遮掩。

百尺:言其高大。

条:条干。

世胄:世家子弟。

蹑:登。(www.xing528.com)

英俊:有才能的人。

沉:埋没。

下僚:小官。

地势:地位形势。

由来:从来。

一朝:一天。

本诗抨击了魏晋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制,倾诉了贫寒之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世族,又称"门阀"或"阀阅",指世代显贵的家族。门阀政治萌生于东汉,发展于三国,西晋时期初具规模,东晋南朝时达到顶峰,成为这一时期社会历史的突出特征之一。

门阀的形成,与汉代以来的选举制度密切相关。自汉武帝崇尚儒学,确立察举征辟的选官制度后,士大夫阶层中逐渐形成了一批精通儒家经术的显贵家族。他们家学深厚,门生故吏遍天下,在察举征辟时可获得优先,渐至累世公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长期占据高位的特殊阶层。东汉的大官名士家族宗党,往往官宦不绝,如弘农华阴杨氏四世四人官至三公汝南汝阳袁氏四世五人官至三公,汝南平舆许氏三世三人位至三公,等等,皆为世所艳羡的高门望族。东汉末年社会动乱,以经术、德行和门第为标准的选举制度,也遭到破坏。为吸纳有用之才,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方针,任官选才不拘一格,士族势力一度受到抑制。曹操去世后,其子魏文帝曹丕为争取支持,接受了颍川士族陈群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其办法是: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本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以选拔对象的德才、门第(家世官位高低)为准,将他们分九品,并作出评语,供吏部选官参考。由于定品标准,通常以门第为基本依据,再加上中正官全由士族控制,"九品中正制"便成为士族垄断选举的工具,这就为门阀制度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在一批士族官僚的支持下,司马氏通过政变而夺权。因此,西晋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法律,进一步明确了世家大族的特权,门阀政治格局最终形成,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公门出公,卿门出卿"的腐败局面。门阀士族不仅垄断了国家的政治权力,而且享有一系列经济特权,甚至连作为国家最高学府的"国子学",也沦为贵族子弟特权,只准"官品第五以上"者的子弟有入学资格,最终形成了"殊其士庶,异其贵贱"的局面。

永嘉之乱后,很多世家大族为避祸南迁,"中原冠带,随晋过江者百余家"。司马炎在建康建立东晋政权,主要依靠南迁北方士族维持统治,更促进了门阀制度的凝固化。门阀世族在政治上几乎把持了全部朝政。东晋一代,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大族轮流执政。特别是琅琊王氏,人称"王与马,共天下",以致"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出现了"祭则司马,政在士族"的格局。

东晋进一步确立了"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的政治法律准则。由于士族能凭借门第而"平流进取,坐致公卿",致使他们愈加不思进取,腐朽堕落。很多士族不知朝政事务,不知战阵之急,整日"熏衣剃面,傅粉施朱","出则车舆,入则扶持",以致"肤脆骨柔,不堪步行,剃羸气弱,不耐寒暑",简直成为一群娇生惯养的废物。甚至连文化优势也无法保持,以致"明经求第,则雇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

南朝时期,寒门庶族势力开始兴起,他们或掌军权,或掌机要,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面对这种局面,士族们既不甘心,又无可奈何,只好进一步加强士庶界限和内部等级的划分,来维护自己的独尊地位。平时交游、婚宦,均不能越界。齐士族王源把女儿嫁给寒门满璋之之子,即遭别人上书弹劾,要求将其免官,终身禁锢。寒门王弘很得皇帝赏识重用,想做士族,皇帝便让他到士族王球家"称旨就席",先做试探。结果坐落未稳,就被王球赶出家门,皇帝也只好表示无可奈何。

为严格区分士庶界限,强调正宗士族身份,南朝士族们纷纷大修"谱牒",以防止庶族假冒,维护士族特权。他们如此敏感于自己的士族身份,正反映了其社会心理的日渐脆弱。最后在经历了几次大的动乱,如苏峻之乱、侯景之乱后,士族势力遭受严重打击,最终归于消解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