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示赣南、闽西红色政权的建立与割据局面形成

揭示赣南、闽西红色政权的建立与割据局面形成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一片欢呼声中,大会宣布于都县革命委员会和县赤卫大队成立。于都县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在全县以至赣南各县树立了一面旗帜。于都、兴国、宁都三县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赣南地区红色政权割据局面的形成。赣南红色政权割据局面形成以后,毛泽东随即按照前委汀州会议和4月5日在瑞金给中央报告的计划,实施创造闽西割据的行动。

揭示赣南、闽西红色政权的建立与割据局面形成

按照毛泽东长汀和瑞金提出的在赣南、闽西20余县创建苏维埃政权割据的计划,红四军于1929年4月初在瑞金与从井冈山撤退下来的彭德怀部会合之后,开往于都,于4月11日在于都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会议根据蒋桂军阀混战的形势,进一步肯定了3月20日的汀州会议以及4月5日在瑞金给中央复信的精神,决定在赣南、闽西开展游击战争,广泛发动群众,开辟革命根据地并建立各级革命政权。根据这一精神,会议讨论了红军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决定红四军留在赣南地区,实行分兵游击,造成苏维埃政权割据的局面;彭德怀领导由井冈山撤退下来的部队重返湘赣边界,收复井冈山根据地。

按照这一计划,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在于都会议之后,即从4月中旬开始到5月底,用45天的时间在赣南进行短距离分兵,分兵的范围是于都、兴国、宁都、瑞金,以及赣县和广昌的一部分地区。红四军在汀州经过整编,计有3个纵队。部队以纵队为单位,分别开赴各地。各纵队又以支队、大队为单位分散活动,在各自划定的活动区域内展开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地方武装,并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建立红色政权。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这次短距离分兵游击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造成赣南农村的苏维埃政权割据。因此,红军一切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摧毁这一地区的国民党政权,建立工农革命政权。按照毛泽东的计划,这种政权的性质是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苏维埃政府。但是由于当时处在军事游击时期,时间又比较短促,一时还不可能从容地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用选举的方式产生正式的苏维埃政权。因此,毛泽东为求快捷,以达到迅速建立新政权的目的,首先在于都、兴国、宁都三个县建立了称作为革命委员会的临时革命政权。这三个县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情况简述如下。

前敌委员会在于都召开扩大会议后,留在于都的红军立刻分兵于各区乡展开活动,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清除了农村中封建统治的基础。与此同时,毛泽东在于都县城召开地方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确定成立于都县革命委员会和县赤卫大队。革命委员会虽然也是革命政权,但只是一个过渡性的临时权力机构,不必通过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其人选由前敌委员会直接任命,因此在程序上比较简便。根据这一任命,于都县革命委员会由张文焕、刘永和等7人组成,张文焕为主席。4月1日,中共于都县委在县城东门沙坝召开群众大会,到会军民空前踊跃,多达一万余人。在一片欢呼声中,大会宣布于都县革命委员会和县赤卫大队成立。

于都县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在全县以至赣南各县树立了一面旗帜。分兵在各地的红军趁势深入发动群众,扩大割据区域,在很短的时间里又先后建立了于南、于东、于西、于北四个区的革命委员会。在县、区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于都全县几乎都成了赤色的边界。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扫除反动武装,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地方武装,从而保证了新生红色政权的巩固。

兴国县的革命基础比较好。早在1928年冬,兴国县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举行武装暴动,就曾经攻占县城,摧毁了国民党的县政府。由于党组织缺乏经验,未能及时建立工农革命政权,暴动队伍也很快撤离县城,致使兴国县一度处于无政府状态,政权为帮会首领窃据。在红四军到达之前不久,在兴国党组织的领导下,人民群众重新攻占了县城,摧毁了由帮会头目把持的旧政权。在兴国人民的欢呼声中,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进抵兴国县城。毛泽东到达兴国以后,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筹建红色政权。由于兴国县具备良好的基础,这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4月15日,在红四军前委和毛泽东的指导下,兴国县革命委员会在县城宣告成立。这是继于都以后,赣南地区第二个县级红色政权。这个政权机构由9人组成,肖芳金任主席,内设农民、土地、军事、财政、劳动、裁判部和秘书处。这个政权虽然不是经由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但其成员却包容了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除了共产党员、工人、农民委员以外,还包括有商会会员和一名留法回国的知识分子

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以后不久,由红四军军部率领的第一、二纵队按照原先制定的活动计划,分别从兴国、于都向宁都进击,于4月27日在宁都县青塘汇合之后,向宁都县城进军。4月29日,红四军在宁都党组织、赣南地方游击武装第二十五纵队和当地民众的配合下,经过激烈的战斗,消灭了守敌赖世琮部,占领宁都县城。赖世琮是长期盘踞宁都的土著军阀,残害百姓,无恶不作。赖世琮被消灭,宁都人民扬眉吐气,革命情绪空间高涨。红四军政治部随即在宁都举办党员训练班,培养与发展革命骨干。毛泽东也亲自出席全县党员大会,号召共产党员应当在革命斗争中发挥先锋骨干作用,带领群众一起开展土地革命,创建红色政权。在此基础上,在红四军前委帮助下,中共宁都县委于5月3日召开了规模盛大的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宁都县革命委员会,彭澎任主席。

于都、兴国、宁都三县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赣南地区红色政权割据局面的形成。这段时间,前后不过45天。红四军所以能够在如此短短的时间里创造三县红色政权,并形成割据的局面。主要的原因是坚持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方针策略,特别是坚持了毛泽东在井冈山创造的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逐渐地认识到中国革命以农村为中心的重要性。这一理论虽然还没有完全确立以农村为中心的观点,但是在实践中已经开始把立足点放到农村中来。正是由于这样,他们能够按照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蒋桂军阀战争的有利时机,充分调动赣南地区党和群众的革命主观因素,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赣南红色政权割据局面形成以后,毛泽东随即按照前委汀州会议和4月5日在瑞金给中央报告的计划,实施创造闽西割据的行动。当时闽西的主客观条件,十分有利于红军的这一行动。在客观上,蒋桂战争刚刚结束,粤桂两派军阀又重开战火,在粤东地区打得难舍难分。驻守闽西、龙岩一带的国民党福建土著军阀陈国辉部奉调赴粤讨桂,闽西守备力量因此十分空虚。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在宁都得到了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派交通送来的关于闽西局势的报告,当即于5月中旬率全军经瑞金再次入闽。(www.xing528.com)

红四军进入闽西之后,迅速于5月20日抢渡汀江,进逼闽西首府龙岩。在行军途中,毛泽东派人给邓子恢送去一信,告以红军正向闽西纵深行动,特委须作好策应。邓子恢在上杭收到毛泽东的信,马上召开特委紧急会议。会议认为,红四军再度入闽,不仅将大大发展闽西的革命局面,而且将促进闽西红色政权的建立与割据。为此,会议拟定了一个在永定、龙岩、上杭三县骚扰敌人的计划,要求这三个县的党组织立刻发动群众,破坏敌人交通,宣传红军胜利的消息。各县游击队也应分别向上杭、永定城进袭,以牵制和打击敌人,策应红四军攻打龙岩的行动。

5月23日清晨,红四军向龙岩发起进攻。第一、三纵队首先攻占龙门前线阵地,击溃守敌第一补充营,迅速逼近龙岩。红军三个纵队分别从西门、南门、北门攻入城内,向敌指挥部攻击。上午9时,战斗结束。这一仗,消灭守城敌军约一个营,残敌向漳平永福方向溃逃。

红四军首占龙岩,一举重创陈国辉守军,打击了敌人气焰,鼓舞了闽西人民的志气。但是红军的主要任务并不在于占领一个县城,而是打击和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创造红色政权割据。所以,红军于攻占龙岩的当天下午撤离,转向永定进攻。5月25日,红四军在张鼎丞领导的地方红军配合下,占领永定县城。第二天,红军又分赴永定城乡各处发动群众,创造割据的群众基础。

永定是当时闽西党和群众基础最好的一个县份,1928年暴动获得初步成功之后就成立了福建最早的一个苏维埃政府。因此,红军一到,永定群众立刻起而响应。据7月6日永定县委向省委的报告称:“四军来永后,拼命的缴收豪绅地主反动派的武装,并没收其财产,焚烧县公署、监狱、城楼及著名豪绅反动派的房屋,打毁城墙、平谷、肃反异常热闹。”豪绅反动派的统治基础即刻瓦解,“永定变为红色割据区域”。在这样的局面下,中共永定县委在红四军的帮助下,首先于5月27日建立了由张鼎丞为主席、阮山为秘书长的永定县革命委员会。经过不长时间的酝酿与准备,县革命委员会充实改称苏维埃政府。只是这届政府未经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因此,实际上仍是革命委员会性质的临时权力机构。这个由张鼎丞、卢肇西等5人组成的永定县苏维埃政府,张鼎丞为主席[14]

永定县苏维埃政府是中央苏区第一个县苏维埃政权。这表明,永定县在创造苏维埃政权割据的主客条件方面,都比较成熟。自永定县革命委员会这一临时权力机构成立,在以后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一些重要区乡也很快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据7月6日永定县委给省委的报告统计,先后有溪南第一区、溪南第二区、丰田区、金丰区等4个区成立了区苏维埃政府,另外还建立了66个乡苏维埃政府。其中最多的为溪南第一区,乡级苏维埃政府多达25个。

红四军在短短七八天内长驱数百里,从赣南直下闽西,连克龙岩、永定。闽西民众深受鼓舞,特别是龙岩、永定、上杭三县,许多乡村的农民四处响应,收缴反动武装,建立区乡红色政权。除了上述永定各区乡以外,龙岩白土、上杭蛟洋等曾经举行暴动的区乡都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6月3日和6月19日,红四军又采取声东击西的游击战术,先后两次攻占龙岩县城,消灭了驻守龙岩的国民党陈国辉旅主力,从而扫除了国民党在闽西的主要军事势力,为闽西红色政权的割据清除了主要的障碍。6月21日,龙岩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邓子恢任主席。7月间,上杭县革命委员会也在庐丰横岗锦村成立。

红四军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巧妙地利用了军阀混战,敌人处于内部分裂状态的有利时机,在短短二三个月内两次入闽,采取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游击战术,实行“坚决的帮助闽西群众暴动,夺取政权,深入土地革命”[15]的方针,首先占领汀州,然后直入闽西腹地,连克龙岩、永定、白砂、旧县、新泉等重要城镇,击溃和歼灭郭凤鸣、陈国辉两个旅。闽西党组织与红四军的行动密切配合,经过将近半年的艰苦奋斗,闽西的革命局面大为改观。至1929年7月前后,初步形成了以上杭古田和龙岩大、小池为中心区域的红色政权的割据区域。至同年冬,闽西割据区域已经有永定、上杭、龙岩、武平4个县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另有长汀、连城2县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红色政权建立以后,立刻领导群众实行土地革命,没收与分配土地。与此同时,各县分别建立了一支具有一定战斗力的地方红军和群众游击武装,从而基本完善了作为独立存在的苏维埃政权割据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