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士族门阀制度的形成及其优化措施

士族门阀制度的形成及其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司马懿执掌魏政后,又奏置州大中正,中正进一步操纵了士人的入仕途径。晋武帝初年虽多次下诏征用“寒素”,试图加强皇权对官员选拔的干预,改变寒门下品升进无路的状况,但终难扭转现实。这样,汉魏以来政治经济势力不断上升的世家大族终于形成为封建地主阶级中一个特权阶层,士族门阀制度因而确立,门阀士族遂成为东晋南朝政治中一种最为活跃的政治势力。

士族门阀制度的形成及其优化措施

三国魏初,魏文帝曹丕为了抑制浮华朋党之弊,采纳陈群的意见,郡置中正,根据当地士人的品行、才干及家世评定为九品,作为吏部授人任官的依据,由中央官员兼任的中正逐渐影响到吏部的用人权。司马懿执掌魏政后,又奏置州大中正,中正进一步操纵了士人的入仕途径。到西晋时,九品中的二品(一品从未有人,形同虚设)逐渐取得了作官的优先权,特别受重视,被称为上品,其余各品则被看作是寒士下品。由于中正之职实际掌握在魏晋禅代之际荣宠不绝的官僚贵族手中,士人品评中品行、才干两项已不被重视,唯计门资定品,家世官爵即所谓“门第”、“阀阅”成为品评的主要依据,上品因此基本上由朝廷显宦子弟把持。西晋初年刘毅上奏陈述九品有“八损”说:“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以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与刘毅同时的段灼也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途之昆弟也。”得上品的官僚贵族子弟极易步入仕途,而且升迁迅速,他们一入仕,即可担任尚书郎、秘书郎、著作郎、散骑侍郎黄门侍郎等职闲位重的官职,这些官职也由此被称为“清官”、“清职”。晋武帝初年虽多次下诏征用“寒素”,试图加强皇权对官员选拔的干预,改变寒门下品升进无路的状况,但终难扭转现实。如诗人左思在其《咏史诗》第二首中感叹的那样:“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www.xing528.com)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武帝在灭吴之后颁定的“户调之式”中,不仅允许官员据官品占有土地和人口,而且规定“士人子孙亦如之”,给予在政治上已享有实际权利的“士人”以经济上占有人口并免除徭役的特权。这样,汉魏以来政治经济势力不断上升的世家大族终于形成为封建地主阶级中一个特权阶层,士族门阀制度因而确立,门阀士族遂成为东晋南朝政治中一种最为活跃的政治势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